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恶心的反转,没有之一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后真相时代,一切皆可「反转」。

    最近,又出现了一起反转事件。

    在刚过去的假期里持续发酵。

    起因是有媒体杜撰了「病媛」一词,批评那些 po 出精致住院照的博主。

    暗指这些人借装病带货。

    在各路媒体的推波助澜下,# 病媛 #登上热搜。

    *(photo:MyZaker)

    然而,没过几天,就有当事人陆续发声。

    澄清自己是病人,而非「病媛」。

    于是舆论风向立刻反转。

    把# 我不是病媛 #推上了热搜,阅读量暴涨。

    *(photo:MyZaker)

    无数网友为当事人打抱不平,义愤填膺。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但,造谣、传谣的一众媒体却集体沉默了。

    这更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

    事到如今,舆论场已经被彻底扭转。

    回顾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十分耐人寻味。

    它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炸出了很多被忽视已久的痼疾。

    今天,鱼叔就和大家聊一聊,「病媛」事件。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稍早时候的「佛媛」事件。

    「佛媛」指的是部分女网红。

    和大多数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差不多,她们面容精致、身材纤细。

    不同之处在于——

    她们一边凹佛系人设。

    沐手抄经、吃斋焚香、表情清冷。

    *(photo:MyZaker)

    在看上去是寺庙的地方,手拎名牌包,坐豪华跑车摆拍。

    *(photo:MyZaker)

    这种人设和风格,确实为她们吸引到了一些流量。

    随着这一风格的兴起。

    不少网红跟风扎堆寺庙排队拍照。

    所拍的照片、视频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涌入社交网站。

    有官媒注意到这一现象,就此发文,并定性为「

    文章指出,这些网红是打着宗教的名号带货。

    很多视频下面都附有购买链接,有卖化妆品、首饰、衣服、保健品等。

    此外,不少博主有意露出大腿、胸部,有打擦边球之嫌。

    本质上,这些博主还是利用「网红经济」,伪造人设,骗取用户,收割流量红利。

    *(photo:MyZaker)

    有了官媒的定性。

    一时间,社会舆论风评几乎是一边倒。

    网友们愤怒于网红乱象玷污了佛门清净之地。

    更有激动的键盘侠,开始全网「出警」。

    涌入各种「禅修」「学佛」类视频,给博主扣上「佛媛」的帽子。

    不乏难听至极的侮辱性字眼。

    *(photo:MyZaker)

    这一番风波过后,「佛媛」这一称呼算是彻底出了圈。

    各大社交平台都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顿。

    抖音处罚了 48 个「佛媛」账号;

    小红书删除了 70 篇相关的笔记 ……

    事情发展到这,似乎暂时告一段落。

    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佛媛」还没淡出视线,「病媛」又冲上热搜。

    *(photo:MyZaker)

    健康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很多社交账号凹起了「生病」人设。

    这些人会先发一些带妆的精致住院照,配上介绍自己患病的文字。

    过几天后又表示「已经痊愈」,再分享自己的术后恢复心得。

    最后,他们会像「佛媛」一样,推销自己的淡疤贴、保健品等产品。

    *(photo:MyZaker)

    字里行间,言之凿凿,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

    很快就在网上掀起了对「病媛」批判声浪。

    甚至继续衍生出了「饭媛」「医媛」「支教媛」等等新的标签 ……

    指的是一些立着吃饭、学医、支教等虚假人设,却做着牟利之事的女网红。

    *(photo:MyZaker)

    还有网友为蹭热度,做起了吐槽视频。

    *(photo:MyZaker)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网友已经察觉到风向有些不对劲了。

    「媛」的标签,似乎被滥用了。

    而且,缺乏一个明确的界定。好像只要有颜有流量,谁都可以被嘲为「X 媛」。

    但在各路官媒控制的舆论场里,这种质疑没有太大的水花。

    直到「病媛」当事人站出来发声,舆论风向才真正发生转变。

    *(photo:MyZaker)

    最开始是 @张吉晶 -cat,在微博上澄清了事实。

    首先,手术照片绝非作假,她的确患有甲状腺癌,并附上了检查报告的照片。

    其次,拍照本意是告诉亲朋好友们手术很顺利不用担心,而且并没有化妆。

    最后,她也完全否认了带货,说她自己也并非女网红。

    *(photo:MyZaker)

    此条微博已被平台删除

    与此同时,她还晒出了其他几个被冠以「病媛」的病人的私信。

    她们同样表示自己没有粉丝、流量,被无缘无故推上热搜,压力很大。

    甚至有人因为此事受到了网暴。

    陆陆续续,共有四位「病媛」当事人站出来发声。

    她们的声音得到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

    同时也引起了「佛媛」当事人的注意。

    两位也声称自己的照片被盗用滥用。

    一个表示自己是在外观似寺庙的酒店过生日,一个表示自己只是日常练习书法。

    仅仅因为在某些平台有一些粉丝,就被盖上了「佛媛」之名,生活也受严重影响。

    *(photo:MyZaker)

    至此,「佛媛」「病媛」等词变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而造谣、传谣的媒体,被网友们钉在了耻辱柱上。

    部分媒体迫于压力,删除了之前的内容。

    但至今未有官媒公开道歉。

    随着话题热度退去,这件事似乎又将不了了之。

    但它所折射出的现象,足够唤起有价值的思考。

    比起「病媛」事件为何反转,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

    「病媛」事件为何产生?

    它的大前提,是舆论环境的畸形。

    早些时候,官媒批判「佛媛」后,平台处理了相关的违规内容,封停了一些账号。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但从处理结果来看,不论是抖音还是小红书,相关的内容和用户的数量其实是非常少的。

    也就是说,样本数量并不足以形成一种社会现象。

    把「佛媛」当成一种群体现象来批判,本身就缺乏事实说服力。

    非要说的话,批判的对象其实是借虚假人设借机营销的个别网红。

    但最后为何成了可以随意张贴的标签,让很多无辜者遭殃?

    根本而言,还是厌女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致。

    「媛」这个字,出自「名媛」。

    本身是一个正面的词汇,意为出身名门或凭借自身努力获取地位的女子。

    但在「拼单名媛」走红网络后,「名媛」这个词汇有了更多的负面含义。

    当时,复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沈奕斐发布过一条视频,说明她对「名媛」污名化的不满。

    她说,所谓「污名化」,就是将一个小众群体中的个别特征无限放大,然后强化这种「负面特征」,再将其扩散到一个更大的群体里。

    *(photo:MyZaker)

    「女司机」等等污名化标签,也是同理。

    就像她说的,留给女性的美好词汇已经不多了。

    从之前的「拼单名媛」到今天的「佛媛」「病媛」。

    媒体本可以用「诈骗」「虚荣」等无性别词汇来形容,却非得以原本正向的女性词汇反讽。

    慢慢将其标签化、泛化,从对个别行为投射到对女性群体的污蔑和中伤。

    原因仅仅是因为她们打扮得过于精致、漂亮。

    *(photo:MyZaker)

    就像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中。

    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确诊癌症后心情低落,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

    于是,她先是被扣上了恶人的帽子。

    接着又被污蔑成老板的情妇。

    仅仅是因为她看起来太漂亮。

    漂亮对女性来说,仿佛变成了一种原罪。

    *(photo:MyZaker)

    大环境如此,和根本性的社会问题有关。

    而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无疑是火上浇油。

    凹虚假人设并以此牟利的网红,确实存在。

    但很多媒体为了更快地蹭到热点,从平台上搜索看似「佛媛」「病媛」的照片。

    未核实真实情况,就添油加醋发布到网上,导致受众产生片面认知。

    煽动大众情绪,伤及了很多只是单纯在寺庙拍照和身患疾病的无辜者。

    这些媒体无疑丧失了作为从业者最基本的求真原则,和谨慎、严肃、专业的报道态度。

    在扭曲媒体自身的形象时,也扭曲了女性群体的真实形象。

    到头来,这些媒体,比它们口中 「佛媛」「病媛」更爱博眼球、赚流量。

    *(photo:MyZaker)

    《虚假新闻》

    这种现象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里,越来越普遍了。

    就像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品味新闻台」。

    贾静雯饰演的主管,本来可以求证一则泰国小岛爆炸新闻的真实性。

    可是考虑到其他电视台都已经播出,自家也不能落后。

    于是未核实就播出了这一条资讯。

    结果,没过多久就被锤成假新闻。

    *(photo:MyZaker)

    剧中还有更极端的例子。

    因为报道失实,当事的一对母子不堪舆论压力,最终自杀身亡。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的传声筒,如果对内容本身把关不严,长此以往必然会失去大众的信任。

    结果就是如今很多新闻的评论区,都会出现一种声音:「让子弹再飞一会」。

    人们不愿意再轻信报道内容,宁可等时间说真话。

    所反映出的正是现代媒体环境中,公信力的严重缺失。

    尤其是在现代通信设备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

    门槛越来越低,也越来越缺乏威信。

    在三人成虎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个人如果不保持独立、客观的思考立场,轻易被媒体点燃情绪,就成了流量「韭菜」。

    *(photo:MyZaker)

    「媛」系列被媒体频繁制造,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蹭流量、追热点。

    而这些流量、热点,其实也源自我们每个人。

    我们每次转发、评论,甚至是点赞,都在贡献自己的流量。

    也常常在惰性思考和人云亦云中,成了隐身的加害者。

    「病媛」事件,对无辜的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或许无法挽回。

    但对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来说,可以引以为戒。

    传统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偏见是很难彻底扭转的。

    但媒体和个人却是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改变,助力改善网络舆论环境的。

    个人理性不盲从,媒体求真不煽风。

    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真正有助于改善非黑即白的舆论环境。

    也能有助于解决女性形象在网络环境中被污名化的困境。

    让「X 媛」的标签,到此为止吧。

    *(photo:MyZaker)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