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剑—2024A」:今非昔比的谨慎军演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国「联合利剑—2024A」即使有强烈的意图,却无法如2022年以前充分展现意欲施加的压力。(图片取自微博)(photo:UpMedia)
    中国「联合利剑—2024A」即使有强烈的意图,却无法如2022年以前充分展现意欲施加的压力。(图片取自微博)(photo:UpMedia)

    自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以来,选举前后半年到520就职典礼期间,解放军面向台湾的军演几乎已成为常态性任务。然而,两岸关系作为美中关系大前提的一部份,解放军借由演习战略政治意图,也需与考量美中关系的相互作用,即使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提升,对台演习的规模与科目种类也呈现相应的增长。但是考量近四年来美国在印太地区实力的增长,北京即使有意威慑台湾,也不代表能无尽的展现力量,面对美国仍需谨慎。

    依据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的传统地缘政治学说,边缘地带国家要能成为大国,需要先将邻近水域内海化,位处欧亚大陆边缘的中国若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同样也得完成将东海、台海与南海内海化的进程。诚然台湾的统独立场会影响中国推动的进程,但是近年来美国强化与印太盟邦的关系,积极建立网格状的多层次安全结构,使得北京在5月23日举行的「联合利剑—2024A」得藏锋三分。本次军事行动北京面对的不只是民进党政府和520讲话内容,还有其宣称的各种分裂势力,但是整体强度和时程却略逊于前两年的围台手段。

    2016年军力仍未完备

    回顾北京以军事行动面对民进党胜选的模式,内部受到自身军事能力的现实因素,外部则考量美中关系以及美国在印太地区实力的消长,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还略高于自身的军事能力。2016年1月20日,蔡英文以56.12%高票当选,解放军驻福建31集团军随后举行登岛演习,直到520总统就职之前,解放军也至少举行三次规模登岛演习,但是并未如本次的「联合利剑—2024A」近迫且围绕金门与马祖,这是由于当时南海仲裁案的不确定性分散北京的注意力。

    2016年7月初,美军雷根号和史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演习形成美中对峙,当时的解放军并未有成熟的航母战力,航空机队也尚在过渡换代阶段,北京并未有足够的准备同时面对台海和南海的变故。

    2020年扩大侵入ADIZ

    2020年的大选期间,始于2018年的美中贸易战已逐渐对美中台三方产生影响,气氛的转变也导致民进党得以获得创纪录的高票,但是菲律宾的杜特蒂政府亲近中国的态度,却使得美国在第一岛链的佈局出现破口,解放军开始有序的侵入行动。在不需分兵南海且无他顾之下,解放军得以发挥过往积累的经验,以西南空域演练之名进入台湾的ADIZ活动,试图扩大美国在第一岛链的缺口,将台湾分割为三海之外的独立场域。此后解放军侵扰台湾西南成为北京「灰色地带冲突」的常态,并且经由巴士海崃往台湾东部外海活动,围台军事行动的先期验证由此而始。

    印太多边安全机制未成

    2021年上半,解放军宣称山东号航母形成战力,开始频繁穿越日本西南诸岛前往西太平洋,「反介入/拒止」(Anti-Access, A2)的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围绕台湾的验证行动进一步採取海陆并进的形式。2022年8月,北京为回应美国众议院议长斐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访台行程,以「多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的名称,採取围岛和和导弹试射的形式发动环台军演。北京在测试美国与周边国家的反应的同时,也是为验证过往对台军事行动的综合性成果,展现最接近实战的攻台的场景与统一的政治意图。

    当时AUKUS虽已结成,但并未有「第二支柱」机制纳入日本的计画,QUAD于2月份的谈话也避谈台海与乌克兰问题,美日韩和美日菲之间的安全合作也尚未成形。由于俄乌战争的白热化让美国得留意欧洲大陆的情势,印太地区也缺少一个如北约般的多边安全机制,解放军因而能大张旗鼓的行动,甚至将日本的经济海域作为演习的区域。

    印太多边安全架构浮现

    2023年4月5日,为回应蔡英文总统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钖在加州的会晤,北京再次採取环台军事行动,其中的第二阶段于4月8日至10日举行,其名称就是「联合利剑演习」。演习的主要内容与2022年同是展现如何操作围台,但是并未试射导弹,重心放在以大队为单位的军机编队,以及新形成战力的山东号航母如何在台湾东部外海调度。

    解放军较前一年的行动收敛的原因无他,在于美国与印太盟邦的合作已见轮廓。元月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承诺深化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更是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及「中期防卫力整备计画」的新版本文件公布后的具体作为,并且对「武力使用三条件」做出军事回应的新註解;3月14日,美国、英国和澳洲三国已领导人公布AUKUS合作细节,在核潜舰之外还包括网路安全、人工智慧以及量子电脑等先进技术。

    北京在赖清德总统就职后举行的「联合利剑—2024A」,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以往年更为复杂,历经大卫营峰会与美日菲峰会的声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多边安全结构更为明确,美日韩菲四国将逐渐形成集体安全的联盟。表现在菲律宾的小马可仕政府更是明确,作为美国连结南北半球盟邦的枢纽,往北于巴士海崃的巴丹群岛建立新港口,并且接收日本海上保安厅的物资,向南则与澳洲强化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合作。

    日本在今年也正式纳入「AUKUS第二支柱」的议程,近年积极强化西南防卫圈,并且在近邻台湾东海岸外的石垣岛强化军事佈署,新增爱国者三型、03式中程地对空飞弹,以及12式地对舰飞弹。4月份公佈的「防卫省发展计画」更新增3,300人规模的水陆机动团和飞弹联队,这些具体的军事投资与佈署也是此次解放军演训不再对日本领海寻衅的原因。

    无论是东海或是南海的局势,北京的境遇都与2020年之前大不相同,即使有着三艘航母的军事条件,但是还不足以同时应对三海联动的现实制约。面对行动自由有限,「联合利剑—2024A」即使有强烈的意图,但也只能在A的层级展现包围台湾的意图,却无法如2022年以前充分展现意欲施加的压力。

    北京顾虑台湾学运重现

    来自台湾的国会运动也使得北京无法借由军演表达强硬手段,现今台湾的国安高层有着丰富的学运经验,重重举起高强度的军演恐将激起立法院外群众的凝聚力,影响即将于七月份举行的三中全会。本次的国会运动也已出现各种反中群体的集合,在探讨民主价值的同时也再启动以往的社团能量,北京军演的目的是为表达打击「台独势力」,高强度的军演恐将适得其反,或是让国民党被贴上标签,这些政治上的损失将掩盖陆续提出的新对台政策,更难实现「心灵契合」的目标。

    北京对台军演必然有武统台湾的军事目的,但是在武统之上的「智统」或是「和统」才是北京能承受的范围。面对美国重整印太盟邦,俄乌战争也将走近尾声,美国将更专注于印太地区,北京于周边地区的高强度演习只会激起美日韩菲的团结。即使各国并非是台湾法律上的盟邦,但却有可能让台湾有所依恃而与北京越来越远,届时将导致北京对台北最近的距离仍是华府,对台军演不得不慎。

    ※作者为东协经贸发展协会研究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