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军与西班牙内战悲剧(视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EtToday,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有76万粉丝的YouTuber李根大尉(右)冲到乌克兰当国际志愿军!(图/翻摄自Instagram/rokseal)

    记者朱锦华/特稿

    俄、乌战争爆发后,有一批酷爱自由的热血入士自愿到乌克兰对俄作战。台湾媒体给了他们一个中文名字,叫「国际志愿军」;俄罗斯则称他们是「外国佣兵」(foreign mercenaries)。这种甘冒生命危险、为另一个国家人民的自由而战的精神,是让人敬佩的。而在此之前,最有名的一次国际志愿军大集结,毫无疑问,就是出现在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历史上给了这批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国际纵队」(International Brigades)。

    西班牙内战的缘起,跟日后许多场战争一样,都跟美国有关。1929年末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西班牙也无法倖免。1931年4月,西班牙爆发民主革命,推翻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成立共和国,史称「第一共和」。无奈民主革命并未能真正解决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例如加泰隆尼亚与巴斯克的自治诉求、巴塞隆纳与马德里的工人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周期性大罢工、没有土地的农民袭击军警,佔领庄园等),共和政府的社会基础依然十分薄弱。

    1935年,欧洲法西斯势力的威胁逐渐逼近。1936年2月,由西班牙社会党、共产党、共和左翼、共和联盟、劳动者总联盟等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成立联合政府,史称「第二共和」。新政府实施了一连串激进的的社会改革,却引发国内外反对势力的反弹。反共和的右翼党派和军人积极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求援,图谋颠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驻摩洛哥的「西班牙非洲军团」首先发动兵变,处决了军中支持共和政府的6名高级将领。随后,在德、义两大法西斯政权支持下,推举佛朗哥为领袖的叛军集团「国民军」高举「捍卫天主教、消灭布尔什维克」旗帜,北上向首都马德里进军。西班牙国内的保皇派军队随即响应,由北向南夹击马德里,西班牙内战爆发。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佛朗哥。(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在国外,德、义两国不但提供大量武器装备给佛朗哥,还动用武装力量介入战事。反之,英、美、法等国政府奉行「不干涉政策」,形同放任德、义侵略西班牙。当时,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士都站在西班牙共和政府这边,掀起全球声援西班牙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的最高峰,就是「国际纵队」的成立。

    在法共总书记多列士(Maurice Thorez)建议下,「共产国际」于1936年9月成立「国际纵队」,由各国共产党招募本国的志愿兵参战,期间有多达54个国家的反法西斯志士冒着被本国政府追捕的风险,前往西班牙作战。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上班族、学生和知识分子,在整个战争中,先后成立了7支「国际纵队」(最后一支成立于1937年),先后加入的志愿军总人数达3.5万人,他们的口号是:「为了你我的自由」!

    志愿军战士入伍时,会在一份誓词上签名,誓词的最后一段写着:「我自愿来到这里,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将献出最后一滴血。」

    西班牙内战与「国际纵队」当时和日后之所以如此名声响亮,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归因于志愿军里有不少「钻石级」的闪亮人物。当中包括智利诗人聂鲁达、美国作家海明威、英国作家欧威尔、法国作家马尔劳与卡缪,加拿大侠医白求恩、匈牙利裔美籍战地摄影记者卡帕;还有,20世纪画坛的巨灵毕卡索。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参战、以及日后创作的相关作品,都让这场战争和「国际纵队」在历史上百世留名。

    无奈,由于英、美、法政府採取「不干涉政策」,苏联的史达林为了自保中途抽身;相对的,德、义两大强权却全力援助佛朗哥领导的「国民军」。加上西班牙共和政府一再内闹、分裂,随着马德里在1939年3月28日陷落,4月1日,西班牙内战宣告结束,从此展开了佛朗哥将近40年的独裁统治。

    尽管「国际纵队」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在许多场关键战役中都担当了吃重的角色,但共和政府为了切断叛军的外援,同时向英、法证明共和政府并非红色政权,争取两国解除禁运,已早一步于1938年9月21日宣布依照国际联盟决议,解散并撤出伤亡惨重的「国际纵队」。西班牙内战持续了3年,总共有约5000名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性命,长眠在西班牙土地。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卡帕着名的战地摄影作品:《战士之死》。(图/路透)

    存在主义作家卡缪(Albert Camus)认为,西班牙内战是一场理想主义的悲剧。他说,「正是在西班牙,让我们这一代人了解到就算你是正确的、也会被击败。武力可以战胜精神。有时候,勇气并不会获得报偿。毫无疑问,正是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全世界有这么多人将西班牙内战视为一出悲剧。」

    但西班牙内战和「国际纵队」的悲剧及其反法西斯的奋斗精神,仍然透过许多杰出的创作,世代流传。另一位法国作家、曾任戴高乐政府首任文化部长的马尔劳(André Malraux),把这段战争经验写成小说《人的希望》(L'Espoir)。尽管,马尔劳更着名的作品,是描写蒋介石在上海「清党」的《人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 美国作家海明威则把自己这段经历写成畅销小说《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

    亲眼目击共产党惨烈斗争、对共产主义彻底幻灭的欧威尔(George Orwell)在1938年发表了不朽名篇《向加泰隆尼亚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真实记录了在崇高理念之下说不出口的政治丑恶与黑暗。战地摄影记者卡帕(Robert Capa)为这场战争留下许多珍贵而让人震撼的影像记录,当中包括着名的照片《战士之死》。他离开西班牙后又到了中国,用摄影机记录下中国的抗战。白求恩(Norman Bethune)后来也去了中国延安,为八路军担任军医,1939年11月,因为替伤兵动手术时手指的伤口遭感染,引发败血症去世。

    毕卡索有一幅举世知名的巨型油画《格尔尼卡》(Guernica)。格尔尼卡是西班牙中北部巴斯克自治区内的一座城镇,内战期间,纳粹德国为试验新武器,对当时共和政府辖下的格尔尼卡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毕卡索这幅立体主义鉅作,正是描绘该城镇在炸弹蹂躏下血肉横飞、苍天无语的的悲惨景象。

    电影方面,西班牙导演阿拉冈(ManuelGutiérrez Aragón)的《森林之心》(Guer El corazón del bosque,1979年)、英国导演肯洛区(Kenneth Loath)的《以祖国之名》(Land And Freedom)、墨西哥导演吉勒摩戴托罗(Guillermo del Toro Gómez)的《羊男的迷宫》(El laberinto del fauno),都是深刻描绘西班牙内战的精彩电影。

    点击上图播放视频

    点击上图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