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科新血「断层式雪崩」招不到人!资深名医叹:钱少事多责任重「还离监狱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tormMg,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苏一峰说,胸腔科医师是个「钱少事多责任重、离监狱近」的工作。(示意图/取自Pixabay)(photo:StormMg)
    苏一峰说,胸腔科医师是个「钱少事多责任重、离监狱近」的工作。(示意图/取自Pixabay)(photo:StormMg)

    医疗人员出走潮!在台湾经历SARS、H1N1及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以来,胸腔科医师肩负重任,薪资报酬却未能成正比,导致新进医师雪崩式下跌,有资深医师就担忧,若再度爆发大型疫情,恐怕仅剩老医师在第一线奋战。医师苏一峰也发声指出,胸腔科「承担许多责任,却是薪水的底层后段班」,难怪年轻医师对胸腔科望而却步。

    胸腔内科医师苏一峰在脸书回忆,当年他考胸腔专科时,全国有约100名考生,而如今每年报考人数锐减,大约5、6、7年前仅剩20多名,最低甚至只有10几个,胸腔科医师「钱少事多责任重,离病近、离监狱近」,面对传染疾病承担的责任重大,薪水却属于底层,「难怪后进不想加入胸腔科…」

    偏偏胸腔科医师的培训过程漫长,苏一峰解释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胸腔重症科医师,需经过1年一般科、3年内科、2年胸腔专科及1年重症专科的培训,整个过程得花7年时间,且后续还需更多的临床经验,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胸腔科医师。

    国人胸腔科病患逐年增加,包括十大死因的肺癌、肺炎及其他唿吸道疾病,都需仰赖胸腔科医师治疗,然而健保给付点数偏低,再加上培训时间长,让许多年轻医师敬而远之,导致第一线的胸腔科医师大量流失。苏一峰说,就算现在补缺口,最快也要7至10年才能见效,「所以政府还不赶快动起来的话,未来这个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统计,胸腔内科医师平均年龄为52.7岁,40岁以下的医师仅佔1成5。医学会理事长陈育民指出,现今执业的胸腔科医师多数在SARS爆发前加入,年龄普遍都已超过50岁,每次爆发大规模疫情,不仅增加胸腔科工作负担和感染风险,薪资报酬也未如预期,吓跑了许多年轻医师。

    陈育民先前也曾警告,若未来10年再度爆发重大传染病,国内胸腔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几乎是国安问题」。对此健保署长石崇良表示,已讨论过相关问题,并请相关单位提交更具体的改善方案,将优先检讨并逐步调高健保给付点数;此外卫福部也会透过「医疗服务资源耗用相对值」改善计画,制订政策以平衡医疗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