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中国最钱线:彩票热—最低端理财抑或最后的快乐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4年彩票销售情况与上一年对比(photo:RFA)
    2024年彩票销售情况与上一年对比(photo:RFA)

    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这里是《中国最钱线》,我是主持人子朝。本期节目,我们来聊聊中国最近这一两年来出现的一个另类的热销产品:彩票,特别是俗称“刮刮乐”的即开型彩票。

    彩票热“刮”遍中国

    疫情解封后这两年,中国的各类线下实体店铺那真是糊穿地心,昔日繁华的商圈购物中心普遍门可罗雀,空置的店铺远多于开业的,更不要说那些本来就竞争激烈的分布在居民小区附近的中小型个体商户了。但有一种店铺却逆势大火,放在商场,它就是人潮的保障,这就是彩票店。看到这种报道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在我的印象里,疫情前的中国城市里的彩票店大多是居民小区里小型便利店、个体杂货铺的附带业务,或者说开彩票店的必须要兼着杂货铺的业务才能生存下去。我经常光顾的一家杂货铺理论上的“主营业务”就是彩票,但只在角落里摆着一张彩票销售的柜台和一台盖着灰尘的彩票机,偶尔能见到三两铁杆彩民买两张足彩或者大乐透。他们多数是有闲功夫的老年人,或者某些满脸疲惫的体力工作者下工后顺道来几张。我当时所在的地区本来就有玩地下六合彩的悠久传统,这些人人手一本或是玄学或看似“科学”的“中奖号码预测”,把各种数字规则翻来覆去的研究。附近的师奶们普遍不太待见这些怀揣发财梦想的人,如果其中有自己的老公那更是羞于启齿的事情,毕竟在当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赌狗”。

    但现如今,买彩票却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成为一股潮流,许多从不错的大学毕业,工作也颇为体面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他们显然是更加“聪明”的一群彩民,不会相信试图“算”出随机中奖数字这种反科学的忽悠,或者试图“推导”天知道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的体育比赛结果。这些年轻人直接奔向了即开型彩票,也就是所谓的“刮刮乐”。“刮刮乐”当场购买、当场开奖、当场兑奖,对于短视频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体验极佳。在这种热捧下,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销售彩票1494亿元,按年增加近20%,而“刮刮乐”占了整体销量的26.1%,达389亿元,同比暴涨81.4%。随着行情的火爆,彩票关联企业也越来越多。有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前4月,全国新增彩票注册企业813家,今年前4月新增彩票注册企业2105家。虽然彩票是完全的“公营事业”,但股民们还是脑洞大开淘出了一些“相关概念股”,比如热敏纸的东港股份、冠豪高新,甚至开药店的一心堂等。

    实际上,中国的彩票销售数字实际上本可能更高的。因为从4月开始,要去刮一刮试试运气的人们往往被告知“站点没货”。据蓝鲸新闻报道,上海、深圳等多地的彩票店内刮刮乐都处于断货状态。有些看着彩票销售火爆而下海开店创业的年轻人,今年开业一来就“只在开业时领过20本彩票”,没了刮刮乐就没人气,收入还不如去送外卖。因为实在供不应求,彩票店老板们只能盯着彩票中心的几个放货时段,像抢春运火车票一样卡着点拼手速。之前线上线下涌现的各种“刮刮乐周边”,从买商品送刮刮乐的实体店,到各路“帮忙购票”提供“代刮体验”的主播们,都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营业节奏。因为不同于以“分奖池里的钱”为目标,理论上可以不限量不间断销售的乐透类彩票,“刮刮乐”的印制数量和奖金分配是固定好的。作为一种“公营赌博事业”,其发行规模、奖金设置等都需要经过漫长的审批流程,再加上印刷厂的产能限制,供不应求就成为了必然。

    年轻打工人的“另类理财”

    许多彩票店老板都表示,即开型彩票如此火爆,是多年以来的头一遭。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即开型彩票都被彩民们视为“老土”,从来就没有限量一说。有彩票店老板表示,十多年前“刮刮乐”甚至经常出现滞销,彩票中心甚至会向彩票店强行摊派进货额度。像今年这种一开卖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要“配给制供应”的局面,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最大的变化在于购买群体不一样了。就像我前面说的,在像我这样疫情前离开中国的人的固有印象里,买彩票的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但现在的彩票购买主力却成了95后00后们。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江苏省一位从事教育工作,今年24岁的王小姐,最近一次就花了4800元买了8本刮刮乐,她表示“开完所有只中了1000多,亏了3000多块”。据她自述,2023年“入坑”的时候就抱着“刮着玩”的心态,偶尔开几张“给生活添个彩头。结果越来越”情绪上头”。有咖啡馆也开起了彩票兼营店,还在挂出一条诱人标语:“喝出百万人生。”这的确切中了时下中国年轻人的痛点:一边靠买彩票实现暴富梦想,一边靠喝咖啡为打工充值信仰。购买刮刮乐已经融入了很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很多人下班逛街或者上班摸鱼遛弯的目的地直接变成了彩票站。他们可能只买一杯仅售18块钱的冰美式,却顺手再买下600块一本的刮刮乐。

    能融入日常,和刮刮乐无需动脑有直接关系。在更为传统的数字型彩票游戏里,老彩民们可能会坚持守号、统计概率,但刮刮乐更像是一种体验性消费,它的学习成本很低,兑奖也无需等待,不过是一款纯靠运气的致富游戏。很多人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即开即得、简单解压的生活方式而已。有人说,那种花10块钱、买下一分钟虔诚的感觉,给人心灵的抚慰作用不异于去一趟寺庙,成本还更低,简直称得上“移动的雍和宫”。这里补充一句:北京的雍和宫这几年香火旺到吓人,但几乎没人去求早生贵子或者美好姻缘了,全是祈求“考公上岸”“发大财”之类的。

    在这个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这样的需求甚至催生了互联网上大量的“刮刮乐博主”。看别人中奖或者赔钱,看客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廉价的情绪抚慰。一位运气不佳的主播刮了40多本,只有两次中奖回本,反而让看客们更乐呵了。据他所说,“热度高的全是没中奖的”——对于看客来讲,自己的失败固然让人难过,但还是网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互联网上的“刮刮乐博主”(来源:小红书)(photo:RFA)
    互联网上的“刮刮乐博主”(来源:小红书)(photo:RFA)

    熟悉赌博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刮刮乐”这种看起来最简单的博彩,喊着“小赌怡情”杀进去的人也并非不在意输赢。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人因为买刮刮乐背上重债,沦为名副其实的赌狗。而“刮刮乐上瘾求戒断”已经成为简中互联网上一个讨论热度颇高的话题,有人提议“管住自己一天刮一格”,有人建议“厌恶疗法”“一次性刮到手酸”。当然也有一些“人间清醒”的人直言不讳地说“看开点吧,毕竟是打工人唯一的致富机会了”。

    是的,买彩票的年轻人们大部分并不把自己跟那些玩地下六合彩或者算乐透数字的老牌“赌狗”们视为同类。大部分玩刮刮乐的人都声称“没想着中大奖”,“就是爽一下赚点情绪价值”,“本质上跟看电影没啥区别”。但实际上各路媒体上的专家们都看出了事情的本质: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经济越来越低迷、未来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倾向于“投机”。因为赚钱难,大家采取花钱买一个梦。行为经济学家早有定论:驱动人们买彩票的,是贫穷的感觉。人们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在焦虑的驱使下放弃思考,退回到本能和直觉的掌控之中,这种时候往往就会“赌一把”。

    虽然“刮刮乐”的返奖率明确宣布只有65%,也就是从统计学上看,“投资”在这上头你就有35%的本金损失。而且按照大数定律,你买得越多就越接近这一分布。如果站在财务分析的角度,这玩意无论如何都不能被视为一种“理财”。但买彩票的人心里算得却是另一套逻辑:我丢进去的钱一般总能收回来六七成,然后我还有大赚一笔的可能性,何乐而不为。这里补充说一下,刮刮乐的单次奖金最多只有30万,其实达不到“一夜暴富”的程度。对于“事业没前途,人生没奔头”的当代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点小小的“正面期待”。如果放在我刚工作那个年代,别说教大家“不如意是你不努力”的成功学导师了,就连各种教导你要“跟时间做朋友”的理财专家也要大摇其头。但现在,这茬还是最好甭提了,中国当下还有啥能投资的,先不说95后00后们能不能投资得起?股市大家都知道,那是个老千横行的真赌场。房子作为中国人几十年的信仰也玩完了。现在这种经济行情下,大家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投资的,利率1个多点点长期国债都能让手里有钱的阿姨大妈们一抢而空。年轻人不得不拿钱去投资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致富希望,又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怎样度过漫长的灰色季节

    彩票是什么?两百年前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早就分析指出:彩票就是一种对穷人征收的赋税。当然如果不出老千不搞暗箱操作的话——说到这里,中国的乐透式彩票如双色球之类在这方面算是把牌子做砸了——彩票并不能说就是对穷人的智商税。实际上它更应该被称为一种“风险偏好税”,穷人更倾向于赌一把,那就给你赌的机会,规则明晰,愿打愿挨。

    其实不论在哪里,穷人都更爱买彩票。2023年美国人在彩票上花了超过1000亿美元。甚至有人说,如果将美国彩票机构打包送上市,其盈利能力将吊打除了大科技“七姐妹”之外的绝大部分美股公司。这一数字也是穷人拿现金堆出来的:2021年,在美国最富裕的前1%地区,人均彩票支出仅为150美元,仅占彩票业收入的0.15%;而在最贫穷的后1%地区,人均支出高达600美元,收入占比是达到4.5%,两者竟有30倍的差距。甚至《经济学人》总结出一条公式: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每下降10%,在彩票上的支出就会增加4%。

    同为东亚文化圈国家,曾经停滞萧条三十年之久的日本更是中国当下景况的一个绝好参照。日本人特别喜欢往一种叫“扒金库”的小钢珠赌博游戏。90年代后期,日本的小钢珠产业年产值超过30兆日元,一度占全国GDP的5.6%。可以对比一下: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汽车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也就20%上下。1985~1995年,日本彩票销售额翻了近2.5倍。日本的70后80后的人生,往往就是在钢珠击打的清脆声音中消磨过去的。这一行业的火爆还不光是社会问题,甚至还催生了国家安全危机:日本的钢珠赌博很大部分都被亲北韩的在日朝鲜人所控制,为金氏家族攒各种各样的煤气罐来撒泼耍横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说东亚人民有何共性,善于忍耐一定是其中之一。牺牲青春的十年寒窗,做牛做马半生辛劳,都不过是为了一个轻飘飘的“以后”。一代又一代人绕着磨盘转圈,他们对痛苦甘之如饴,似乎总有一天能摘下名为“希望”的胡萝卜。当有一天希望消失在未来,今日的忍耐就毫无意义,那不赌又能干什么呢?对于日本来说,这种无望的日子可能算是过去了。日本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8.1%的巅峰。而属于中国人的漫长冬天,现在才刚刚开始。

    当然了,在天降伟人和他的宣传营造的世界里,冬天并不存在。中国正在用廉价商品横扫全球,为马上到来的“登顶”做着最后的冲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裂的怪象?子朝下期《中国最钱线》再跟您接着聊。

    撰稿、制作、主持: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