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间公共浴室建于一百年前 身为古蹟的它现在还有人在使用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第二街公共浴室(创意市集提供)(photo:UpMedia)
    第二街公共浴室(创意市集提供)(photo:UpMedia)

    「楼下闩水喉啊!*」这句经典说话,香港人听得多了!但「落街沖凉喇!」对现代人来说,不但摸不着头绪之外,对这句话的意义更是无法理解;在家有好好的浴室不用,为什么要跑下楼洗澡呢?

    如果你随便在街上问一位年青人对于「公共浴室」的认知,他可能会反问:「什么?香港有公共浴室吗?还是说的是公共厕所?」现代的香港人可说是对「公共浴室」毫无概念。直到2020年9月,这个已被世人所遗忘的「公共浴室」正式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物,现代的香港人才惊觉:原来有这段已被大家遗忘的「落街沖凉的日子」。

    (延伸阅读:香港茶餐厅术语大公开!你知道「黑汁」和「白汁」是什么吗?)

    第二街公共浴室建于「一百年」前,而且时至今日,使用它的人竟大有人在!有的是住在仍然没有浴厕设备的旧式唐楼住户,而有的则是刚从西环泳棚海泳回来的人。因为泳棚附近没有沖身的设施,所以就会来到这里洗澡更衣。

    *「楼下闩水喉啊!」:香港在六十年代时,有大量新移民涌入,造成人口急速培增,加上又出现难得一遇的大旱灾,全香港的储水塘干涸见底,供水不足。当时殖民政府限制用水,每四天才供一次水,而且每次只有4小时,于是人们都会准时在同一时间开启水喉(水龙头),有你无我、分秒必争般,导致住在比较高层的住户因水压不足,而没有「水」到。此时,楼上的住户就会在窗前向楼下住户大喊:「楼下闩水喉啊!」以喝止对方停手并让「水」出来。

    一百多年前,香港因为受到「鼠疫」影响,死亡人数众多,加上疫情断断续续的持续了30多年,以及华人不相信西医治疗的情况下,人民不配合殖民政府的抗疫政策,导致鼠疫横行、扩散严重。

    另外,当时大部分华人居住的房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战前唐楼」,很多都没有设置浴厕等污水系统,楼宇内没有地方能「方便」,更没有地方洗澡(要洗澡就要在厨房洗),卫生问题可想而知。如同前面章节所提及的「蓝屋」和后面将会介绍的「和昌大押」等,均是楼房内没有浴厕等污水系统的房子。有见于此,殖民政府便决定从公共卫生着手,务求提升人民的卫生意识,以便达到社区清洁,同时改善卫生。

    (延伸阅读:炭烤飞天烧鹅始祖!香港镛记酒家的烧鹅为什么会「飞天」?)

    最后,殖民政府便在各个华人聚居地,即鼠疫重灾区建起了「公共浴室」和医疗机构,供华人使用。虽然鼠疫到今时今日已经不在香港出现,但走在第二街公共浴室旁,仍然不时有老鼠联群结队地出巡。上一次笔者到访时,就看过一家大小出巡的景象,「米奇」们突然在梯间跑出来,吓得路人尖叫逃跑!

    「第二街公共浴室」以水泥和钢筋搭建而成,搭配上花岗岩作为斜坡上的平台、地基。夏天除了有凉快的冷水供应之外,最体贴的是冬天还会供应热水。虽然浴室内採半开放式设计──矮矮的间隔墙,而且只足够遮掩「下半身」,大家在淋浴时可以「你看我,我看你」,对现代人来说简直是「尴尬度十足」──但这个浴室对上一代的人而言,绝对有改善卫生素质的巨大贡献。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淋浴间内的间隔墙高度只有145公分(创意市集提供)

    *本文摘自《香港百年:住公屋、饮杯茶、赌马仔,寻访在地旧情怀,重温久违人情味》,创意市集出版。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雪姬 (Suki Yeung)

    香港土生土长的「烦」忙女生,既是全职平面设计师,亦是旅游作家;2017年起获委任为韩国旅游宣传大使之一至今,着有两本旅游书。

    身为80后的雪姬,经历过香港最丰盛文明的时代,也经历了香港近年最让世人刻骨铭心的社会动盪和世纪之疫。作为以「善忘又冷漠」而闻名的香港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这么在意香港这个家;过去一直想要离开香港的心,来到今天,这颗「爱港」的心终于被唤醒,于是想就此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园,更要为这个曾经是世界最美的城市「香港」,作出一点点贡献。

    IG:https://www.instagram.com/suki.y.s.k/
    FB:https://www.facebook.com/sukilove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