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 11 “反常”现象:平台卷 AI,商家“佛系”,消费者不追大牌追国产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执牛耳传媒

    2009 年,首届 " 淘宝商城 " 双 11 活动开启,当时参与活动的 27 个品牌在一天内创造了 5000 万的销售额。2012 年,双十一销售额达到 191 亿。2016 年,这一金额增至 1207 亿。2022 年双十一销售额达到 11154 亿元。

    今年是第 15 个双 11," 大战 G 点 " 还未开始,然而,我们观察到,今年的双 11 有了一些新变化。

    在电商格局上,除了天猫、京东、拼多多三大巨头外,抖音、唯品会、小红书等新兴平台纷纷崛起。在双 11 主题上,各电商平台达成一致,比拼 " 低价 "。同时," 卷 "AI、大打生态牌成为亮点。

    对于品牌商家来说,和之前追求 GMV 不同,今年更为关注客户复购率、营销精细化运营等纬度。在消费端,理性成为关键词。消费者对品质和性价比的追求,用真金白银的投票推动了国产品牌的崛起。

    电商平台:拼低价,卷 AI,搭生态

    今年的双 11,各电商平台摒弃了往年 " 跨店满减 " 等套路,主打 " 低价 "。

    淘天集团将 " 全网最低价 " 作为核心目标,据称有 8000 万商品被定为全网低价,海量商品一件直降 85 折起。另外,淘天对 " 双 11 天天低价 " 活动中的打标商品进行流量扶持。

    京东将双 11 主题定为 " 真便宜闭眼买 ",并强调 " 低价是刻在京东骨子里的基因 ",拥有低价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商家将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拼多多,在百亿补贴的基础上,上线了 " 单件立减 " 活动。在年度降价榜、品牌折扣等活动专区外,还会在整点时间额外发放优惠券。

    " 抖音商城双 11 好物节 " 一件立减不用凑单,单品价格直降 15% 起,平台出资提供亿级消费券,可叠加使用。此外,快手、B 站、小红书等也纷纷加入鏖战,相继推出大牌百亿补、流量扶持、商品补贴等活动。s

    AI 赋能成为一大亮点,各电商平台纷纷在智能化方面发力。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阿里妈妈全新发布了两大商家智能投放系统 -- 百灵和万相台无界版。

    百灵囊括淘宝 APP 开屏、首页焦点图等淘内品牌营销资源,链接淘内外百大媒介和平台,可帮助商家完成淘宝内、外部的品牌营销投放。万相台由多个营销产品组合而成,在寻找目标消费者方面可为商家赋能。此外,AI 创意生产平台 " 万相实验室 " 可帮助商家在上传商品素材后,快速免费生成适配不同行业与场景的商品图。

    智能客服是大模型落地电商产业的重要应用。

    淘宝问问有了通义千问的接入,在面对消费者咨询时,可快速给出购买建议,并以商品推荐、文字解答、视频介绍、商品链接,甚至直播的形式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京小智 " 是京东推出的智能客服,曾在 10 分钟内完成了近 100 万次的咨询服务,还可进行 " 全链路跟单 ",包括发货物流跟踪、访问后促成下单、付款后主动提醒等。

    大打生态牌,跨平台合作,是今年双 11 电商平台的特色。

    B 站联合阿里对品牌和商家进行平台级流量补贴,联合京东上线 " 京红计划 " 提升了品牌与商家在 B 站的获客与转化效率,与拼多多合作的 UP 主的数量超过之前合作数量的一倍;在帮助淘天商家更便捷、更低成本地获取全网流量方面,阿里妈妈也先后与 B 站、微信、知乎、微博等平台建立了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 电商间的跨平台合作是多赢。对于各家来说,相当于以他人之长补了自身之短。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前者有了更多流量和转化,后者有了更多选择权。" 资深营销专家王斌告诉执牛耳。

    不仅电商平台加大了 AI 工具的使用,品牌、商家也开始搭上 AI 列车。

    在越来越 " 卷 " 的数字营销时代,品牌和商家如何应对?明确目标用户、核心用户,深入洞察并理解他们更深层次的刚需,然后围绕这点去做创意。而 AI 工具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在内容理解、广告创意的生成方面,有了大模型助力,促销文案、海报、视频等 " 生成式内容 " 可轻松帮助商家解决营销素材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痛点。

    从品牌方的运营提效角度看,AI 技术对营销行业的赋能还体现在投放、分发上。

    在多渠道投放上,人工成本高,流程繁琐,投放效果 " 随机 "。而智能投放可做到实时盯盘。有了 AI 算法的介入,进行 " 预测 " 式精准投放,高效触达目标人群,然后根据反馈数据进行投放优化。

    通过 AI 工具的使用,可以持续强化算法,品牌可以在复杂决策链路和环境中,以低成本作出最佳决策。

    和 AI 工具的应用热情形成反差的是,商家对双 11 的预期在放低。

    " 十年前的双 11,降价后销量直线拉升,即便是现货,按照顺序发货都要排到一个月后。" 某化妆品品牌创始人黎明仍记得当年激动的心情。之后随着各种节假日的促销花样翻新," 消费者好像对价格没有之前那么敏感了,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有些‘疲’了。"

    时间回到 2020 年,黎明所在的品牌在双 11 时和头部主播合作,电商平台给到资源和流量位,主播 GMV 轻松达到千万,除去坑位费,利润也算可观。一个双 11 就能完成至少一半的全年业绩指标。但现在已不能同日而语。

    " 近几年,中小品牌抢不到黄金广告位,GMV 没以前高了,利润下来了,生产供应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黎明称,与其做低效投入,不如把精力放在高频的日常促销上。

    为降低成本,挖掘新流量渠道,从去年开始,黎明所在品牌决定放弃和头部主播的合作模式,开启店播。

    这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仓店播。据相关统计,在 2023 年天猫双 11 预售首日,有逾百家服饰品牌店播成交同比超 500%。家装家居品牌、消费电子品牌的店播在预售首日均成交同比超 100%。

    店播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降低成本,还承担了将用户从公域到私域的导流转换,以及品牌打造等功能。随着会员基数扩大,店播使复购率提升的难度系数降低。

    复购率成为今年品牌、商家的关注点。据黎明透露,自去年开启店播以来,新增会员 3000 万,人均复购 13 次。" 复购率高,公司基本盘就会很稳。" 和之前关注 GMV、日销额等数据不同,今年黎明希望复购率再上一个台阶," 流量不可或缺,但并非全部,我们还是要把如何实现长效增长当作一个大的目标。"

    在双 11 的营销方式上,品牌更精细化,营销渠道更多样化。

    以薇诺娜为例。薇诺娜在唯品会、京东、天猫、抖音、OTC 等营销渠道上进行多样化布局。同时,对于各电商平台采取了差异性内容输出及分层运营。

    比如,在唯品会上,薇诺娜主打 " 一年仅一次,真 5 折 "," 筛选满 299 可减 50"" 满 229 可用 15" 品牌会员券等。在京东上,薇诺娜推出 " 每天 20 点限量 10 张秒杀神券 "," 全球好物节充 800 得 840"" 先充后买再享折上折 " 等一系列充值加赠,以及种草秀等。

    在经济下行周期,随着不确定因素增加,再加上往年双 11 在机制上太复杂,消耗了消费者太多热情和冲动,如今消费者更热衷于 " 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小西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在双 11 的第一波热潮中,她并没有出手。在被问到原因时,她告诉执牛耳," 我平时就有直播购物的习惯,赶上价格优惠力度大时就会‘顺手’囤一些。感觉如今的双 11 没有太大仪式感。可能和双 11 战线拉的长也有关系。反正离结束还早,过两天再看也来得及。"

    这点在物流上也得到了验证。刘宁在北京通州的一家快递点上班,至今从业五年,据他的 " 体感 ",今年的双 11 没有之前 " 热闹 "。据他推算," 在 11 月 1 日快递件数或迎来小高潮,但不会超过 50%。"

    中国的消费市场在变化。相比对价格的敏感度,商品品质及性价比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权衡比重逐渐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天猫双 11 第一阶段(10 月 31 日 -11 月 3 日)榜单,在天猫大家电品牌销售榜上,海尔、美的、小天鹅居于前三,TCL、海信、格力、老板、小米居于 TOP 10;在小家电品牌销售榜上,美的、追觅分别居于第一和第三,科沃斯、添可、石头、云鲸、米家、九阳位于 TOP 10。

    在手机品牌销售榜 TOP 10 中,有华为、小米、一加、荣耀、VIVO、魅族、真我等国产品牌;在美妆店铺人气榜中,珀莱雅、至本、薇诺娜、自然堂、溪木源、百雀羚、谷雨、优时颜等居于前列。在汽车品牌销售榜 TOP 10 上有 8 家为国有品牌,前三名分别为上汽大众、奇瑞汽车、吉利汽车。

    2023 双十一将近尾声,品牌仍在铆足劲儿发力中。今年 " 双十一 " 的反常态现象来看,至此意味着品牌本轮的生意增长已成定局。

    时代在改变,电商产业链也随时代发展而变迁。产业链上的各角色也在变化之中不断调整,重新定位。

    " 进入数字营销时代,企业,品牌,市场和消费者都在一个互相适应调整的过程中。从业者能够快速调整思维适应时代变化,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件幸事。" 羽寇生物科技 CEO 姜承明对执牛耳表示。

    对于品牌来说,消费者对产品端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产品基础功能阶段,而是糅合了品牌、产品功能、情绪体验等多重价值。这意味着个性化需求的涌现带来细分品类的机会,也给品牌带来了成为细分头部的机会。

    同时,在用户时间碎片化、触点碎片化、营销和交易链路割裂、媒介投放分散等诸多情况下,品牌营销迎来新挑战。对此,浙江财经大学广告学教授陆斌一语中的,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在海量的信息内容中,数字营销的核心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抢占最稀缺的注意力。

    这和中顺洁柔集团首席内容官吕白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认为," 多平台的碎片化渗透成为适应这个时代的打法。当‘算法 + 种草’成为特色,找到最核心的用户,在他们关注的平台上发‘种草’的内容来为营销赋能。"

    (应采访者要求,王斌、黎明、小西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