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有家店,一个馒头 5 毛钱,16 年不涨价 !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在十堰,有这样一家馒头店

    从开店那天到 2021 年上半年

    16 年时间里

    即使成本不断增加

    但 5 毛钱一个的馒头

    他们却没有涨过一次价

    经营这家馒头店的

    就是李伟厂、卢华芳夫妻

    *(photo:MyZaker)

    " 这里馒头做得好

    老板人实在 "

    4 月 19 日上午,十堰晚报记者来到十堰市人民路富康幼儿园对面的河南老面馒头店时,李伟厂正独自在店里忙碌。店面共两间,约 20 余平方米。

    李伟厂告诉记者,店里只有他和媳妇卢华芳两个人,卢华芳骑着摩托车送馒头去了。看到李伟厂一人无法将一格蒸笼移下来,一位等着买馒头的老太太主动上前,帮着他将蒸笼从锅上抬下来。

    不一会儿,接到电话的女当家卢华芳骑着三轮车赶了回来。她个子不高,模样精干,很健谈。

    *(photo:MyZaker)

    记者和卢华芳聊天期间,不时有居民来买馒头。每来一位,卢华芳就会向记者介绍," 来我们这里买馒头的,好多是多年的老顾客。你看这位,十几年了!" 有居民立即回应:" 是的是的,这里馒头做得好,老板人实在!"

    说话时,卢华芳语气里是抑制不住的自豪。

    一年到头

    每天凌晨 2 点起床做馒头

    40 岁出头的李伟厂和卢华芳是河南人,十几年前来到十堰。刚开始,老家一个堂哥在十堰开馒头店,邀约他们合伙。后来,堂哥回了老家,他们就在富康小区开了一家河南老面馒头店。

    一开始没经验,馒头做得大的大小的小,没卖相,经营举步维艰。邻居们听说他们是从外地过来的,做点小营生不容易,很多人照顾他们的生意,馒头店才得以开下去。他们边干边学,做的馒头不仅口感好,还有嚼劲,深受居民们欢迎。

    *(photo:MyZaker)

    开馒头店是个辛苦活,每天凌晨 2 点,李伟厂就起床和面。2 点半,卢华芳起床开始做馒头。一天要蒸两锅馒头,一次 1000 多个。清早 5 点半左右出一锅,8 点半再出一锅。因为是小本生意,他们从没有请过帮工,和面、做馒头、零售 ...... 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干。

    为了扩大销售,卢华芳经常一大早骑着三轮车,将做好后分装在塑料袋里的馒头送到一些超市和集贸市场销售。这时候,店里就李伟厂一个人忙里忙外。

    *(photo:MyZaker)

    除了过年那几天,一年到头,夫妻俩每天都这样雷打不动地坚持下来。

    坚持 16 年

    馒头只卖 5 毛钱

    即便这么辛苦,直到 2021 年上半年,李伟厂和卢华芳一直坚持馒头 5 毛钱一个,并且馒头的分量不减少。16 年间,房租涨了多次,液化气、面粉都多次涨价,一袋面粉从几十元钱涨到一百多元,但他们的馒头却一直没涨价。

    看到记者在拍照,好几位买馒头的居民主动介绍这对夫妻;" 他们不错,在这里做了十几年,一个馒头只卖 5 毛钱,我们都是他们的老主顾。"" 他们家的馒头我吃了十几年,不放添加剂,十几年没涨过价。我知道这个时间第二锅馒头出锅,特意卡着点来买。"

    *(photo:MyZaker)

    " 我们在这里干了 17 年,直到去年,每个馒头都只卖 5 毛钱。为啥呢?买馒头的,好多是学生,再就是出力气挣苦钱的人。他们挣钱也不容易,我们只要不亏,有点赚的就行了。" 卢华芳快人快语。

    他们的做法是,拼命多干,通过双手劳动,将成本降至最低,冲抵增加的费用。

    居民:

    他们挣点 " 分分钱 " 不容易

    去年下半年,由于成本不断增加,夫妻俩实在吃不消了,才将每个馒头的售价调至 6 毛。

    " 这些年,好多东西都涨价了,他们做馒头也只是挣点‘分分钱’,不容易,一毛钱也算不得什么。" 记者采访时,有居民对此表示理解。

    尽管涨了一毛钱,但夫妻俩凭着良好的口碑,还是拥有大批顾客。去年至今,他们的馒头生意并没有受到影响,经常有住在顾家岗、红卫的市民专门到富康小区来买他们的馒头。

    于是,在富康小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温馨画面:不显眼的河南老面馒头店前,十几层一米见方的大笼屉整齐排列,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热气袅袅,旁边是一些顾客在静默等待 ........

    十堰是福地

    为了孩子再辛苦也值得

    17 年来,李伟厂和卢华芳在十堰扎下了根。在他们心目中,十堰是他们的福地,他们一直心怀感恩。

    谈及生活,他们很知足。李伟厂话少,他对记者说:" 我们从河南到十堰,就是想着湖北的教学质量好,对孩子好。现在大儿子上高中,小儿子上小学,成绩都不错。只要两个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我们就是再辛苦也值得。只要面粉价格在承受范围内,我们就会坚持不轻易涨价,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