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背后有历史典故!为什么能吸引铁的石头叫做「磁石」?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各式各样的造型磁铁(2011 © Amy the Nurse , travel magnets @ Flickr, CC BY-SA 2.0.)(photo:UpMedia)
    各式各样的造型磁铁(2011 © Amy the Nurse , travel magnets @ Flickr, CC BY-SA 2.0.)(photo:UpMedia)

    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大家都会想到四大发明。「四大发明」这一概念是英国汉学家艾约瑟(Joseph Edkins)提出的,后来被中国学界广泛引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宋朝出现或取得了重大突破。由此可见,宋朝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是绕不开的重大时期。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古人要如何复制书籍呢?唐朝以前,书都是人工抄写的。以抄书为业称为佣书,东汉的班超早年间就是干这个的。抄本书的价格很贵,唐朝时能卖到一千文一卷,放在今天,就是几千元一本的天价书。所以,那个时候能大量藏书的,要么是官府,要么是贵族,反正得有钱。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士族阶层凭借着家族的大量藏书,垄断了获取知识的途径,进而垄断了仕途。

    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庶民可以通过读书考试逆袭,因而人们对书籍的需求量激增。另外,唐朝佛教兴盛,也需要大量复制佛经。因此,廉价且高效的书籍复制技术应运而生,也就是雕版印刷术。它需要将文字反刻到木版上,涂上墨后印到纸上,其灵感可能来自中国古代的石碑刻印技术。唐朝中后期,雕版印刷术已普及,书籍传播跨入刻本时代。但雕版印刷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一套雕版只能印一部书,储存雕版还很占地方。

    (延伸阅读:曾经工作九天才休息一天!中国何时开始学西方星期天放假?)

    为了改进这些缺点,北宋庆历年间,印刷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核心原理是用一个个独立的字模取代整块的雕版,字模可根据书籍内容重新排列组合,反覆使用。毕昇使用的是胶泥活字,后世还出现了木活字和铜活字。可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却不多。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录了古籍善本一万一千多部,其中的活字印本只有一百五十余部,只占约百分之一。这是因为活字印本的印刷品质并不好,印本中有的字深、有的字浅,每行字的间距也不一致,不如雕版印本美观。更重要的是,汉字的数量太多了,光是常用的就有两三千个,挑拣字模的过程很麻烦。对熟练的刻工来说,刻板的速度并不会比活字排版慢多少。所以,宋朝以后的书籍也多採用雕版印刷。

    尽管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用得少,但德国人将这一技术改进后发扬光大了。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后,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延伸阅读:既非胸也非腿!中国古代女子最诱人的身体部位是「这里」)

    几百年后,德国人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可能以此为灵感,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改变了世界的印刷史。西方文字的字母数量少,挑拣方便,制模简单,很适合活字印刷。更重要的是,古腾堡还发明了一套高效的机器印刷系统。他改制的手摇式印刷机可透过拉桿控制压印板来快速印刷,他改进的油墨使印刷的字迹更加清晰。手摇式印刷机流水线式工作,说不定只需一小时就能印刷出一本书。

    很快,这种铅活字印刷术就在欧洲普及,推动了出版业的革命,促使使欧洲人摆脱中世纪的文化桎梏。十九世纪,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中国用了一千多年的雕版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影响了西方,西方的铅活字印刷术又改变了中国。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命运共同体,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同样改变世界的中国发明还有指南针和火药。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磁石能够吸引铁的现象,但不知其理,朴素地认为磁石是铁的「母亲」,因为「慈爱」吸引了铁。所以,古人称磁石为「慈石」,意为慈爱的石头。西汉时,一个方士用磁石做成了两枚可以相互吸引的棋子,给汉武帝演示两枚棋子如何在棋盘上自相碰撞,汉武帝拍手称奇,封该方士为「五利将军」。

    (延伸阅读:曹操、刘备、孙权…三国时代的人名为何大多只有一个字?)

    地球也是个大磁体,南、北各有一个地磁极,磁石受地磁极吸引,可指示南和北。战国时期,中国人制作了指向工具司南;宋朝时,更精巧的指南针出现了。为了方便读数,人们将指南针安置在有方位刻度的圆盘中,制成了罗盘。指南针在宋朝时广泛用于航海,阿拉伯人乘坐中国海船时学会了这项技术,又将它传入欧洲。到了大航海时代,当欧洲的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时候,正是指南针为他们的远渡重洋指引方向,从而指引欧洲人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大门。

    火药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关。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方士们将乱七八糟的东西投入炼丹炉里。炼着炼着,突然间浓烟四起,火光沖天,像是神仙显灵了!后来方士们发现,炼丹炉里有硫黄和硝石的时候,就会「神仙显灵」。就这样,早期的火药被发明了。火药不能让人长生不老,但能爆炸伤人。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士兵会用投石车抛掷火药包攻城。

    宋朝时,人们发明了火枪和突火枪。突火枪的主体是一根巨大的竹筒,筒内装填火药和弹丸「子窠」,点火后射出弹丸杀敌,有效射程为一百五十余步。宋人还将火药筒绑在弓箭上,制成了「火箭」,提高了弓箭的射程和破坏力。到了元朝,人们将突火枪升级成火铳,枪身加粗加长,用金属管代替竹筒。有一种用于城防的火铳,其口径有碗口大,在攻城战中,元军使用火铳就像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使用义大利炮那样令人闻风丧胆。

    (延伸阅读:天皇曾把所有猫都升为贵族!为什么日本会有招财猫?)

    十三世纪,火药经「欧亚大陆中间商」──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欧洲人借此发明了火绳枪和榴弹炮,人类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欧洲的封建领主很厉害,他们防守靠城堡,进攻靠骑士。但在火药武器面前,城堡不堪一击,骑士被炸得满地找牙,欧洲的封建阶级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快了新时代的到来。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教师,着有《古人原来这样过日子》、《古人原来很会过日子》(皆由麦田出版)。

    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学生们对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兴趣,但平时的历史教学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于是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传播这些知识。

    从二○一八年五月起,他以「讲历史的王老师」为名,在大陆抖音APP开设「讲历史的王老师」栏目,专门介绍有关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历史知识,涉及衣食住行、恋爱婚姻、风俗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脑洞大开的问题,干货十足的知识点,再加上王老师作为东北人所特有的幽默讲解,让人忍不住一口气听完。

    相关着作:《古人原来这样过日子:地表最强的66堂中国历史穿越课》《古人原来很会过日子:从衣食住行到婚恋职场,古人自有有好办法!》《历史原来这么有故事:从文明起源到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