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习通话 分析:美中可沟通不等于更友善互动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D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拜习二人通电话。图为拜登(右)、习近平去年11月会面。(路透)(photo:UDN)
    拜习二人通电话。图为拜登(右)、习近平去年11月会面。(路透)(photo:UDN)

    美国总统拜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通话。学者剖析,这个举动彰显美中有沟通管道,美国有能力做危机管控;中国被视作战略竞争对手态势不变,美中可沟通不等于更友善互动。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今天对中央社表示,拜习通话代表美中沟通管道畅通;白宫会后对外说明提到,「有需要的时候会拿起电话交谈」,美国展现其有能力进行危机管控;不过有沟通管道,不等于双方有更友善的互动,美中仍处于战略竞争状态。

    卢信吉指出,拜习通话内容触及许多议题,包括台海、南海争议、乌克兰战争等,显然美中双方感受局势变化,选在这个时间点通话,试图去确认对方对于最新事态发展的认知;也由于是美中最高领导人通话,得到对方承诺后,底下官员也可以继续推进各个外交磋商。

    新华社会后新闻稿内容将习近平所提「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列为通话议题第一要项。卢信吉解读,如同过往北京一再地重申,台海红线是中国划出底线,「也就是这件事我没有要跟你协商的意思」,随着5月20日台湾新政府即将就职日子接近,北京必须再一次做出强调。

    卢信吉强调,「划出红线」是一种外交手段试探,北京必须拿出一种姿态;不过美、中、台彼此关系牵动会按议题发展,世界情势不断地变化,只要北京採取了「改变现状」动作,必然会牵涉美国的反应,美国不可能在台海议题就此打住,这个部分可能「由不得中国」。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李大中表示,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不过又必须确保双方有基础共识,所以需要透过通话去不断地确认彼此战略意图。选在这个时间点通话,这是彼此外交节奏铺陈使然,去年11月拜习甫有APEC旧金山峰会场边会晤,维持约半年通话一次,这是很合理的。

    李大中认为,今年是美国选举年,对于拜登来说,他必须展现可以与中国沟通的能力,不过又不能塑造对于北京让步的印象,科技、经贸等对中施压手段不能失手,否则恐将给共和党追打议题的机会,美中透过电话沟通是不会被扣分的作法。

    李大中指出,美中双方各自对外发布新闻内容可发现,美国在意军事沟通机制恢复等部分,北京则是强调「台湾问题」,这同过往多次习近平对外发言情境。美中双方在新闻发布中各有强调的重点,整体情势大框架仍在于美中全面性、全球性战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