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斯达:不买实体书最匪夷所思理由──不环保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以历史和文明累积的宏观角度,人类的古老知识主要是靠书本传到今天。(摄影:李濠仲)(photo:UpMedia)
    以历史和文明累积的宏观角度,人类的古老知识主要是靠书本传到今天。(摄影:李濠仲)(photo:UpMedia)

    认知心理学家蔡志浩脸书近日发文称,自己过去几年「一直有不买书的原则」,因为书不环保,只会从公共图书馆借书。他应该并不付钱支持,但又矛盾地支持实体书店转营为策展场域。没人买书和出版书,图书馆又何来藏书给他借阅。

    这篇帖文引起港台文化界强烈嘲笑和批评。蔡还兼任中华民国文化部委託的「实体书店访视员」之一,文化部在23日火速发声明表示,立即停止蔡志浩有关职务。

    自己也写过出版过几本小书,多年来跟不少编辑和出版社合作过,深知大家都很难。该篇帖文论点引起的哗然,当然能够想像。本来出版业就很弱势,以香港来说更是如此。人口中阅读风气比较差,而且也有租金太贵的地产霸权问题。人们家中空间很小,也没很大诱因去买书。买书就要放书、藏书,对香港人来说,将内容「电子化」的诱因相当大,也很合理。看电子书也是不少人的选择。

    更刺激的娱乐也越来越多,会看书的人口养不活产业。战后受欢迎的作家因为受惠于人口爆炸和审查宽松,有不少写东西发家致富的神话。当时中国大陆和台湾两边都有执政党的审查,香港亦顺势变成输出各种声音的窗口,齐集左中右国共英美的观点,十分热闹,也令文字工作者有大量工作。在物质和科技贫乏的年代,原始的书和纸,就是最好的娱乐和资讯传播方式。

    到了今天,情况当然不再一样。很多作者和出版社都是用爱发电,赚得不多,甚至会亏。不是很喜欢这件事或者很有使命感,是不会随便做。今天你要向世界说些甚么,用书做传播载体,效率当然很慢,远不如电子形式,在社交平台说一句,传播得更远更快。

    但是因为近几年很多传媒突然结业,很多过去的报道和讯息尽数散失,令很多记忆都变成真空,难以记起,这又使人再次意识到实体的杂志、书本、报纸,别有优越之处,每一本都是成本很低的历史文物碎片。网站可以整个被删除,一夕之间就看不到。四处分发的印刷物却是去中心化,较难每个版本都完全消灭。

    我也不是觉得实体书本就特别高级或者浪漫,只是觉得实体书是实物,保存和阅读的门槛最低。

    个人觉得蔡帖文最匪夷所思之处,在于其不买实体书的理由是——环保的价值观,因为出版业会使用大量纸张,会「过度出版」,「以现代角度审视,是缺乏永续性」。然而出版社做生意也是理性,不会胡乱多印卖不出佔空间,不会想压着金流。书也多是一版一版印,有需求才会翻印,不见得特别浪费。

    但如果是极端环保思想,印书要用纸已经是万恶,减少了地球调节温室气体的能力,但是以历史和文明累积的宏观角度,人类的古老知识主要是靠书本传到今天,当中耗用了很多树木,但是功在万世,利多于弊。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实体书未必就特别高级或者浪漫,只是实体书是实物,保存和阅读的门槛最低。(摄影:李濠仲)

    环保运动指出了当前发展模式的弊端,忧虑人类文明的持久力,忧虑文明自毁,本来满有智慧,但它同时也形成了类似末日宗教的末世论: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人类就会灭亡。

    这导致极端的环保主义者越来越想用强制的方法控制人,管制人。环保从原来为了人类未来更好,扭转为如何为了大自然去「限制」甚至「消除」人类活动。书本是有作用,但是因为耗用树木所以不德,那么最不环保的自然是人自己。

    共产实验导致饥荒的事终于瞒不了,1958年毛泽东跟高层谈到死很多人的问题:「如果没有灭亡,人就不能生存。自从孔夫子以来,人要不灭亡那不得了。灭亡有好处,可以做肥料,你说不做,实际做了……」也许今天我们要在死人的好处里加上「人死了最环保」,事实上在帖文下也有人这样半认真地开玩笑。如果因为不环保就要恨书,人类本身不是更应该恨吗?

    环保主义极端和变异的时候,就是一套渐趋二元的道德化政治判断。「发展」现在开始蒙上不德色彩。生命活动也要燃烧热量营养,这都是取自动物或者植物,不是凭空创造,人确是在耗用自然资源来生活,但这其实正当,我们并不认可禁慾。人们都想创造更好的生活,只是可以更加有效率和节制,而不是强迫人们不可耗用资源。

    相信很多读者家中还有很多口罩,当时地球各国生产的口罩,可能用到本世纪中后期也行,绝对是浪费和不环保,但当时不会有人认为不环保就放弃基本防疫。另一个结果可能是全球死更多人,经济更大规模的崩溃,到时问题就不只是污染。那时环保可以因为人的需要而暂时让路。因为一般人仍然认为环保是好,但环保其实首要是为了人类本身,不是为万物。

    最近 Netflix 热播的《三体》就有关于环保的辩论。叶文洁老师对全人类失望,继而出卖全人类,除了是因为人生被文革毁掉,还有她接触到环保思想。她很早就开始思考人类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然后故事中的伊文斯,即是地球三体组织的实际领袖和出资人,也是一个环保份子。他的父亲是石油大亭,财富由破坏环境而来,所以导致他想要拯救地球。最后叶文洁将三体人存在的秘密与之共享,他就成立了迎接「救主」的组织。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有阻止人类在发展中毁掉自己的崇高理想。

    他们都读过在海洋生物学家 Rachel Carson 写的《寂静的春天》(1962),影响战后几代人的「环保圣经」。这本书讨论了人类滥用杀虫剂所对环境的祸害。然而谁都没想到这可以与人类召唤外星侵略者扯上关系。听来很扯,却是一个关于现代精神的寓言故事。

    现代精神是由意大利城邦的文艺复兴而来。文艺复兴是甚么精神?就是在神权阴影下,重新讨论「人」,重视人。现代精神到了极强的时候,在最极端的光谱,人类并不处于中心地置,甚至是被谴责和排斥的对象。

    ※作者为香港评论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