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宏专栏:川普被判有罪──美国媒体与政治极化的双重镜像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川普八年前的崛起与近期发生的定罪事件,揭示了媒体和政治极化的深层问题。(美联社)(photo:UpMedia)
    川普八年前的崛起与近期发生的定罪事件,揭示了媒体和政治极化的深层问题。(美联社)(photo:UpMedia)

    前总统唐纳·川普因涉及支付13万美元「封口费」事件,近日在纽约被判有罪。2016年,为了掩盖性丑闻,川普的律师迈克尔·科恩(Michael Cohen)在大选前支付了这笔款项,以防选民得知成人片明星斯托米·丹尼尔斯(Stormy Daniels)声称与川普有过性关系的指控。川普被控34项一级伪造商业记录罪,这在纽约是一项重罪,检方的指控内容包括川普用以核销科恩款项时的支票、发票和凭证涉嫌诈欺,并且还构成违反纽约选举法的另一罪行。川普的律师辩称川普支付的42万美元是法律服务费用,并试图削弱科恩的证词,但陪审团最终认定川普被指控的34项罪名全部成立。

    媒体的角色

    川普的定罪事件,再次彰显美国媒体在政治事件中的深度参与和分裂。美国媒体分为两大阵营:自由派媒体和保守派媒体。自由派媒体如CNN、《纽约时报》和MSNBC,通常对川普持批评态度,强调其法律和道德问题,并探讨其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立场近似美国自由派报纸英国《卫报》也参一脚,公开以社论抨击川普是不适任下届美国总统职务的罪犯。而美国保守派媒体如福斯新闻(Fox News)、同一个美国新闻网(OANN)与极限新闻台(Newsmax)则较同情川普,一面倒地反映川普支持者的观点,认定这起司法控诉和判决是拜登政府对川普的政治迫害。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川普阵营对媒体的敌对态度不仅仅是言辞上的攻击,更影响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报导内容。(美联社)

    根据《经济学人》的报导,川普的定罪象征着美国前总统的耻辱。这一事件意味的是政治人物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并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提出严峻挑战。然而,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川普支持者依旧不离不弃,对川普的拥护不仅没有退潮,反而因为法律诉讼与判决而加强。对此,澳洲政治公关专家诺尔·特恩布林(Noel Turnbull)撰文指出:「川普或许不是『后真相时代』的始作俑者,但他是目前最大的受益者,并且很可能凭借此优势再次当选总统。」目前的民调显示,拜登和川普的支持率几乎持平,川普在全国选票中略佔优势,并且在摇摆州如密歇根州领先。川普虽被视为疯狂,拜登则被认为年老体衰且无能。值得注意的是,特恩布林指出,2020年上次大选时支持川普的年长选民中已经有大约10%的人离世,这一点算是对拜登有利。

    政治极化现象

    川普定罪事件揭示了美国政治极化的严重性。这种极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党之间的对立加剧,二是公众对立场的固化。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对立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导致政治运作陷入僵局。公众对立场的固化则使得「国民与国民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困难:支持川普的人认为他是反体制、反菁英与勇于挑战既得利益与打破现状的化身,反对他的人则认为他是威胁美国民主制度的头号危险人物。

    此外,川普的定罪也揭示了美国媒体环境的变化。根据《川普与媒体》(Trump and the Media)一书中的分析,媒体在川普现象中的角色复杂多样。一方面,媒体的商业化驱动着对川普的报导,因为他的言行举止能够吸引高收视率和点击率。另一方面,美国新闻媒体的分裂和对立使得公众难以获得客观资讯,从而加剧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

    在川普的政治生涯中,与主流优质媒体的对立一直是他的註册商标。他经常批评主流媒体为「假新闻」(fake news),并指控其报导偏颇,旨在打击他的政治形象。例如,在2017年1月21日,白宫新闻秘书肖恩·斯派塞(Sean Spicer)在首次正式简报会上,指责媒体故意低估川普就职典礼的人数,并声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多人观看的就职典礼」。两天后,川普的竞选策略师凯莉安妮·康威(Kellyanne Elizabeth Conway)在NBC的《会见媒体》(Meet the Press)节目中为斯派塞的言论辩护,称他只是提供了「替代事实」(alternative facts)。

    这种对媒体的敌对态度不仅仅是言辞上的攻击,更影响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报导内容。川普的言论和行为导致媒体更加注重对其言论的事实查核,以及有关川普执政时期诸多丑闻的调查报导。然而,这种情况也加剧了媒体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趋势。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媒体往往凸显川普的争议性言论和行为,从而忽略了对政策和实质问题的深入报导。

    川普的崛起不仅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变化,也揭示了媒体商业化对政治报导的深远影响。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估计,川普在初选期间获得相当于20亿美元的媒体免费曝光。到2016年全国大选结束时,甚至有媒体数据追踪调查公司计算出川普受益于近50亿美元的媒体免费广告!川普是这种现象的最大受益者,但也显示商业媒体在报导川普时较关注的是他带来的流量和利润,而非其政策内容和政治影响。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川普的崛起不仅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变化,也揭示了媒体商业化对政治报导的深远影响。(美联社)

    这种媒体商业化的结果之一是政治极化的加剧。学术研究显示,媒体在报导政治新闻时的极端化表达和挑衅性言辞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但同时也会加剧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比方说,一些研究发现,川普的煽动性言论和行为在媒体上的广泛报导,不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与纷扰,还让他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对立。

    对台湾的启示

    川普八年前的崛起与近期发生的定罪事件,揭示了媒体和政治极化的深层问题。美国经验对台湾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台湾也同样是公共媒体相对弱势、商业媒体恶性竞争的市场结构。台湾应该从中汲取教训,致力于保持媒体的客观中立,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并促进政治的理性对话。只有这样,台湾才能在面对内外挑战时,保持民主制度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美国的媒体分化和政治极化对台湾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台湾虽然是广受世人肯定的新兴民主典范,但我们的政治社会也面临着媒体难以平衡与公正报导,以及社会逐渐趋向政治极化的挑战。不管是法案条文、议事攻防,不同颜色、不同政治光谱的政治人物及其支持者经常倾向于认定:「我们」全对,「他们」全错。

    川普持续地搅动美国与世界这件事也提醒着我们,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媒体的报导方式不仅影响着公众认知,更深刻影响社会走向。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如何确保媒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何防止政治极化与社会零和式的对立,也同样是我们在台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课题。

    ※作者为中正大学传播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