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专栏:「柯文哲活菩萨」这句话对民众党是警讯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前不久网路上一名柯文哲支持者曾说「柯文哲是老天爷送我们最好的礼物」,还说:「他让我看到一个『活菩萨在做的事』…」(摄影:陈恺巨)(photo:UpMedia)
    前不久网路上一名柯文哲支持者曾说「柯文哲是老天爷送我们最好的礼物」,还说:「他让我看到一个『活菩萨在做的事』…」(摄影:陈恺巨)(photo:UpMedia)

    探索宗教影响力的转变,确实有助于解释当前美国的政治格局,尤其在政治愈趋两极化的过程中,宗教形象似乎已先一步画出分界。例如过去大多数新教徒是辉格党人或共和党人,大多数天主教徒是民主党人,又或者保守派和福音派的政治立场渐次倾向右翼,并成为共和党支持基础,自由主义神学或无神论者,则偏左翼,多并支持民主党等等。这一现象,曾被称为美国的「宗教政治化」。

    不过,无论是民调机构皮耶研究中心还是哈佛大学调查,都相继发现美国人之中,真正具有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已大幅下降,并以千禧世代最明显(有近四成年轻人表示自己不信教)。「上帝因素」在这一世代族群中的重要性,已远不如他们父执辈。这一发展甚至被指为是「基督教衰落」的原因之一。加上过去三年疫情风暴催生了「网上教会」,更一举大幅削弱传统教堂的功能,连带造成美国人总体上变得和宗教愈来愈疏离。根据盖洛普调查,1999年美国人(有宗教信样者)上教堂的比例约70%,到了2020年,已降至47%。

    当宗教对一个人的影响力走弱,且实际的、有组织的宗教参与度跟着大幅下降,美国社会学家再又观察到,这一时期竟也是美国强烈党派政治形式兴起的一刻。例如无论是右派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还是「觉醒左派社会正义」,过去皆不难让人感受到两者背后彷彿准宗教信徒的存在。过去对传统宗教的奉献感、归属感和道德确信感,甚至有已然改从党派政治取得的迹象。

    关于自千禧世代信仰宗教者比例下降,有研究指向可能是日益世俗化主导的高等教育所造成,比方说校园内益发强调科学和理性主义,才造成愈来愈多大学生(年轻人)拒绝宗教。不过,年轻世代不信宗教所呈现的一体两面,倒是大举换轨到从政治活动中寻得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这样的变化,再让美国原先讨论「宗教政治化」的课题,变成了关注「政治宗教化」。即政党政治下的支持者,本来不应被称之为「信徒」,但当下却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新型态政治活动已有浓浓旧时宗派会议的感觉。尤其在年轻人之中,他们捐款给候选人的动力,竟也出现十一奉献的味道,历来只要他们支持的人获胜,其欣喜若狂的程度,并不亚于过去被视为的政治狂热者。

    美国社会对「政治宗教化」早已提出警讯,且之所以聚焦在年轻族群,原因无非来自社群媒体促成的新闻消费习惯,很大程度是将网路世代的年轻人封锁在意识形态的回声室中(年轻族群是社群网路高使用群)。过去多有关于回声室负面作用分析,屡屡被提出的弊病,就在它恐将同时消耗一个人的判断力和纯粹引发情绪。至于美国宗教信仰者流失,亦有指向当年轻人一个个只想在网路上寻得连结感,当然就愈不需要借由传统教堂礼拜形式所构成的信仰网络。

    借由美国对「政治宗教化」的观察,我们或可理解,前不久网路上一名柯文哲支持者为什么会说「柯文哲是老天爷送我们最好的礼物」。这名支持者当时还经由call in方式,在一网路节目上说:「他(柯文哲)那时候很难过是(对和马朱侯密室签下协议懊悔)后面那么多人挺他,他没有想到,因为他那时候想到的是更大的我,(即)整个台湾2300万的人,他让我看到一个『活菩萨在做的事』…」。这段影片在其支持者间引起不小回响,其中更不乏对「柯文哲是活菩萨」之说的肯定。

    《纽约时报》民意调查专家科恩曾提出:「无论是宗教还是政治的宗派主义,都是彼此敌对的群体(身分),因为他们不仅会在政策和意识形态上发生冲突,还会直接认为对方是外星人和不道德的。」且「冲突向来是群体间的敌对情绪所引起,并不是思想差异。」此时「政治宗教化」就会是个必须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它必然会促使政治竞争更进一步无视和对手的思想差异,徒然只剩敌对情绪。柯文哲确实是台湾政治人物于网路世界中最活跃的一人,那么,倘若柯文哲支持者的「柯文哲是活菩萨」论,并非只是回声室里少数人一时过度的溢美之词,则此一政党现象就不容轻忽小看了。

    ※作者为《上报》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