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武大靖有多难?这部电影又燃又真实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破冰少年》剧照。

    导演姚智城在黑龙江七台河拍摄电影《教练妈妈》的时候,还未出冬的东北小城冰冻三尺,街道上行人迈着缓慢的步子,剧组里的开机打板声,将萧瑟的现实拉入电影的梦中,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关于 " 滑冰鞋 " 的故事。

    2018 年 2 月,来自佳木斯的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赢得了当届冬奥会首枚金牌。像这样激动人心的事迹,在当地口口相传。

    距离佳木斯 150 公里的七台河,被誉为 " 冬奥冠军之乡 " ——这里走出过 10 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获得过冬奥会金牌 6 枚和 15 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

    " 是什么让这些东北小城拥有如此大的能量?" 这个问题在姚智城的脑海中久久挥散不去,同样在小城长大的他,对这里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也让他萌生了拍摄《破冰少年》的冲动——拍一部 " 关于小城里的冬奥冠军 " 的电影。

    *(photo:MyZaker)

    武大靖获得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冠军 / 图源微博 @武大靖

    这样的冠军梦不止一个

    为了找到人物的原型,姚智城结识了李军。李军是武大靖的启蒙教练,在一次饭桌上,姚智城听李军感慨万千地聊起了年少时的武大靖," 这是个很有心、很孝顺的孩子 "。

    "武大靖刚开练滑冰的时候,还是个 10 岁的小男孩,因为家境贫穷没有零花钱,每天他都将坐公交车的两块钱攒起来,自己来回跑着去上学和参加训练,攒了一两个月,就为了给妈妈买一双手套。" 李军说,每天这样坚持下来,需要极大的毅力,那个时候东北的户外零下 20 摄氏度。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不经意间触动了姚智城。这一年年底,一个关于短道速滑运动的儿童电影剧本,在他的手中完成了第一稿。从小主人公唐正的身上,能够很明显地看到武大靖年少时的影子。少年给母亲买手套的那段细节,之后也出现在了电影《破冰少年》当中。

    小唐正的母亲是一名环卫工人。她身体不好,对儿子充满爱,但经常自顾不暇。" 要是能在电视上看到你拿冠军,那该多好。"母亲的期盼似乎也成为了小唐正的梦想。

    " 电影中不只有一位人物的原型,而是综合了多位滑冰世界冠军的经历。" 在前期筹备阶段,姚智城和策划团队一起采访了多位世界冠军以及他们的教练、家人、队友等,积累了不少素材。

    *(photo:MyZaker)

    七台河市。/ 图虫

    姚智城发现,其实在这些并不起眼的东北小城市中,除了武大靖,还有很多类似的励志故事,冠军梦似乎成为了一条让他们 " 走出去 " 和 " 被看到 " 的更理想的途径。

    " 我想通过小唐正把这些小运动员的励志故事通通讲出来,冠军可能只有一个,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每个人都想成为冠军。"

    就这样,剧情的主线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了——一个凭借对滑冰运动的热爱和想要成为 " 世界冠军 " 的梦想支撑自己突破重重考验、迎难而上的少年的励志故事。

    对姚智城来说,表达这样一种 " 破冰 " 的信念,其实是对一代又一代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冰雪运动员最真实的写照。

    *(photo:MyZaker)

    1963 年,一名滑冰者正在享受这项运动。/《人民画报》1963 年 2 期

    拍电影也是 " 破冰 "

    为了献礼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破冰少年》的拍摄计划被不紧不慢地提上了日程。2021 年元旦之后,剧组就正式开机了。

    自冰雪运动进入我国以来,碍于地域上的限制以及处于高位的消费成本,冰雪运动并没有广泛地在人群当中形成普及和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冰雪文化的推广也因此遇上了瓶颈。国内冰雪运动题材的电影更是少之又少,能够让人想到的《冰上姐妹》,展现了新中国第一代冰上项目女运动员的竞技风采和精神面貌,但那也是上个世纪的经典了。

    近两年来,由于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国家电影局关于 " 冰雪题材 " 电影的备案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不乏各种冰雪运动元素。

    然而,作为其中之一的《破冰少年》,不仅要完成 " 冰雪 " 这项高难度操作,还要面临一项更有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 " 少儿 "。对同时作为编剧的姚智城来说,这其实也是他创作上的 " 破冰 "。

    为了还原电影的专业度和真实感,需要起用大量非职业演员。" 想要找到一个既符合形象气质又拥有戏感的小演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问及姚智城在筹备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时,他表示,小男主的挑选是最大的担忧,因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必须满足滑冰的专业水准。

    *(photo:MyZaker)

    《破冰少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 20 年前的东北。

    由于滑冰是具有一定危险和难度的运动,剧组也没有充足的演员训练时间,在选角的过程中,就因为 " 竞速 " 这一项要求,将大部分备选的小演员排除了。

    " 会滑冰的少年演员实在太少了,即使能站稳、会滑的,也能一眼看出来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很难对观众产生说服力

    。" 距离开拍的时间越来越近,但主演仍然未定。没有办法,姚智城只好带着导演组继续找到了校园滑冰队,还有曾在《教练妈妈》中合作过的小演员褚嘉辉。

    " 确实是很不甘心,我原本以为,既然这次的团队比上一次更大了,那么在演员的匹配上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但现实情况是很被动的。" 姚智城不加掩饰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后来总结经验时才发现,我们之所以会这样被动,其实是因为国内冰雪运动教育的基本盘目前还处于亟待‘解冻’的状态。"

    姚智城在电话里对褚嘉辉说:" 你要做好准备,但我不一定用你。" 直到开机的前几天,姚智城才让褚嘉辉的爸爸将他带来了剧组。

    然而,令姚智城感到意外的是,褚嘉辉在《破冰少年》中的出演,带给他许多惊喜。这个现实中积极乐观、执着勇敢的少年 , 与故事里的小唐正完美吻合。

    " 选他是对的,他自己很争气。" 姚智城说,在小唐正刚开始练习滑冰的一段情节里,褚嘉辉穿着冰刀鞋在结冰的湖面上不停地演摔跤,没吭一声。结束之后,他的腿上、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让剧组里的叔叔、伯伯们都感动不已。

    " 他在一次次摔跤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也在成长,一颗种子在破冰发芽。"

    *(photo:MyZaker)

    1928 年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国的冰雪运动起步迟,但发展快,短时间内成为了冬奥会的劲旅之一。/WIKI

    吃得下苦,

    他们性格中最坚韧的部分

    《破冰少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 20 年前的东北,故事中的人物是励志的,而故事的核心是现实主义的。在姚智城看来,体育电影是让人们了解体育精神的重要手段,但在表现社会风貌上也应该有它的意义。

    上世纪末,东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人下岗潮,东北的经济出现了明显滞后。实际上,在那个年代,许多小运动员都来自工人家庭,训练的条件也非常艰苦,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专业的滑冰场。

    与 " 滑野冰 " 不同的是,专业的冰场对于冰面的滑度和硬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专业的制冰,而高昂的场地造价,让本就经济低迷的小城市捉襟见肘。

    " 一些地方即使有一两个专业滑冰场,却也是人满为患,从少年队到老年队,从专业的到业余的,从老干部队到中学队,所有人都要用这一块滑冰场,并不是想滑就能上场滑的,即使排队排上了,也要一两天才能进去练一个小时。" 取材期间,姚智城听了不少当年的 " 野事儿 "。

    如果是这样的训练条件,什么时候才能练出奥运冠军来?

    *(photo:MyZaker)

    故事中的人物是励志的, 故事的核心是现实主义的。

    据姚智城说,当年的教练们想尽了办法,领着小运动员们坐几百公里火车去了哈尔滨。那里有不少滑冰场,但是去了之后可能也要排队。

    " 比如说滑冰场只有凌晨两三点钟才有空,你爱滑不滑。一群孩子凌晨一点从床上爬起来,赶快去滑两个小时,这样唯一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按时训练,集训一般就是一个月,极其辛苦。" 在姚智城看来,能吃得下这种苦的孩子,他们性格里最坚韧的成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

    比如那个年代的矿工家庭,不仅收入低,而且既危险又辛苦。和父辈相比起来,孩子学滑冰反而是一件轻松且光鲜的事情,没有什么辛苦可言。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电影《破冰少年》中小唐正的父亲老唐,被设置成了一个林场工人," 滑不好 " 在他看来是很 " 丢脸 " 的事。

    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小唐正苦练滑冰技术,没有场地就自己在冰冻的河床上自制一条滑道,但是冰面凹凸不平,于是就有了他不断摔跤的情节。

    冠军梦的背后,隐含着对孩子的教育。在小唐正成长为冠军的路上,虽然物质上很贫乏,但精神上很富裕。严父慈母式的教育方式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能从侧面看出小唐正能吃苦、肯吃苦的性格特征。这或许是成为一名奥运冠军的基本素质,但是这种 " 懂事 " 的确让人心疼。

    姚智城认为," 少儿电影 " 的死结,就是过于强调教化意识,如果没有艺术感染力而一味强调教育功能将会适得其反。《破冰少年》真实地反映了工人家庭中一个奥运冠军诞生的故事。这样的励志故事,在当时并不是个例外,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对姚智城来说,如果能将 " 传统的教育 " 和 " 现代的教育 " 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好。" 每个家庭都不一样,电影拍出来,是希望家长们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

    今天除夕,

    祝大家虎年快乐!

    *(photo:MyZaker)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604 期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