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的「去中国化」情绪勒索可以休矣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台湾海崃两岸双方的政治实体亦是彼此互不隶属。既然台湾原本就不是中国,又何来「去中国化」标签?(美联社)(photo:UpMedia)
    台湾海崃两岸双方的政治实体亦是彼此互不隶属。既然台湾原本就不是中国,又何来「去中国化」标签?(美联社)(photo:UpMedia)

    自从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纲于108学年度正式上路以来(故又简称108课纲),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尤其是接近选举的时候,总有部分民间文化人士出面抱怨「文言文比例过低」、从而责怪台湾政府推动「去中国化」的舆论声浪,每每成为引发众人热烈争论的「沙包议题」。

    犹记得老早之前(2013年),彼时已被许多读者指控翻译品质低劣的学者洪兰便曾大发议论,表示近年来正是因为台湾政府实施「去中国化」破坏了忠厚的传统文化,才导致社会上接连发生「黑心食物事件」。之后好几年,她又持续不断在媒体发表文章、出版着作,字里行间举凡各种社会败坏、道德沦丧,总而言之这一切全都是「去中国化」的错:

    「现在放眼望去,社会上尽是不讲信用、信口开河的大官,又因为政令有意无意的『去中国化』,减少了经典与成语的教学,不推行用成语,小学生失去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古人做人之道。没有今人做榜样,又不知古人的风范,就变成现在社会不知耻的现象了。」

    没想到,过了若干年后的今天,距离总统大选仅剩一个月前(12月4日),又有北一女国文教师区桂芝在立法院记者会上痛斥教育部「108课纲」大幅删减文言文,其发言内容并被剪成一段五分钟短讲影片旋即传遍各大媒体而掀起热议:

    「教改始终是在『去中国化』的幽灵原则指导之下,这个课纲已经是让各级学校老师跟学生沦陷在越来越黑暗的教育深渊,用张爱玲的话说,就是走向一个没有光的所在,因为老师们再也享受不到尊师重道的这个校园伦理.....108课纲删掉了顾炎武的〈廉耻〉,从此学生就不必再知道,为什么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他不再能够清楚理解,为什么耻是清清白白的辨别.....我们在看每天新闻,看到那么多不清不白的政客,在那边跳梁小丑耀武扬威,在那边吃香喝辣,学生的价值观怎么不混淆,是非观怎么不错乱,所以108课纲是个无耻的课纲。」

    有趣的是,这位区桂芝老师刻意将原本单纯的「文言文教学」上纲到国家民族的伦理道德,且预设台湾教育只能以中华文明为中心,并以极端情绪性的谩骂来贬抑台湾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教改课纲,相较多年前洪兰批评台湾教育「去中国化」的论调几乎如出一辙。

    事实上,108课纲的最大创新,即在于将选择教科书的权力,开放给民间出版社自行编印,课纲本身只是基本推荐了15篇古文,并没有哪一篇文章被「强迫删除」,个别教师皆可在此范围之外自由编选教材,整个高中国文课的文言文比例仍佔大宗35~45%。若区桂芝老师愿意的话,其实也能依照自己的理念来开设一堂「中华道德文章选读」之类的课程开放给学生自由选修。但如果连她自己开课学生都不想修,又凭什么强迫全国学生只能读她想要的文章教材。

    说穿了,在这般心态背后,不过就是以「读圣贤书」的道德优越感来进行情绪勒索罢了!

    除此之外,从上述案例亦能看出,中华儒学崇拜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把现代文明社会所有复杂的难题,都只想用儒家独尊「文以载道」僵化、守旧的封建礼教思维来解决。然而,影片中她那段看似充满自信、词藻华美流畅且不断引经据典的有力发言,反倒隐约透露出某种由于无法适应当前台湾教育改革的时代变化,导致内心深感「时不我予」的强烈无助以及焦虑感。与此同时,更激起了许多台湾人对于过去党国教育体制下这类反智言论的集体厌恶情绪。甚至还有不少网友直言,区桂芝老师「无耻课纲」之说,虽令她瞬间爆红,却也让一般大众加深了对于传统古文(文言文)教学「食古不化」的负面(刻板)形象,使得原本就已日益边缘化的人文学科更为加速贬值。

    归结而论,所谓「去中国化」本身就是一个极容易让人误导的词汇。根据史料《清圣祖实录选辑》记载:「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如今台湾海崃两岸双方的政治实体亦是彼此互不隶属。既然台湾原本就不是中国,又何来「去中国化」标签?

    简言之,台湾乃是一个多元族群的国家,形构出「海洋文化」的特质:中国文化只是台湾文化的一部份,就如同中国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部份。

    话说当年担纲教育部长的历史学者杜正胜主张「同心圆史观」,也曾被攻击为「去中国化」:他强调历史教育应该从自身生长的土地为起点,先要对台湾与其周边的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逐渐由近及远,进而了解世界。后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经济产业、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唯有摆脱中国依赖,台湾人民才能重新与亚洲、世界互动,迎向更宽广的未来。

    ※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