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谜之数字」决定寿命长短!出生开始倒数3200 归零即死亡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EtToday,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新的科学研究可能解开人类等哺乳类动物寿命的「神秘密码」。(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记者张宁倢/综合报导

    维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是英国一家非营利的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近期针对老虎、人类等16种哺乳类动物进行基因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物种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总次数」差不多都是3200次,只要耗尽变异的次数动物寿命也将走到尽头。

    这项被发表于《自然》期刊上的研究针对猫、黑白疣猴、狗、雪貂、长颈鹿、马、人、狮子、裸鼹鼠、兔子、老鼠、环尾狐猴与老虎等一共16个哺乳类物种的DNA变化进行分析,也就是关于身体成长与管理的相关指令的「基因变异」。一般寿命不到4年的老鼠,每年大约经历了800次的基因突变;狗每年基因变异次数在249次左右;狮子160次;长颈鹿99次;人类平均则为47次。

    研究者之一的卡根(Alex Cagan)博士说,研究中所有物种在生命终结时基因变异次数「差不多都是3200次。」BBC报导称,意即寿命短的动物基因突变的速度更快,也更快用光这3200次、类似「生命额度」的基因变异次数,而面临死亡。研究人员接下来正准备将研究对象扩大至哺乳类以外的其他物种,例如寿命超过400岁的格陵兰鲨鱼等鱼类物种,希望能弄清楚这种基因变化的征象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生命。

    报导也提到,癌症科学中的「佩托悖论」(Peto's paradox),指的是大型长寿动物拥有更多细胞也活得更久,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率理应更高,但实际上这些动物的癌症比例并没有特别多。卡根博士说,这项研究发现寿命更长的动物基因突变率较为缓慢,例如长颈鹿和裸鼹鼠体型相差数千倍,但由于寿命差不多,基因变异率也相近,有助于解释「佩托悖论」。不过,这只是一部分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解答癌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