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余杰:古有核舟,今有手工芯片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4年4月29日,江苏省淮安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工厂的员工在芯片厂内作业。(photo:RFA)
    2024年4月29日,江苏省淮安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工厂的员工在芯片厂内作业。(photo:RFA)

    中国人的手真巧,不仅能搓麻将,还能搓芯片

    二零二四年五月一日,中国央视军事频道在一则新闻报道中宣称,航天科工二院699厂特级技师叶辉用手工研磨出精度5奈米级别的芯片。

    新闻中说:“两块铸铁平板,少许研磨砂,再加上这股巧劲,微米级已不在话下,甚至是头发丝万分之一的奈米级,叶辉都能达到。”新闻更指出,叶辉早年右手掌曾被刺穿,三根手指筋断裂,只剩拇指和食指能活动,但他把研磨当复健,成了中国顶尖的超薄材料精密研磨师。“叶辉发现,数据起伏可能是手指按压后,指纹印在薄片上导致的,于是他用砂纸将自己的指纹磨掉,再按住薄片研磨。”

    中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心灵手巧的人种,尤其是手巧。中国人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拥有工具齐全的车库,不会换汽车轮胎,不会打理花园,不会修理露台,却在搓麻将的功夫上天下无双。香港电影《赌神》中情节,并非无中生有,在世界各地的赌场里,到处充斥着“疯狂的中国富豪”的身影。就连邓小平都是桥牌迷,一把纸牌在手上玩得宛如天女散花,他无需像电影中的赌神周润发,直接使用纸牌当做杀人武器,只用下一道口头命令,就能让首都血海飘香。

    大跃进时代有亩产万斤的报道,今天又出现手工打造芯片的报道,“再蒙昧化”不足为奇。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中学时代学过的古文《核舟记》。那是明朝名不见经传的秀才魏学洢写的一篇短文,他靠着这篇短文而名垂青史。

    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开篇写道:“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接着他统计了这件工艺品所包含的丰富形象:“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最后,他感叹说:《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称赞像是鬼斧神工的很多,可是有谁能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轻松自如地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十分清楚呢?

    课纲要求学生必须背诵这篇课文,我至今还能朗朗上口。但当时我就想:既然中国拥有王叔远这样的人物,为何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发明蒸汽机,进而带领中国迈入工业革命呢?中国人未能发明蒸汽机,甚至连螺丝钉都没有发明出来:在欧洲整个机械发展史上,有一个东西——螺丝钉——为中国所无,却是决定武力、火力发展与否的关键。明朝的天启皇帝热衷于“复刻”各种精美的木工制品,还设计出新的木工家具,却不知道有螺丝钉这种东西。与之差不多同时代的达文西,则设计出减少摩擦的滚柱轴承、万向接头、皮带传头、扁链、伞齿轮、螺旋齿轮、飞轮、连续运动车床等,甚至还设计出直升机、降落伞、潜水艇和坦克车等现代武器。他们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呢?

    中国人或许真有一双巧手,却缺少理性和逻辑,也没有形成保障私有财产、智慧产权的法律体系和法治传统。所以,中国人拥有“四大发明”之类的技术,却无法将技术提升到科学的层面。中国人能制造出像核舟这样的艺术品,却只能供皇宫大内、文人雅士把玩,而无法在市场上成为可以规模生产并盈利的商品。

    习近平新时代的大跃进,超英赶美不在话下

    古有核舟,今有手工芯片;古有王叔远,今有叶辉——叶辉比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功夫大师叶问更厉害:叶问击败东洋和西洋武士,为中国挣到了面子;叶辉用人力取代西方先进科技,为中国挣到了里子。古代的王叔远雕刻核舟,只能供特权阶级欣赏;今天的叶辉打磨芯片,却能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让中国的宇宙飞船翱翔天际。厉害了,国宝叶辉!叶辉的一双手若要投保,应当比梦露的玉腿的保费还要高。

    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小报《环球时报》转发这则新闻时,大肆吹嘘“一双巧手实现5奈米超精密研磨”。很多中国网民像打了鸡血般振奋,纷纷留言询问:这是否代表离手造芯片不远了?然而,央视小编澄清说,叶辉手工打造的5奈米,指的是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跟芯片5奈米概念不同,要制造芯片,靠手是搓不出来的。

    此前,华为在被美国和西方制裁之后,推出新款手机。中国媒体洋洋得意地宣布,美国对中国“卡脖子”无济于事。但事后有专家发现,其手机使用的是中芯国际的7奈米芯片技术,制成良率低于 50%,而产业标准为 90% 或更高。哥本哈根商学院研究芯片产业的学者富勒(Doug Fuller)表示:“美国限制措施让中国受限的生产技术成本高昂,不过北京政府可能会为此买单。”

    随后,华为再度推出最新笔记本电脑,其所搭载的芯片是否为中国国产技术一样受人关注。《彭博社》与研究公司TechInsights合作,拆解了这台笔电后发现,它使用的是台积电于2020年生产的5奈米芯片,并非中国国产技术。《彭博社》解读,华为使用的这款芯片是2020年美国制裁前后所采购。

    看来,华为的突围并未成功,其使用的是囤积的芯片及数年前获取的技术,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糊弄过关,而不能让其咸鱼翻身乃至弯道超车。于是,中国的镁光灯就聚集在叶辉身上——中国只有一个叶辉是不够的,如果有一万乃至一百万个叶辉,手工打磨芯片的方法就能实现“量产”。毛泽东当年说过“人多力量大”的名言,林彪说,毛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万句”。以此而论,既然中国有足够多的人,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习近平应立即下旨,停办北大清华,将北大清华改为以叶辉命名的“叶辉技术学校”,让所有精英学生都向叶辉学习手工打磨芯片技术,用不了三五年,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顶尖技师,个个都能手工打磨芯片。那时,中国不必“师夷长技”就能“制夷”了。

    然而,今天的中国已非闭关锁国的毛时代,民智渐开的中国,民众对官方宣传的真假已能做出基本判断。微博网友讽刺说:“曾经的亩产20万斤粮食,跟这个技术比起来,我都觉得这也太谦虚了”、“嗯,又一顶尖技术卡了西方脖子”、“手搓光刻机不是梦”、“网友搓一个1奈米的芯片给遥遥领先用吧,还用啥光刻机啊”、“马斯克spaceX甘拜下风”、“精神病震惊全世界”、“美国吓尿了,欧洲震惊了,日本吓傻了,澳大利亚坐不住了,整个西方都要崩溃了”、“一粒米刻上6000部红楼梦小说,厉害了我的祖国”。知乎网友评论说:“宣传手工作坊的这种画风,用来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活宣传还行,放到机械生产的宣传就很迷惑。给人的观感就是,合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替代手工作坊的老成果愣是给还回去了?5奈米手工也是相当炸裂,就算老师傅当真功夫了得外加生产件数足够少,但是这样的人才和技能想必不太容易复现吧?”更有网友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直接反驳习近平时代中共宣传部门公然造假夸大宣传,完全不顾常识,直追大跃进时代:“这大概算习近平新时代‘亩产万斤’的党新闻”、“新质生产力代表”。毛习本来就一脉相承。

    或许,两三百年后,故宫博物院会将王叔远的核舟和叶辉的手工芯片放在一起展览。这两件文物代表着两个朝代中国工艺的最高成就,将它们放在一起,必定能相映生辉、相映成趣,让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都会为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无比自豪,进而慎终追远、自力更生,谁还敢数典忘祖呢?

    (本文仅代表评论员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