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到底是个啥, 会催生怎样的“平行世界”?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近来,元宇宙(Metaverse)成为科技圈和资本圈大热的话题。腾讯、字节跳动等纷纷进入相关领域,国外脸书、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公司也已布局。多名受访人士认为,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蕴含社交、内容、游戏、办公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

    有人看到了新的投资机会,有人看到了科技发展,但更多的人应该是这样——

    *(photo:MyZaker)

    元宇宙到底是啥?对互联网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会催生一个怎样的 " 平行世界 "?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

    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元宇宙成为可能

    两年前,当宸境科技创始人胡闻和他两位同学一起在广州南沙创办公司时,没有料到短短两年,一个全球性科技风口已经来到眼前——元宇宙。现在,他们正在打造元宇宙的 " 数字底座 ",将真实世界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 " 数字语言 ",并在此基础上叠加各种虚拟应用。

    *(photo:MyZaker)

    宸境科技使用空间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将一座设计出来的儿童游乐园叠加在公司办公楼实景之上。新华社记者 马晓澄摄

    举个例子:站在广州市南沙区内已经建好的明珠开发大厦上俯瞰,眼前的明珠湾灵山岛尖还处在开发阶段。但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或者平板电脑,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已经规划但尚未建成的建筑以 1:1 比例叠加在现有实景上面——这是宸境科技为当地政府打造的一个 " 镜像世界 "。

    *(photo:MyZaker)

    宸境科技给广州南沙明珠湾灵山岛尖做的 " 镜像世界 " 受访者供图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现在 1992 年美国作家尼尔 · 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 " 元界 "。现实世界中的人在 " 元界 " 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控制这个虚拟分身来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事实上,当前科技界对元宇宙并无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扎克伯格在解释公司为何改名时,用一段视频直观展示了元宇宙的未来: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的 " 家 ",邀请熟悉的人开展社交,戴上设备就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工作空间与同事一起工作,甚至可以创造一个虚拟世界……

    胡闻认为,元宇宙概念在今年大热不是偶然,经过多年酝酿,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 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技术的结合运用使打造元宇宙成为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左鹏飞认为,元宇宙热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到顶并开始消退,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蕴含着社交、内容、游戏、办公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传统数字科技企业和新兴初创企业都想抓住未来赛道机遇。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2021 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认为,2020 年是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为 2021 年成为元宇宙元年做了铺垫。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社会虚拟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下,全社会上网时长大幅增长," 宅经济 " 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线上生活由原先短时期的例外状态成为常态,由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与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人类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人类成为现实与数字的 " 两栖物种 "。

    元宇宙产业整体处于早期阶段

    不少国际知名咨询企业看好元宇宙的未来,如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将在 2024 年达到 8000 亿美元市场规模,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在 2030 年将达到 1.5 万亿美元。

    虽然前景诱人,但多数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元宇宙产业整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从算力条件、网络技术、扩展现实等现状来看,产业还需要 10 年至 20 年的发展时间。

    沈阳认为,当前元宇宙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具有新兴产业不成熟、不稳定的特征。元宇宙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产业和市场都亟需回归理性。

    左鹏飞认为,在技术升级与需求升级的合力作用下,元宇宙的场景实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也代表着未来的大方向,建议我国从技术、标准、应用、法律等层面支持元宇宙产业发展。

    " 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局限性是当前我国元宇宙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尤其是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架构性信息技术亟需提升。我国应加大基础信息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技术成熟度。" 左鹏飞说。

    业内人士建议,在法律层面,总结提炼在网络平台发展过程中的治理经验,加强元宇宙前瞻性立法研究,关注监管审查、数据安全等问题。

    ( 来源综合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