经济复苏不如预期 中国应对能力引关注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国民众2023年8月17日在年度世界机器人会展上观摩展出的器械。(photo:RFA)
    中国民众2023年8月17日在年度世界机器人会展上观摩展出的器械。(photo:RFA)

    在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疫情封控政策后,中国的经济表现并未如外界预期般快速复苏。那么,中国经济停滞的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

    10月2日,世界银行下调了对于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今年4月评估的4.8%,下调至4.4%。世界银行指出,下调原因包括中国经济在疫情结束后的复苏状况正在消退、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政府部门债务负担沉重等长期结构性因素。

    目前看来,中国正面临的诸多经济困境中,除了房市疲软及债务危机等问题外,还面临大量年轻人失业、出口减少、外国投资明显下滑等挑战。本周四,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就此举办研讨会,与会学者重点关注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

    学者:中国消费群体失去信心是经济停滞关键因素

    会上,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无法如其他国家般在疫情后快速复苏,是因为国内消费者群体与中小企业对市场失去信心。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视频截图)(photo:RFA)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视频截图)(photo:RFA)

    波森说:“我们看到,中国的消费者与中小企业在消减消费和投资,并且把钱存入银行。……自2015年开始,习近平与中国政府高层对经济有更多的介入政策,像是对阿里巴巴及其他科技巨头进行整顿。但是,对一般百姓来说,这跟他们的生活无关。因为自邓小平时代开始,中国百姓知道‘只要不涉及政治,便不会有问题’。然而自清零政策实施后,中国专制性的政策干预变得跟所有人息息相关。……所以我认为在未来几年,(中国)消费者群体及中小企业都会对政府感到害怕,而不得不小心行事。”

    除了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市场不抱信心外,波森还提到另外两个原因,导致当局难以再依照过往经验,透过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首先,大幅投资的效益正在衰退,日本及韩国在90年代也面临过近似的问题。如果最重要的建设项目已经建造完了,那建造其他项目所得到的效益就自然没有那么高;其次,在政治上,习近平对经济有极大的掌控权。他与极小群的菁英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做决策,从他的演讲就可以知道,习近平反对福利主义,他害怕社会大众对补助过度依赖,所以不想给予救济。”

    学者:经济专家不敢向习近平提出政策建议

    《外交政策》副主编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也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多数经济学者都不敢,也无法向习近平提出政策建议:“不完全是因为习近平不听周围的人说话,更多的是,习近平正在塑造一个没有人敢站出来讲话的环境,可以讨论经济政策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狭窄。”

    《外交政策》副主编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视频截图)(photo:RFA)
    《外交政策》副主编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视频截图)(photo:RFA)

    帕尔默指出,习近平不接纳经济学专家建议的做法将为他增加政治风险:“中国的菁英觉得自己被习近平辜负,尤其是中产和富裕阶级,这些菁英原先在城市中扮演着支持共产党的重要角色。”

    专家:即使政策转弯也很难刺激民众信心

    针对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华尔街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魏玲灵在会上建议,中国的领导阶层需要转移决策重心,将焦点从美中竞争转移至增进国内经济福利,同时更要恢复改革开放。

    魏玲灵说:“政府需要不是只是在嘴上说支持私人企业,而是要采取实际行动。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中国)政府做出有意义的政策修正。这背后最大的原因是,习近平认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是跟美国进行大国竞争。”

    《华尔街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魏玲灵。(视频截图)(photo:RFA)
    《华尔街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魏玲灵。(视频截图)(photo:RFA)

    不过,波森也谈到,就算中国政府目前对民众承诺恢复改革开放,消费群体也会抱持怀疑的态度:“威权政府几乎不可能让民众相信它们不会再介入市场,这是习近平的名声和表现所决定的,就算他现在说中国恢复欢迎外国投资及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他说的话也不再具有可信度,因为他已经越线了。”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