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给老艺术家们上了一课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作者 | 顾 韩

    编辑 | 李春晖

    有些 IP 会随时间而褪色,有些 IP 则越老越香。90 年代末诞生、入华 20 余年的哈利波特最近以傲人战绩证明了,自己绝对属于后面那种:

    粉丝为情怀买单的热情高得吓人,不过有一说一,如果这份热情是沉睡十余年后被紧急唤醒,显然并不能达成此番盛况。

    *(photo:MyZaker)

    这一点至关重要,更是十分难得。

    陪伴不容易

    事实上,除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影院复工后进行了重映,今年上半年,《指环王》系列也久违地再次登上内地院线。然而,搁以往电影节展映必一票难求的三部曲,最终分别仅获得六千万、五千万与三千多万票房。

    要算起来,两部作品类型近似,拍摄制作的年代差不多,技术与艺术也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非要说的话,那也得是累计拿下 17 座奥斯卡奖的《指环王》系列高一些。可见票房的差距,不在影片本身。

    一个可能性是,两个 IP 对受众的意义不同

    。指环王可能是许多人的史诗启蒙,初见惊艳,耳目一新。哈利波特则是很多今天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陪伴,情感上更加亲近,也就更容易令人心软口袋松。

    陪伴一代人长大,说起来简单,真正实现却并不容易。与指环王对比着看,更能看出哈利波特的某些 " 因缘际会 "。

    《指环王》系列由托尔金创作,讲述了中土世界第三纪元末年魔戒圣战时期,各种族人民为追求自由而联合起来,反抗黑暗魔君索伦的故事。《哈利波特》系列由 J · K · 罗琳创作,讲述 " 大难不死的男孩 "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与冒险的一系列故事。

    一个是严肃史诗,一个是儿童文学,一个是现代名著,一个是当代畅销书。不同的定位与地位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哈利波特》的设定是将魔法世界 " 嵌入 " 现实中的现代社会,相比与西方文化历史有深度联结、设定又完全架空的《指环王》,阅读与接受的门槛都要更低一些,吸粉可以从娃娃抓起。

    更具体一些,《指环王》的主角是在艰难的护戒之旅中迅速成长。《哈利波特》则是从主角的 11 岁写到 17 岁,涵盖了从家庭到学校、从童年到青春期,以及最终离开有大人庇护的象牙塔的成长各阶段,天然给读者提供的就是与人物一同长大的体验。

    *(photo:MyZaker)

    论体量,《指环王》小说共 3 部,前传《霍比特人》1 部,均成书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98 年首次在中国翻译出版。《哈利波特》小说共 7 部,1997-2007 年间出版,2000 年引进中国,从 2003 年的第五部起,译作与原版的时间差就缩短到了三个月左右。

    而改编影视方面,《指环王》正传与前传各拍摄了三部曲,分别于 2001-2003 年、2012-2014 年上映。《哈利波特》正传影版共 8 部,于 2001-2011 年间陆续上映,外传《神奇动物在哪里》2016 年起推出,预计共 5 部,已问世的有 2 部。

    不难看出,哈利波特有的不仅是量与节奏的优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其小说与电影的野心都不止于本土,而是销往海外,全球造势。作者一边写,电影一边出,海外粉丝也能紧张刺激地 " 追更 ",这是陪伴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photo:MyZaker)

    开发为 IP 加分

    当然,哈利波特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寥寥几年便讲到全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成功的 IP 开发,尤其是系列电影。

    2021 年 3 月 5 日,WikiMili 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全球第三方权威数据统计平台等,汇总得出了全球最赚钱的 50 个 IP,哈利波特位列第十位。在约 322 亿的 IP 总收入中,票房收益占首位(91.94 亿),其次是衍生品销售(73.43 亿),图书销售仅占第三位(77.43 亿)。

    那么,影视改编是如何为哈利波特 IP 加分的?

    一是起步够早。1999 年,走出出版低谷期不久的罗琳便将系列前四部的影视改编权出售给了时代华纳。2001 年,首部电影《魔法石》上映。而此时小说刚出到第四部,恰好是整个故事的中间转折点,是不错的入坑契机。

    *(photo:MyZaker)

    二是唯一性。二十多年来,哈利波特的真人影视有且仅有华纳版,避免了版权混乱、互相拆台所造成的 IP 价值损耗(此处拉踩国内的鬼吹灯与盗墓笔记系列)。期间幕后主创多有更换,但演员则基本不变,方便粉丝代入。

    三是作者参与。罗琳在出售版权时保留了一定的权利。比方说,全英班底就是出于罗琳本人的要求。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艾伦里克曼在访谈中也提到过,自己刚接拍影片时小说刚出了三四部,是罗琳给他 " 透露了一丁点 ",帮助他更好地塑造角色。

    不过,作者参与也要适度,后面由罗琳亲担编剧的《神奇动物》系列便出现了翻车的情况。

    四是制作精良。演员方面,一群戏骨为表演经验欠缺的小演员保驾护航。很多演员没有因为是 IP 改编就放低自我标准,而是在自家小辈的驱使或崇拜下,演个戏份寥寥的绿叶也乐乐呵呵。另一方面,英国有着深厚的戏剧传统,好演员多经受过舞台磨练,从台词到形体都 " 中二 " 得恰到好处,能够带动观众入戏。

    *(photo:MyZaker)

    其次," 细节控 " 剧组把魔法世界做出了实感。大到霍格沃茨、对角巷等重点场景,小到巧克力蛙、黄油啤酒等书中屡屡 cue 到的美食都悉数还原。第六部开头主角团逛韦斯莱双胞胎所开的魔法商店的情节,最终呈现在电影中仅有几分钟,剧组也精心设计了商品包装,将货架塞得满满当当。

    不得不说,正是电影版的精心设计与强势 " 带货 ",令书中许多事物,如魔杖、飞天扫帚、四学院校服等拥有了具体且公认的三次元形象,也就为服饰、玩具等衍生品的开发销售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改剧难免留下遗憾,哈利波特也不例外。不过总体来说,该系列还是以先发优势与较高的完成度成为了同类影片中的经典,经受住了时间考验,能够起到不断拉新人入坑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电影对人物、对魔法世界的呈现得到了粉丝认可。粉丝愿意通过重温电影、打卡取景地、cosplay、收藏周边、同人二创等方式维系对作品的情感。

    演员们或多或少也得到了书粉的移情,许多 HP 卡司时常在社交媒体、线下漫展或者其他相关场合营业。丹尼尔等核心主演更别提,不管本人是否情愿,在大众的热情玩梗下,依然是 HP 系列一块行走的招牌。

    *(photo:MyZaker)

    如今回头看去,哈利波特 IP 赶上了不少世纪之初的机遇。

    比方说,当时中国电影刚刚迎来市场化,漫威系列尚未到来,本土大片还在摸索生长,《哈利波特》八部电影均打入了上映当年的内地票房前十。

    再比如,彼时互联网也开始普及,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哈迷论坛 " 活力吧 " 在 2003-2007 年间日均访问量上千。百度贴吧的鼎盛时期,哈利波特相关的许多大小贴吧也都人丁兴旺。

    网络社区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翻译搬运、同人创作的平台,而这种深度参与也将零散的读者、观众聚集起来,转化成了有黏性的粉丝群体。即便论坛衰败之后,粉丝文化依然在其他新产品中延续。当年的活力吧用户 " 哈迷疯子 " 如今是微博上拥有五百万粉丝的大 V,持续分享着哈利波特演员、衍生系列的资讯。

    当然,归根结底,哈利波特 IP 之所以能够延续多年、吸金无数,关键还是在于罗琳创造了一套足够完整与详细的世界观,人物众多,地图广阔。正传是被光照亮的部分,但除此之外,阴影中还有庞大的空间有待探索。

    在此基础上,罗琳本人推出了舞台剧《被诅咒的孩子》(后代的故事)与衍生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前代的故事),网友的同人创作更是五花八门、脑洞大开。

    *(photo:MyZaker)

    更重要的是,这套世界观并不依赖主角与主线故事而存在,仅仅是跟风的话,门槛其实并不高。

    没啃完超长原作,完全不妨碍你穿上巫师袍或者联名服饰拍张美照。近期手游与环球影城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就是 " 同乐乐 " 的结果。很多路人入坑,看中的是《魔法觉醒》的美术风格或者学院设定,甚至有人在游戏中与现实中的前舍友、老同学再续前缘。

    用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讲师林品的话说," 罗琳的文字在现实化与奇幻化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张力 "。魔法世界是神秘的,校园生活却是多数人都经历过的,两方面效果的微妙叠加 " 让霍格沃茨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构成了持久的吸引与召唤 "。

    *(photo:MyZaker)

    世纪初的黄金岁月很快便过去了,社会快速变迁,生活压力重重,90 后不想长大、整日怀旧;00 后戏瘾上头、热衷 cos,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是被广为利用的财富密码。

    而对于上下几代人来说,哈利波特 IP 都提供了一个隔绝于现实的异世界,因此核心粉丝会对手游中索命咒的滥用如此愤慨。而这同时也说明了,只要中二情结不灭,魔法世界便会在人们的期待中长保鲜活生动。

    阅读往期热文

    「娱乐硬糖」 现已入驻

    猫眼电影

    人民号 | 微博 | 触电新闻 | 商业新知

    虎嗅

    21 CN 看荐 |

    U C 头条

    | 搜狐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