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廿年|各国教育如何讲解911事件?学生大多认为太笼统、反恐战争备受质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AppleDaily,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纽约世贸中心遭飞机冲撞后崩塌,街头一片狼借。法新社资料照(photo:AppleDaily)
    纽约世贸中心遭飞机冲撞后崩塌,街头一片狼借。法新社资料照(photo:AppleDaily)

    美国911恐攻事件满20周年,大多数成年民众对事件有第一印象,20岁以下青少年只能透过报导和历史书来探知当年状况。《纽约时报》与加州大学研究者合作分析各国教科书,并採访来自12名来自不同国家、在2001年9月11日后才出生的学子,讲述各自的国家教育如何提及911事件与后续效应。

    报导分析90个国家的850本教科书,其中美国对911的教学明显採取「个人化」与「情感化」,要求学生探询家族在911时的经历与记忆;英国、西班牙、法国、俄罗斯都在教学中融入了民族主义,用911事件来比拟自身曾遭遇的攻击,例如英格兰一本教科书就在911章节里探讨「英国政府如何应付爱尔兰共和军」。

    韩国和印度学生学到,911事件是全球化之下的结果;巴基斯坦将911暗示为美国霸权带来的风险。中国一本教课书则在地缘政治的章节提及911,附图是世贸中心被撞击后起火的照片,并写道「没有一个强权能靠一己之力主宰世界」。

    由于纽约世贸中心被飞机冲撞、着火、崩塌的照片和影片冲击性极大,多数受访学生对《纽时》表示,他们对911印象最深的是图像。但飞机被挟持过程离奇,委内瑞拉16岁学生桑奇丝(Ariadna Clareth Sánchez Rojas)就说,「为什么这么轻易就能挟持4架美国飞机?」

    由于委内瑞拉并未在课程中教授911事件,桑奇丝是透过电视播放的纪录片得知911,并误以为犯下911恐攻的恐怖组织是神学士(Taliban,音译塔利班),实际上犯案者是基地(Al-Qaeda,音译盖达)组织。

    多数受访学生都认为,学校对911事件没有太严谨的教学,只是蜻蜓点水;12名受访者里,只有英国学生和伊拉克学生肯定学校课程。俄罗斯19岁大学生波琳娜(Polina)给了不及格分数,「我不记得我们在课堂上有讨论过」;毕竟提到基地组织,就不可能避讳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波琳娜说,有些事情就是「不可说」,因为这些事可能会破坏国家形象,或是引起社会担忧。

    澳洲17岁学生东金(Felix Tonkin)则推测,有些国家、包含澳洲,可能因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曾犯下的屠杀而感到羞耻,「这绝对是很难教的东西」,因此不敢在课堂上深入探讨。

    美国在911后对阿富汗、伊拉克採取报复战争,阿富汗陷入一片混乱,伊拉克海珊(Saddam Hussein)政权则被证实没有参与911恐攻,这导致各国学生对美国褒贬不一。报导指出,几乎所有与美国有关的教科书叙述都强调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南非12岁学生诺韩妲(Xolisa Nohenda)说,大多数与她同龄的人都认为,美国在保护人民方面有发挥关键作用。

    有些课本则指出,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与当地石油矿业有关。即使课本没这么说,部分国家的学生似乎也产生类似想法,16岁德国学生毕儿凯(Jelena Marie Bielke)说,美国回应911的方式显示「美国好像有点想要正义,但却用了很奇怪的方式,毕竟轰炸另一个国家并不是真正的正义」,外界对美伊战争所知甚少,「但我认为他们是为了石油而战,而且涉及鉅款」。韩国学生金东贤(Kim DonHyeon,音译)说,美国也许别无选择而必须报复,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期间的行为有点太过火。

    被问到「911事件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美国、德国、巴西学生倾向回答「危险离我们很近」、「世界没有变得更好」;俄罗斯、法国、澳洲学生指出了世界因此变得更分裂,民族冲突更多、人们对穆斯林歧视更大。

    对有些国家的学生而言,911间接造成他们切身之痛。巴基斯坦18岁学生雷曼(Faisal Rehman)指出,911引发美国入侵阿富汗,难民因此涌入他的国家,导致他必须搬家。伊拉克18岁高中生阿萨迪(Mujtaba Ali al-Saadi)说,若不是911,「海珊仍会在我们的生活里」,美国推翻海珊独裁政权,但也让伊拉克境内诞生更多恐怖组织,导致他父亲在2005年被恐怖分子枪杀,且当时他就站在他父亲身旁。

    从受访内容可知,美国在911后发动的反恐战争,大幅掩盖了当年911事件美国人所遭受的伤痛、与当时美国人展现的团结与勇气。英国18岁学生奈吉丝(Dorea Nengese)说,911似乎成为了后续美国合理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的借口;奈吉丝所就读的高中有许多中东难民,她也质疑,「为什么一般学生们只被期望了解关于美国的一切,而不同时理解其他国家的人如何看待全球事务?」

    巴基斯坦学生雷曼曾经问老师关于反恐战争的问题,雷曼的老师回答,「孩子,这些战争是政治性的,我们在学校里不教这些东西。你可以在未来的人生里好好了解」。

    协助《纽时》进行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政治学博士候选人赫曼(Biz Herman)指出:「什么是教科书?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好像很简单,是为了教育孩子,但实际上,教科书主要是为了国家的议题设定,为了传播特定观点,教育只是顺便。」(颜于凡/综合外电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