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穆斯林难生存!半数活在贫困中 取「这名字」面试录取率低3倍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EtToday,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纽约皇后区穆斯林在斋戒月结束后向慈善组织领取救济品。(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作者: 阿扎德.莫阿维尼(Azadeh Moaveni)

    译者:李易安

    摘自:猫头鹰出版《ISIS伊斯兰国的新娘:13名年轻女子与无法离开的寡妇之屋》

    ●精选书摘

    沙比拉还记得以前和她一起上学的那个聪明男孩,他的名字叫做费沙尔。他的成绩总是把其他同学甩在后头,每个科目都是第一名,所有老师都注意到他过人的聪明才智。然而他经营餐厅的父母,却在他十六岁那年要他中断学业,在餐厅里当服务生。他原本应该可以顺利通过大学考试,进入牛津或剑桥大学的,然而现在却可能要一辈子经营餐厅。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巴基斯坦父母一般都调适良好,以便在不断变化、贫富不均且非技术劳工又过剩的英国经济中勉力维生。他们就像费沙尔的父母一样,通常会要求孩子尽早开始赚钱,而不是接受耗时又昂贵的高等教育。

    他们的这种想法,是勤劳工作、改善家境的企图心所造成的,却也经常导致亚裔穆斯林儿童走上坎坷的道路,很难获得真正的机会。英国广播公司于二○一八年推出了一部电视纪录片,探究为何亚裔穆斯林的表现,似乎不如其他宗教背景的亚裔族群(比如旁遮普钖克教徒,或来自古吉拉特的印度教徒)。

    为何其他亚裔儿童在大学入学考试的表现比较好,而且可以更快购买自己的房子呢?英国广播公司的旁白甚至指出,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印度教徒和钖克教徒可以在酒吧喝啤酒、进行社交,因此比较能够融入社会、获得更多机会呢?让英国穆斯林屈居弱势的,有没有可能就是他们的穆斯林身分呢?这些旁白内容,经常落入英国已经十分常见的种族主义思考方式―这种种族主义,原本只对所有棕肤色的人都抱有偏见、认为他们都是「巴基斯坦佬」(Paki);到后来,则演变成更有针对性、对非白种人的穆斯林族群所抱持的歧视。

    上述这些难题,你在沃尔瑟姆斯托都能找到。那里位于东北伦敦的城郊乡村地区,是一个有点脏乱的寻常小镇,也是英国政府在对抗极端主义威胁时,会面临到的所有问题的缩影。那些住在一幢幢排屋里、会去当地清真寺做礼拜的男人,曾经策划过不止一起暴力事件,比如二○○六年,他们就曾经试图用液态爆裂物炸毁客机。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德国汉堡(Hamburg)清真寺。(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沃尔瑟姆斯托是侨民会的发源地,该组织最密集的成员网络就在那里。侨民会的领导人名叫邱达里。不论在宗教界或是学界,他都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却能大谈许多煽动性的言论,让他得以顺利登上电视和报纸版面。他渴望获得其他人的注意。他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似乎恰好和他在英国穆斯林心中的地位成反比:他们愈是将他视为一个具有毁灭性且只想自抬身价、制造分化的人物,他就愈常出现在电视上。即使主流或受尊敬的英国穆斯林人物(比如一些穆斯林记者、议员、学者和运动分子)都曾公开抵制邱达里,即使全国各地的清真寺都禁止他出入,但他的知名度却依然没有消减。

    沃尔瑟姆斯托有许多穆斯林人口,而侨民会这种组织所抱持的核心政治观点,当地也有不少人都非常赞同。不过,这些人之中的大多数,其实并不赞成对平民使用暴力的行为。然而其中某些隐含的一些事实,他们倒是颇能赞同― 比如西方正在透过反恐战争,于穆斯林占多数的土地上进行新帝国主义式的战争;又比如战争的地理分布和残忍程度、祕密刑求基地、无人机轰炸,以及瞄准平民进行攻击的行为,每年都在变得愈来愈严重;再比如西方正在透过对以色列和阿拉伯独裁者的支持,让穆斯林生活无法获得应有的发展,且承受极大程度的苦难。

    对于身为穆斯林移民的家长来说,这也是要发现小孩的行为出现异常并不容易的原因之一。不少家长看到小孩行为变得更为虔诚,其实反而会觉得开心,因为那代表他们终于可以放心一些,也代表他们的孩子不再面临价值观沦丧、偏离信仰的危机了。他们的文化,让他们不太会把行为保守化看作一件值得忧心的事情。

    针对穆斯林和西方国家暴力之间无所不在的紧张,本来就有各式各样的政治观点。由于穆斯林社群里数以千计的年轻男子,几乎都怀抱着同样的态度、拥有同样的认同,而且内部又都拥有一些界线可以防止他们採取暴力,因此家长其实很难察觉到那些传统的观点,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变得具有破坏性。你很难知道一个孩子内心的那个界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不再运作的。

    虽然这点仍有争议,但除了极端主义之外,沃尔瑟姆斯托其实还有其他更大的问题:那里充斥着毒品和持刀犯罪等问题。和大部分男孩一样,苏海尔也知道要避开某些理发店,因为那里是毒品交易的重要据点,里头的理发师都一副目光呆滞的样子。贩毒就是在社群里提升地位的速成方式,而走上这条路的穆斯林年轻人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会开着保时捷前往清真寺,再将大把大把的钞票以行善的名义捐给伊玛目。

    若想过上体面的生活,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选择,即使是在二○一○年代,传统偏见和行之有年的歧视都依然存在。英国广播公司于二○一七年做的调查发现,在履历、技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位名字为「亚当」的应征者,可以获得工作面试的机会,是名为「穆罕默德」的应征者的三倍之多。伦敦有一半的穆斯林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穆斯林学生无法进入好大学,而进得了好大学的穆斯林也不会拿到太好的学位。

    的确,就英国的穆斯林而言,你几乎可以说他们遇到的挑战更多是社经层面上的,而非宗教层面上的;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前往英国的穆斯林移民,绝大多数都来自乡村地区,他们会将原乡的行为规范和农村生活一併带到英国来。如果他们留在巴基斯坦或搬到巴基斯坦的城市里,在那里接受教育,用他们的语言工作,那么这些家庭里的女性,或许还能获得比在英国更独立自主的地位,或是更能自己做决定。尽管她们在英国落脚已经超过了两个世代,但英国穆斯林女性的教育水准通常还是比较低,也不太像印度教、钖克教的英国印度裔女性那样会在外工作―这些信印度教、钖克教的印度裔女性,一般都来自印度的城镇中心,受过良好教育,不像穆斯林移民一般来自乡村地区。

    这种社会差异,也明显地呈现在第二代的巴基斯坦裔、孟加拉裔儿童的学业成就上;他们的表现,通常不如印度教家庭的第二代。在今日的英国,与其说这种问题是「压迫性的穆斯林文化」导致穆斯林成就较低,倒不如说这种问题,反映的其实是不同的社会经济移民模式:移民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机会,而这并不是信仰的问题。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