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患癌去世,她揣着 30 元想为儿女“挣点钱”!16 年后这幕,让人泪目……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1 年只剩最后 3 天了。

    人们似乎习惯在年底给自己这一年做一个总结,有的写在纸上,有的藏在心里。

    2021 年 12 月 28 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走访了年关的家政市场,遇上了好几位各怀心事和期待的阿姨,而李阿姨的故事,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走近了我们。

    2006 年,47 岁的李阿姨从湖北来到杭州。丈夫早逝,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她只能走出来,去挣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学费。

    2021 年,62 岁的李阿姨终于盼来了儿子和女儿的成家立业。儿媳的分娩期在明年三月,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不舍,李阿姨要和这座待了 16 年的城市、和彼此陪伴了 12 年的东家说再见了。

    离开之前,她有很多的感激,想和这座温暖的城市、和遇见的温暖的人们说。

    全身上下只留了三十块,也没有身份证

    但东家说愿意相信我

    来杭州之前,李阿姨在老家做了很多份工:卖菜、餐馆洗碗、服装厂里做包装、做保洁员。

    然而工资并不足以支撑她那个五口之家。1992 年,丈夫因为肝癌病逝。将一双孩子抚养长大,同时赡养两位老人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因此,当在杭州定居的弟弟希望李阿姨能帮自己照顾孩子,并支付她相应的工资时,李阿姨坐了大半天的硬座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

    *(photo:MyZaker)

    " 当时就想留在杭州多挣点钱,如果在湖北,像我这个年纪,只有小学学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李阿姨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来的。

    来之前,她对杭州的印象只停留在 " 小学课本上见过的西湖、钱塘江 ",但她一到这里就打算留下,因为 " 这里景色美,人文素质也很高,我想留下来 "。

    在弟弟家做工四年,李阿姨把所有的钱都打给了老家的孩子和公婆,自己身上只留了三十块中介费。" 当时侄子也大了,我听别的保姆说朝晖二区可以找东家,就过去了 "。

    李阿姨记得当时是正月初六,她匆忙回老家看了眼儿女,不敢耽搁,赶紧到中介来找工作,正好碰上了当时带着四岁多的孩子来找住家阿姨的汪女士。交谈之后,汪女士相中了李阿姨。

    " 那几天我身份证刚好丢了,身边的钱也不够,本来我们签合同必须要身份证的,但东家说她愿意相信我。" 汪女士帮李阿姨垫付了中介费,李阿姨也执意带汪女士去了自己弟弟家," 想让东家放心,我不是那种来路不明的人。"

    这三十块钱,也是两户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像家人一样互相陪伴的开始。

    学会了做金华菜,学会了开车

    " 时时刻刻都抱着感恩的心 "

    李阿姨不断和小时新闻记者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觉得自己很幸运 "。

    她始终觉得,能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东家。

    这也是她离开前想找到媒体说一说话的原因," 想了却一件心事 "。

    " 我原来不会做金华菜的,东家会教我做他们那边的菜,他们还让我去考驾照,当时我都五十岁了,没信心,东家就给我说,‘阿姨你可以的’ "。和李阿姨一起考驾照的,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但她学得很用心,理论考试都是一次过," 他们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电脑上让我看课。"

    *(photo:MyZaker)

    2019 年年底,武汉新冠疫情爆发。李阿姨刚回老家,还没来得及和做医生的女儿见上一面,就被封锁在了家里。" 一回去就出不来了,心里着急啊 ",李阿姨一面担心着在抗疫一线的女儿,一面忧心回不去杭州工作,给东家添麻烦。

    然而她收到的不是催促和回避,而是三个月的工资和温暖的安慰。汪女士给李阿姨打了个电话,安慰她在家休息休息," 她就和我说,‘阿姨不要着急,听政府的先在家待着,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

    每年过年,李阿姨都会在正月初七之前赶回杭州。" 初七东家要上班了,就会早早抢好票早点过来,让他们好安心上班 ",惦记着东家的善良和包容,李阿姨时时刻刻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能遇到他们真的太幸运了 "。

    前几年李阿姨的女儿结婚,汪女士一家准备了蚕丝被作为贺礼,还去湖北吃了喜酒。" 那时候孩子爷爷奶奶都去世了,我这边没什么亲戚,东家他们能过来,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样,我很感激," 婚事里里外外都是李阿姨在忙活,农村的酒店条件也不好,但汪女士一家完全没有嫌弃。

    *(photo:MyZaker)

    知道李阿姨家经济拮据,汪女士还借了李阿姨 5 万元添孩子的聘礼;来杭州这么多年,每年过年的时候,汪女士都会给李阿姨包一个红包,让她开开心心回老家;李阿姨去医院看病,汪女士都会补贴一些 ……

    汪女士的儿子今年高二,原本李阿姨想等孩子上大学了再回老家,但湖北的传统是奶奶照顾孙辈," 儿媳妇预产期是明年三月,儿子媳妇两个上班族没人照顾,但我还想多留会,打算一月底走。"

    在李阿姨絮絮叨叨的讲述中,这种感恩一直溢于言表。也正是这些一点一滴,让李阿姨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激。

    " 谢谢阿姨给我们温暖的陪伴 "

    为什么能和阿姨处成家人?

    李阿姨对东家的感激,小时新闻记者转达给了汪女士。

    联系上她时,她正在外地出差。" 我和丈夫是双职工家庭,平时工作很忙,这么多年也是多亏了李阿姨在。"

    汪女士是金华人,丈夫是上海人,在杭州打拼了很多年才稳定下来。

    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家里的长辈也不在身边,李阿姨就成了令人安心的存在。" 家里的事情,我都没怎么操心过,换季了要换衣服被褥、处理一些寄快递的杂物啊,李阿姨都能做得很好。"

    李阿姨也让独生子的成长不再孤单," 孩子是李阿姨看着长大的,有她在,孩子觉得很温暖 "。

    李阿姨要离开的事情,汪女士和孩子暗示过,孩子虽然很不舍,但能理解李阿姨想回到家人身边的心情。

    十二年来,汪女士早就和李阿姨处成了家人。" 平时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一起聊聊,看看能不能帮到什么,就像家人一样的,我们有个四人微信群,就是我们的家庭群。"

    汪女士觉得,李阿姨是个很聪明的人,只是没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很聪明,很能吃苦,不仅是家务,也能帮我做一些另外的事情,互相理解关怀。"

    汪女士身边也有朋友频繁地更换家政阿姨,总觉得阿姨卫生打扫得不够细致,做得饭不够好吃,但汪女士觉得,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 主要的事情做好了就行,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完美的。" 在李阿姨之前,汪女士也找过别的阿姨,但都没有那么深的情感," 和李阿姨可能也是缘分 "。

    同为女性,汪女士对李阿姨有心疼、也有尊敬。" 李阿姨很像我奶奶,做事很踏实,一辈子都为儿女付出。" 她告诉小时新闻记者,让李阿姨学习更多技能,一方面是接送方便,另一方面也想让李阿姨有更多的谋生手段,能够独立地过上更好的生活。

    *(photo:MyZaker)

    " 这么多年,她自己一分钱都没有留,买衣服也买十块二十块的,全都给儿女了。" 汪女士常常和李阿姨说,要多为自己考虑考虑,年纪大了,对自己也好一点:" 我和她儿女也都有接触,他们一家人都很好 "。

    一月底李阿姨要回老家,汪女士第一个适应没有阿姨的日子的考虑是,在家里买个自动洗碗机," 突然很不习惯,但我相信李阿姨一家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来源:钱江晚报 · 小时新闻 见习记者 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