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丨“寻亲少年”之死,我们该如何反思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如果没有寻亲这档子事,少年刘学州还会活着吗?这是个问题。

    1 月 24 日,寻亲成功后被生母微信拉黑的男孩刘学州在海南三亚自杀,于当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三亚警方称,具体情况仍在调查中。但他留下的遗书指向了令人扼腕的方向是无疑的。

    刘学州自称出生被父母卖掉做彩礼,四岁养父母双亡,遭遇过校园欺凌。

    可即便身如飘萍,他依然心向阳光,努力寻找活着的意义。就在遗书中,这位少年还委托舅妈说,他账户中 50% 的钱来自热心网友资助,希望捐给 " 石家庄市孤儿院 ",给小朋友们买些漂亮衣服和好吃的。他曾是所在初中感动校园十佳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之一,曾任过学校学生会主席。他在生命的尽头还关心着别人,这丝毫不奇怪,这是他的秉性使然。

    他本来可以成为一名有为青年,在世间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但他自己结束了这一切,用一种绝望的、漫长的冷静,安排了一场决绝的离世。而事已至此,有良知者才会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在遭受情感打击、网暴袭击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一个少年的承受能力—— " 人间疾苦,我已经受够了。" 这句话,藏着多少辛酸密码,却一直无人知晓。

    我们不能不对这一场死亡事件予以最深刻的反思!

    不知道此时刘学州的亲生父母有没有受到良心的谴责。寻亲的成功不仅没有带给少年最大的心理安慰,反而引来了一种想象不到的压力。当他提出希望父母亲为其买或借间房子容身之后,他遭到了母亲的拉黑,被网友戴上了 " 动机不纯 " 的人设大帽。而这场攻击一直持续到此时。

    这显然是双重的心灵暴击。

    买房也好,借房也好,这个 " 议题 " 完全是一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私人话题。对一个几个月大就被 " 送走 " 的孩子来说,他内心的痛苦无人能体会,他渴求亲生父母给他一个容身之所,真的 " 大逆不道 " 以至于要接受公众 " 审判 " 吗?难道就不能视为终于见到亲人之后的泣血呼喊抑或 " 撒娇 " 吗?

    就算他说得不合理,也可以在亲情的范畴内协商,怎么就演进到 " 反目 "?而父母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会如此愤恨地把这些完全私人的话题抛给社会公众吗?

    在一些人口诛笔伐这个可怜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忘却了这个孩子的亲生父母当年所作所为的严重性?当然,谁也无法给这对夫妇强安罪名,唯有法律才最有发言权。但无疑,既然有些人连一个孩子的 " 索房 " 之说都无法容忍,就该对一个父亲一个母亲的 " 送 " 子于人无法容忍,否则这种所谓的正义感就是断裂的!

    当一群 " 外人 " 抱着一种断裂的评判逻辑去 " 喷 " 的时候,可曾想过,这才是真正的不公和残忍?

    暴烈地击打键盘,完成一场围观和讨伐,未免太过容易,容易到一些人已经严重走偏却不自知。网暴空间 " 装 " 上的子弹真的带着血。网暴者谁也不能说 " 这与我无关 "。

    我们等待 " 父母送子 "" 被欺凌 "" 被网暴 " 等行为受到依法审视。与此同时,一个少年的死,应该让某些冷血者醒过来,问一问良心还安否?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