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对未来毫无信心的美国人 比政治专家预料的更多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美国国会大楼6日遭大批示威者闯入,其中惊见「QAnon」阴谋论支持者。(汤森路透)(photo:UpMedia)
    美国国会大楼6日遭大批示威者闯入,其中惊见「QAnon」阴谋论支持者。(汤森路透)(photo:UpMedia)

    在西雅图和祖科蒂公园的抗议者,以为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亿万富翁们的把戏。亿万富翁们利用他们的权力来影响华尔街、世界贸易组织或甚至政府等机构,让这些机构努力维护他们的利益,但也从而危害到其他所有人的利益。人们厌倦了总是为所欲为的亿万富翁,而抗议者们也预见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然而,他们却完全无法预见下一位伟大的劳工阶级拥护者会在何处出现——这位拥护者不是人们所预期的一位蓄着大胡子、在「占领运动」的帐篷里煽动同行者的社会主义者。反之,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耀眼的镀金亿万富翁之一。

    担心中产阶级薪资成长过低的亿万富翁并不是时常会出现。过去在一九九二年总统大选竞选期间,罗斯‧佩罗(Ross Perot)曾提出政见反对北美自贸协定。他是最早对美国人警告该贸易协定后果的美国政治家之一。他宣称美国人将会感受到「巨大的吸力」,因为中产阶级的工作将被吸往低薪资的墨西哥。虽然结果证明这样的看法有其先见之明,但是当时佩罗只拿到了一千九百七十万张选票。二十多年后,一位名叫唐纳‧川普(Donald Trump)的人则不想因此失败。

    二〇一六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川普在竞选时所处的世界与佩罗所经历的世界已然不同。而川普本人则是另类的亿万富翁,完全不同于那位认真严肃的前童子军佩罗。在塑造自己的政治形象方面,川普从他最早的政治导师「筋肉人」杰西‧文图拉(Jesse “the Body” Ventura)那里得到了启发。川普是在参加宣传世界摔角娱乐公司(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 Inc.)的活动时第一次见到文图拉。一九九八年,这位着名的摔角明星离开竞技场,回到他的家乡明尼苏达州竞选州长。他选择加入佩罗所创立的政党,以美国改革党候选人的身分参选。(当时无论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都不太想要让这个在摔角生涯中充当骗子和混球的大块头恶霸代表他们的政党参选。)

    但最后证明这些建制派政党错了,这样的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再次上演。建制派们或许是不愿意也或许是没能力察觉到改变的氛围,文图拉在明尼苏达州的选民中开辟了一个相当大的利基市场。这些选民厌倦了两党年复一年所提名的职业政客,文图拉则声称自己与人民有更直接的连结,因此取得了胜利:「筋肉人」成为了明尼苏达州第三十八任州长。而且由于文图拉不受任何政党组织的约束,所以在面对州议会时,他可以完全採取任何他认为好的立场。事实证明,一个「混球」不仅可以击败两名建制派候选人,还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州长。文图拉在二〇〇三年卸任之后,成为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at Harvard)的研究员。这些都与他过去的竞技场生活天差地远了。

    川普则关注着这一切。在过去十年里,川普一直考虑参选美国总统,并曾公开表示二〇一二年可能就会出马竞选总统。有一段时间,他曾考虑以独立候选人的身分参选,希望文图拉的方式在华盛顿也能奏效。他希望把自己定位为政治局外人——而不是一个被华盛顿政治沼泽所玷污的职业政客(在那样的沼泽之中,特殊利益团体和游说者手里总是拿着支票簿喊价)。

    川普肯定知道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安德鲁‧杰克森(Andrew Jackson)是美国最后一位以独立候选人身分获胜的总统(他的头像被印在二十美元钞票上,也被川普挂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墙上),而且那得追溯到一八二九年。这并不是说没有其他人尝试过。很多人尝试过,但都失败了。如今,要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就需要一个庞大的组织和政党机器。对川普来说,这代表以独立候选人的身分入主白宫,远比文图拉以独立候选人的身分成为州长要困难得多。因此,尽管川普多年来一直称自己更像是民主党人而不是共和党人(事实上他也早已註册为民主党人),但是他却宣布有意参加共和党初选,角逐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当然,作为一位亿万富翁也有好处。与其他党内竞争者不同,川普并不需要担心如何筹措竞选资金(虽然说他在募集资金上的表现一点也不差)。

    他也不需要像其他党内角逐者一样,需要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或《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上撰写重量级的专栏文章。因为他有其他传达讯息的方法。他的种种事蹟〔包括曼哈顿的房地产交易谈判;撰写《川普:交易的艺术》(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等畅销书;宣传环球小姐选美大赛;还有在自己的真人实境节目《谁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中担任主角〕都让他在八卦小报上拥有一大批追随者。他就是在打赌会看八卦小报的人比会看主流报纸的菁英人士还要多。

    更重要的是,他还押宝许多美国人已经厌倦了现状,并且确信,对他们来说无论入主白宫的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他认为这就是许多美国人不愿意去投票的原因。为了应对美国民众潜在的沮丧和冷漠,他借用了上一任美国民粹主义总统罗纳德‧雷根(Ronald Reagan)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后来这句话甚至成为川普的註册商标。

    数百万对自己和对未来都毫无信心的美国人,因为这句口号而产生共鸣。而后我们很快就在民调中发现,这样的人远比政治权威专家们所认为的还要多得多。川普所理解和利用的是美国社会中一股日益增长的愤恨暗流,这种愤恨感是来自于那些认为自己被抛下的民众。「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句口号利用了人们的怀旧情绪,毕竟不久之前大多数美国人都还拥有中产阶级的工作。川普经常被批评是一位愤世嫉俗的机会主义者。但在就业这个关键问题上,他的立场非常一致。早在西雅图动乱时期,川普就曾公开表示美国在贸易协定中因为被中国剥削,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制造业工作机会。

    在川普看似不可能的胜利之后,对结果不满的分析师和评论家立即将矛头指向「愤怒的老白人」,他们是全球化的痛苦受害者——就好像失业问题让中年男性都变成了共和党人。分析师和评论家忘记的是,几十年来最进步的民主党候选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角逐总统提名时,曾提出非常相似川普的竞选政见。

    川普和桑德斯的政治立场天差地远,他们的意识型态光谱就像来自极地的两端。但大家在他们选战故事中通常不会注意到的事情是,他们在如何看待世界贸易体系以及其影响下的美国劳工这件事情上,抱有同样的立场。双方都公开寻求这些劳工的支持。桑德斯无情地攻击他在民主党初选中的建制派对手希拉蕊‧柯林顿(Hillary Clinton),因为她对全球化和那些只会加剧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协定展现了无条件的支持。桑德斯驳斥了所谓「开放边界」的进步思想,理由是这会降低薪资,增加失业率——川普在竞选中也利用了同样的议题。

    桑德斯和川普都反对他们所属政党的既定立场,并谴责全球贸易体系从根本上就对美国劳工不公平。他们认为,全球贸易规则牺牲了美国劳工(以及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的劳工),却给了像中国这样的低薪资国家巨大的商业优势。最近谈判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欧巴马政府已经签署了该协定),甚至是长期存在的北美自贸协定,都在摧毁美国工厂的就业机会,也在摧毁美国不断萎缩的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曾经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以及美国社会的心脏。最重要的是,川普和桑德斯都质疑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手段,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这样的贸易顺差让美国工厂工人失去了数百万个工作机会。

    但挑战全球贸易规则,并不在民主党建制派或共和党菁英的政治议程上。双方都不认为美国产业的工人是国家未来愿景的一部分。他们的国家愿景包括金融科技、机器人、人工智慧和投资银行。而工厂工人则是牺牲品——在一个经济发展和技术进展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为了在战斗中保持领先的地位,工厂工人就必须面对不幸但必要的伤亡。

    被遗忘已久、在政治上几无影响力的工业劳动力面临了困境,但是两党建制派都没有兴趣将此作为选战的中心议题。这个议题也没有在美国企业界中引起共鸣,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强烈支持全球自由贸易。

    许多美国公司受益于促进全球贸易的贸易协定。例如,苹果公司(Apple)在中国拥有庞大的供应链,以及庞大的iPhone销售量。然而同时,大多数美国劳工却被抛下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劳工几乎看不到实际收入的成长。而他们并不孤单,经合组织国家的劳工都在同一条船上,或者他们失去了工厂的工作,或者为了保住工作而大幅减薪。事实上,持续不断的工厂工作外包以及随之而来的薪资缩减,正在让世界上几乎所有已开发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萎缩。在整个经合组织中,中产阶级在全体人口中所占的人数比例下降了,他们在国民所得方面所占的比例则下降得更剧烈。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杰夫‧鲁宾JEFF RUBIN

    加拿大经济学家与世界贸易和能源专家,曾任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 World Markets) 首席经济学家和首席策略师。着有畅销书《为什么你的世界即将变得更小》(Why Your World Is About to Get a Whole Lot Smaller),该着作获得国家商业图书奖(National Business Book Award),并入围《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和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Goldman Sachs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 Award)。另着有《增长的终结》(The End of Growth)和《碳泡沫》(The Carbon Bubble)。

    译者简介

    闻翊均

    专职译者。台南人,热爱文字、动物、电影。擅长经济金融、科普、文学相关翻译。联络信箱:andorawen@gmail.com

    杨理然

    交通大学兼任助理教授。兴趣为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学术翻译。li.ran.yang.tw@gmail.com

    ※本书撷取自《我们成了消耗品:全球化海啸中被吞噬的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