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崑玉:俄军重启对乌克兰攻势的警讯与教训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小国面对大国侵略,唯一成功之道,是打歼灭战而非消耗战。(美联社)(photo:UpMedia)
    小国面对大国侵略,唯一成功之道,是打歼灭战而非消耗战。(美联社)(photo:UpMedia)

    据外媒报导,俄军近日在哈尔科夫地区兵分三路重启攻势,五万大军一路直攻哈尔科夫,一路走苏梅,一路更北。此举令乌军手忙脚乱,紧急调兵支援北线,并准备应对可能再度降临的基辅保卫战。这是俄乌开战两年多来,俄军从满脸豆花黯然撤退,再到满血复活的过程,其间的转折与战略战术教训,很值得我们警惕。

    小国必须打歼灭战而非消耗战

    首先,是整体战略概念问题。小国面对大国侵略,唯一成功之道,是打歼灭战而非消耗战,只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能逐次用兵日消月磨,因为小国消磨不起,即使国际支援也是一样。最典型的例子是波希战争,希腊人是用马拉松会战打赢第一次波希战争,第二次是先打赢萨拉米斯海战,全歼波斯舰队,一年后再打赢普拉提亚战役,全歼波斯陆军,才逼波斯退军。中世纪基督世界与鄂图曼土耳其的长期斗争,是在李班多海战几乎全歼土耳其海军后,才换来几十年大体上相安无事。即使近代的苏芬战争,也是在歼灭苏军12万人后,苏军再度攻势击破芬兰曼纳海姆防线,芬兰投降,才换到较为宽容的和约。二战德苏战场,苏军在史达林格勒全歼德军第六军团,才遏止了德军前进势头。而德军也是在曼休坦指挥下,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以10万之众歼灭了苏军50万人,才暂时止住了德军南线的崩溃。

    所以,在两年前基辅战役时,乌军兵力不足,又要全线应对近1000公里的战线,虽顶住俄军北线攻势,但并未歼灭俄军主力,使其得以撤出,并转用于乌东与乌南,便让人觉得这场仗会打不完。而这种消耗战,对体量较小的乌克兰并不有利。西方的支援,又因长期和平而存量不足,断断续续,于是造就了不得不「逐次用兵」的困境。美军一个月的155砲弹产量只有1.5万发,但俄乌战场上的月消耗量是7-9万发,所以美军要求军工厂商加开生产线,提高月产量到7.5万发。德国莱茵金属的30快砲、35快砲猎豹防空系统,证明是应对伊朗低成本无人机,性价比最高的武器,但连德国的砲弹库存都快用光,因此莱茵金属决定加开生产线生产砲弹。美军的刺针飞弹、标枪飞弹很好用,但库存不足,年代久远,零件商源消失,于是得重新设计,又拖延到供应时程。这些措施皆属亡羊补牢,有点缓不济急。乌克兰集合上千家厂商,全力生产无人机,以应对每月1万架的消耗,但现在的生产状况,仍赶不上消耗量,还得面对俄军袭击民生基础设施造成的困扰。过去一年,乌军多是在捉襟见肘下,挖东墙补西墙,打得极为艰苦。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美军一个月的155砲弹产量只有1.5万发,但俄乌战场上的月消耗量是7-9万发。(美联社)

    西方担心普丁丢核弹

    西方也许有其政治考量,害怕过度造成俄军死伤,会逼迫普丁丢核弹,所以处处缚手缚脚。问题是,核子战略的核心是「相互保证毁灭(MAD)」,你丢我就一定丢,这条红线画清楚,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普丁天天嚷着要丢核弹,但他从来不敢丢,因为他侵略乌克兰,要的是增加他的光环与利益,而不是俄罗斯的全体毁灭。

    不论是因为库存不足,还是惧怕核战,「逐次用兵」使得俄罗斯得以逐次找到应对西方武器的方法,而西方新武器的研发与生产却赶不上俄军应对手段的更新。步兵肩射反战车飞弹在基辅战役中大放异彩,给予俄军高度奇袭,损失惨重,但现在战场改良出砲塔顶蓬甚至龟甲战车。西方155砲与海马斯火箭曾红极一时,但俄军也找到应对方法。设想一下,如果基辅战役中,155砲与海马斯早已备齐足够数量,前方以步兵反战车飞弹顶住装甲洪流,砲兵与长程火箭彻底毁灭俄军后方拖带60公里的补给车队,全歼俄军,使其无法撤出转用于其他方面,东线与南线,会不会比较好打一点?

    其次,新武器与新技术固然酷炫,但战场上的人们总会找出应对之法。照俄乌战场经验,俄军大约不到半年,就找到了用顶蓬来应对飞弹,不惜人命来应对战壕,以地雷、战壕、及碉堡防线来应对西方主力战车,以反砲兵雷达应对长程火箭和155砲,以更精密的野战防空系统与电子战干扰系统来应对无人机,又以廉价的伊朗制无人机来消耗乌军昂贵的西方防空飞弹,等到乌军防空飞弹消耗殆尽,俄罗斯空军又可以飞出来肆虐。高大尚的武器数量铁定较为稀缺,土法炼钢的应对手段也常能发挥降维打击的效果,问题关键就是「数量」与「时间」。只有在某一决定点上集中足够火力数量,寻求会战,在最短时间内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使其来不及反应,才是「断其一指」的办法。换句话说,五万俄军来犯,我就在哈尔科夫战场上,再打一次曼休坦式的歼灭战,才有办法让普丁感觉到痛,甚至再也握不起拳头。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乌克兰集合上千家厂商,全力生产无人机,以应对每月1万架的消耗,但生产状况仍赶不上消耗量。(美联社)

    再次,是俄罗斯之所以能这么快满血复活,与中国、北韩、伊朗的支援有很大关系。西方的经济制裁与技术封锁,只能算是给他们制造了点麻烦,并没有阻止邪恶轴心内部的互相流通。这事一点也不奇怪,回想冷战时代,东西阵营相互封锁,但北约与华约还不是都活得好好的?你把我踢出SWIFT结算系统,我就自建一个人民币结算系统,照样可以运转。新冷战早已开始,现在只是设法避免快速升高为全面热战,不存在相互妥协的空间,过去三十年全球化时代也早已一去不返。认清这件事,别再存有任何幻想,恐怕比较务实。

    所以,西方世界要採取的不是文明商业的技术封锁与关税壁垒,而是更阴险的情报手段。例如:在所有可能流向邪恶轴心国家的晶片中,植入地址回报程序,一如中国在大疆无人机上做的一样,放进后门操控程序。据说,某次习大大访深圳,香港所有的无人机全都飞不起来。放进这种后门程序,将使所有使用这些晶片的武器,都自动暴露其位置,从而使自己成为打击目标,甚至成为我方得以反向操控的武器。

    自主且强大的军备才是关键

    回到台湾,我方在思考本岛防卫作战时,也不该再犯这种拒止战略、逐次用兵、库存不足、打消耗战的错误。台湾四面环海,海上无险可守,无地可藏,因此历来海战都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威尼斯原本很富有,也不想与土耳其翻脸,但不同苏丹上台,便会生出不同的侵略慾望,最后不得不与土耳其打起消耗战。克里特岛是威尼斯最重要的海外据点,但某天苏丹却想吃下来,退无可退的威尼斯只能硬刚,结果一打就是25年。据说打到后来,威尼斯为应对克里特岛战争,每年要支出约460万达卡特,但其全年收入仅有300万达卡特,这场战争打得威尼斯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换句话说,打长期消耗战,是一个小国最坏的战略,因为没有本钱耗,再富有也耗不过大国。小国唯一合理的战略构思,是储备足够的武器与战力,还有敌人学不会又搞不定的独门技术。拜占庭帝国能硬扛阿剌伯人与鄂图曼土耳其数百年侵犯,靠的就是希腊火,而当鄂图曼帝国找到了制砲师傅,君士坦丁堡也就守不住了。在军备发展上,我们可以学习美欧技术,但不能完全依赖美欧供应,这种协防永远是有限的,而在一场可能无限延续的防卫作战中,我们必须保有一大批便宜又好用的独门绝活,在会战形式中尽速、尽可能大量的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而且打完一场还得想出新招来准备打下一场。那是台湾若想保有自由民主,不得不面对的宿命。

    有了自主且强大的军备,可以用可以不用,但若无此准备,那就一定会被逼到死角,想用的时候没有东西用。威尼斯人多爱商业?多爱和平?但当他们失去了海权绝对优势,便不得不被拖入一场消耗战,耗到无力再建一支陆军,最后被拿破崙从陆上给吞了灭了。俄乌的战例,是一个很好的警讯,没有人想要战争,但一旦开战,就不能手软,就要在最短时间内造成最大规模的歼灭,同时最大保有自己的人命与实力。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却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严肃问题。

    ※作者为前亲民党文宣部副主任、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