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愈发紧密 中国正在重返非洲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3年8月24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领导人圆桌对话会。(photo:RFA)
    2023年8月24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领导人圆桌对话会。(photo:RFA)

    由于非洲国家的贷款偿还能力有限,在中国对非洲国家提供的基建贷款相应减少之际,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却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倡议也让中国掌握非洲大陆的铜、锂等关键矿产。新冠疫情后,中国更重返非洲,与此同时,非洲对华贸易逆差也因石油价格下跌等因素越来越大。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透过贷款协助非洲国家兴建港口、水力发电厂和铁路等基础建设,是北京当局引以为豪的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重心之一。

    然而,近年受市场价格波动和新冠疫情影响,导致仰赖原物料出口的国家收入减少;跨国政府为非洲国家制定的债务重组方案又常面临私人贷款机构的迟疑。在非洲国家难以偿还贷款而持续以债养债之际,美元升值更加剧了债务危机。随着非洲国家偿还贷款出现困难,中国对非洲的贷款承诺也从高峰期2016年的284亿美元,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在2022年仅剩不到10亿美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此减少了对非洲的投资。

    据路透社报道,新冠疫情后,中国重返非洲并加大投资矿产。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花费近110亿美元投资非洲,是该机构2005年追踪有关信息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大约7成用于开采对能源转型至为关键的矿产,包括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的钴矿和锂矿,以及中国五矿资源有限公司以19亿美元高价收购博茨瓦纳的霍马考(Khoemacau)铜矿。

    专家:中对非投资趋势尚未明朗

    不过,南非开普敦大学公共治理教授洛佩斯(Carlos Lopes)提醒,仅从去年的数据相比新冠疫情期间的低点来看,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事实上,中国(疫情后)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依旧处在低点”。 西班牙IESE商学院中非问题专家罗伯森(Winslow Robertson)也告诉本台,现在还难以看出中国是否会逐年增加对非洲的投资,因为石油、太阳能及矿产很受市场价格、汇率等波动影响。

    洛佩斯认为,中美竞逐关键矿产之际,主流媒体认为中国主导了非洲的采掘业,甚而出现剥削行为。但其实这是非洲与任何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西方国家、经合组织(OECD)国家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依旧主要流向化石燃料,而且金额非常高。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模式相同。”

    洛佩斯说:“过去34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非洲国家的外交立场已经表明非常不喜欢陷入必须要选边站的境地……。如果西方想与中国竞争,能带来更多的钱和更好的交易,非洲国家都是非常欢迎的。”

    2023年5月7日所见的中国路桥公司(CRBC)在肯尼亚内罗毕建设的高速公路(路透社)(photo:RFA)
    2023年5月7日所见的中国路桥公司(CRBC)在肯尼亚内罗毕建设的高速公路(路透社)(photo:RFA)

    非洲想实现工业化 欢迎各国投资基建

    洛佩斯表示,非洲国家想要实现工业化,得有先进的基础建设。然而,迄今“仍有6亿人口无法取得充足的电力”。非洲国家希望今年第9届的中非合作论坛能翻转中国减少非洲基建项目的态势:“另一种可能是扩大西方国家参与非洲的基础建设项目。目前,美国对安哥拉和肯尼亚宣布了计划,法国也对科特迪瓦和埃及宣布了计划,其他还有德国对纳米比亚及坦桑尼亚,但这些规模相对来说都很小。”

    尽管世界各国对非洲大陆的能源及矿产趋之若鹜,贸易模式也多半从非洲进口原物料,并向非洲出口制成品,但非洲对华贸易逆差与其他和非洲扩大贸易的印度、韩国等亚州国家相比尤为明显。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最新的报告显示,非洲与中国的贸易额自2000 年起大幅增加,从 116.7 亿美元涨至 2022 年2576.7 亿美元峰值。然而,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2014-15 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新冠大流行,导致非洲对华贸易总体呈现逆差的趋势,并在2022 年扩大至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2.6%。当中,非洲对中国出口主要来自采掘业,占总出口近9成(89%);而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则9成以上(94%)来自制造业。

    为了缓和非洲国家的疑虑,中国国家主习近平表态支持非洲的制造业和农业现代化,而非洲国家也视此为缩小差距、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创造更多就业的契机。

    2023年7月5日所见的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矿资源)在津巴布韦收购的锂矿(路透社)(photo:RFA)
    2023年7月5日所见的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矿资源)在津巴布韦收购的锂矿(路透社)(photo:RFA)

    专家:东西竞逐关键矿产非得零和博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教授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向本台表示,非洲国家数世纪以来一直在出口原材料,“能否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有一个致力于实现这样愿景的政府……。目前,许多非洲国家对提高矿产的附加价值有很大兴趣和着墨。 而中国对此态度相当开放,并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博黛蓉说:“中国在赞比亚等地建了铜冶炼厂,开放给非中国籍的公司使用。许多公司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进口铜,再送到赞比亚的中国冶炼厂进行加工。此外,中国还向津巴布韦新投资了锂矿的加工产业。”

    据《外交政策》杂志报道,非洲能在2030 年前满足全球五分之一的锂需求,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国家对原锂矿出口实施禁令,像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加纳和尼日利亚等要求企业把矿石加工成精矿后才能出口,以增加当地就业和收入。锂储量最多的津巴布韦也在2022年底实施相关出口限制。而中国除了经营津巴布韦大部分矿山,也已斥资超过 10 亿美元收购和开发津巴布韦的锂项目。

    报道指出,相比之下,西方对津巴布韦的投资却很少。2001 年以来,津巴布韦受美国的制裁影响,借贷和投资渠道有限,中国是唯一选项。据报道,津巴布韦投资发展署 2023 年上半年收到160 份中国锂投资申请,而美国只有 5 份。 为了赶上中国的脚步,华盛顿在2023年初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赞比亚签署发展电池供应链的备忘录。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非洲计划负责人瓦因斯(Alex Vines)以书面形式回覆本台采访时表示,非洲的投资机会巨大,东西方不一定得在此进行零和博弈。举例来说,美国和欧盟投资兴建的“洛比托大西洋铁路走廊“,能让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属运往安哥拉港口,是让中非铜带金属出口的关键铁路线。届时,中国将是矿产资源开放市场的最大赢家。

    记者:乔琴恩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