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方:中国部分重大案件 未能获司法公平处理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LT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北京大学退休法学教授贺卫方。(撷自网路)(photo:LTN)
    北京大学退休法学教授贺卫方。(撷自网路)(photo:LTN)

    〔中央社〕北京大学退休法学教授贺卫方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访问谈到当今中国法治时表示,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重大案件,在司法程序中并未得到基本公平处理。而针对企业作出巨额罚款及惩罚,也没有公开听证及公平审讯。

    贺卫方2023年7月自北京大学退休。他一直提倡司法独立,2011年度获选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他多年来在中国推行司法改革。

    香港南华早报今天刊登贺卫方的访问,谈到中国法治状况。

    贺卫方指出,曾有一段长时间,中国的法律学者与法院及检察院的关系良好,当局制定法律时会听取学者的意见。

    他表示,自己深切地体会到,法律制度的改变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改革是分不开的。所谓「党和法律哪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过去2年,中国领导层重复强调需要保护私营企业,而贺卫方本人也强调过很多次。他表示,保护私营企业很重要,是因为要维持良好的市场经济,政府一定要严格保护人民的财产权、营商自由及契约自由。

    贺卫方认为,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坚实保证私有财产及安全交易,就不能有法治,也不能保障人的尊严。

    他表示,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终于出现企业家阶层,这是过去数十年来没有的,同时出现民间资本这个模式。事实证明,这些对中国来说是极宝贵的。

    贺卫方提到,如果中国没有坚实的法治与市场经济配合,让资本阶级不能感到真正的稳定时,他们会经常感到紧张。

    他指出,现在的问题是经常出现对企业的巨额罚款及惩罚,但没有公开听证及公平审讯。「在一个有政治理性及法治的地方,财产不会这么容易被夺走,严肃的听证及司法裁决是需要的」。「你不可以有时夺走一些人的财产,有时想安抚他们。这样重复下去是不会解决问题的」。

    贺卫方认为,应该从根本做起,例如改善对私有财产的保障,且明订于宪法中。

    执教几近40年的贺卫方表示,近年毕业的学生对法律有更好的认识,但困难之处是怎样将西方法律制度的好处带到中国,以解决中国的问题。

    贺卫方认为,学者需要对在法律实践中出现的挑战作回应,而从挑战中出现的新法律理论需要经过验证及实践,这是良性循环。

    但目前中国的问题是,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重大案件,在司法程序中并未得到基本公平的处理。

    贺卫方举例,在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及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案件中,法官和律师本来可以在法庭内认真地讨论一些系统性问题,帮助公众理解法治,但中国的政治体制让这些审判无法探讨这些问题,这对学习法律的人来说,会感到挫折。

    他表示,在1980及1990年代,大学校园的意识形态较现在更自由,因为当年文化大革命刚完结,人们正反思历史的教训,而且当时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对于过去10年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不断减少,贺卫方表示,这完全是当局噤声的结果。大约2011年在中国社群平台微博讨论公共事件最热烈时,他的微博追随者有约187万,但之后他曾被噤言数月,最长108天,只因他对当局作出最轻微的批评。最终他的帐号被封锁,在网上没有发表言论的空间。

    贺卫方在访问中直言,很开心现在对教室「说再见」,因为现在大学教师面对更多困难。而他的专长是法治及宪法,但他对时事的评论,让自己在当局眼中显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