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财经时时听:中国政府下市买房 史诗级救房措施只是虚晃一招?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近日中国政府推出迄今为止力度最猛的房地产救市措施,试图解决多年来导致中国经济下行的房地产危机。(photo:RFA)
    近日中国政府推出迄今为止力度最猛的房地产救市措施,试图解决多年来导致中国经济下行的房地产危机。(photo:RFA)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近日中国政府推出迄今为止力度最猛的房地产救市措施,试图解决多年来导致中国经济下行的房地产危机。在这一揽子救市方案中,最为突出的是允许地方政府收购未售出的商品房,并将其转变成面向中低收入的保障性住房。那么,中国楼市的危机是否即将终结?这一揽子救市方案是否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本期节目将就以上话题进行探讨,参加讨论的嘉宾是美国纽约地区经济学家秦鹏。

    政府下场买房

    中国政府5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关于全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宣布,政府应对房地产危机的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他说,地方政府可以开始购买还未售出的房屋,何立峰表示,必须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处理全国各地所有未完工的房地产。

    纽约时报报道说,中国沿海的济南、天津和青岛以及内陆的成都等市已经悄悄地在进行试验,收购一些出售不掉的房产。但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在全国范围谈论这种做法。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也下令采取措施,大幅降低首付要求,以鼓励买房。同时下调了全国范围的抵押贷款利率。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较3月下降0.58%,为十年来最大单月降幅。另外,今年头四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8%,超过了第一季度9.5%的降幅。房地产复苏前景似乎仍然渺茫。

    救市资金远远不够

    经济学家们估计,清理遍布中国各地大量积压的空置房或未完工的楼盘,将耗资数千亿美元。华尔街日报引述野村证券的估计,中国未完工的住房多达2000万至3000万套,中国政府至少需要花费4400亿美元才能完成建设,扫清堵塞中国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的障碍。

    在5月17日宣布降低贷款利率的同时,中国央行宣布了一项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计划,将向银行提供人民币3000亿元(约合410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国有企业购买住房,但这个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学家们的估计。

    中国政府还表示,已经通过首次发行30年期债券,筹集了400亿元,作为未来六个月内计划筹集一万亿元的首发。中国政府称,这个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至于这些资金是否会将用于房地产,并未明确表明。

    高盛在不久前一份报告中称,截至去年年底,包括土地和在建项目,按成本计算,中国存量房产价值约4万亿美元,其中45%是已建成或预售的住宅。高盛估计,房地产开发需要大约4000亿至6000亿美元的资金才能恢复政策运营。这与2015年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支付的补偿金总额差不多。

    摩根大通根据中国政府公开的计划进行估算,如果将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可以消化部分库存,如果提供30%的新公租房,将需要约620亿美元的资金。

    前四月财政收入下滑 土地出让收入跌幅最大

    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4月份财政收支情况,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926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一季度的负的2.3%有所扩大。

    所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被认为是狭义的财政收入。而广义的财政收入,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里面主要成分就是土地收入。

    根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以卖地为主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继续下降,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484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较第一季度的负4%有所扩大。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36亿元,同比下降10.4%,降幅较第一季度的负6.7%,也有所扩大。土地出让金出现两位数字下滑是前所未有的。

    土地出让金高峰是在2021年上半年,当年1-4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14万亿元。亦即,今年头四个月的土地出让金水平只有三年前同期的一半。

    网易一篇署名文章表示,中国政府救楼市的重要原因就是,抑制广义财政收入进一步下滑。因为,财政收入减少意味着政府用在水电煤、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方面的补贴就要减少,这样一来,普通百姓在基础公共服务就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另外,国防、科技方面的投入也只能被迫减少。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