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诚专栏:俄乌战争的蝴蝶效应──俄罗斯威胁让全世界重新思考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俄乌战争不只是一场战争,还是一场引发「全球战略反思」的触媒与范本,一个战略重整的蝴蝶效应。(美联社)(photo:UpMedia)
    俄乌战争不只是一场战争,还是一场引发「全球战略反思」的触媒与范本,一个战略重整的蝴蝶效应。(美联社)(photo:UpMedia)

    「重新思考」(Rethinking)是世界各国对俄乌战争的基本思路,如何面对并从此避免「俄罗斯威胁」(Russia’s Threat)则是重新思考的前提。俄乌战争不只是一场战争,还是一场引发「全球战略反思」的触媒与范本,一个战略重整的蝴蝶效应;这场战争既改变传统地缘政治的格局,也证明「天下没有廉价的和平」。各国在俄乌战争中获取教训与启发之后,开始进行国家安全与战略架构的转型。

    自二战以来,乌克兰(或广义的东欧)一直被视为欧盟与俄罗斯的缓冲地带,可以缓解或延迟来自俄罗斯的直接威胁。然而这种地缘政治的「缓冲区」 (Buffer zone) 已被俄罗斯的越界侵略所打破。紧邻的国家开始警觉「俄罗斯威胁」并不遥远,而是近在咫尺;欧洲人完全可以想像,俄罗斯一旦侵略成功,其恶势力必将直入欧洲。

    芬兰、瑞典不再中立求全

    尽管受到俄罗斯「部署核武」的威胁,但与俄罗斯领土接壤长达300多公里的芬兰,已经结束长期以来国内关于是否加入北约的争论,民意显示唯一的选择就是尽速加入北约寻求保护,支持加入北约的公民从2017年的21%陡升至2022年的62%。一如芬兰总理马林(Sanna Marin)所言,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一刻,芬兰就已认清俄罗斯不再是个「老邻居」,芬兰必须重新思考作为「中立国」的脆弱性与不安全感,于是芬兰决定放弃二战以来的中立地位,确定在6月29日北约峰之前提出入会申请。届时,北约就不只是俄罗斯据以开战的「东扩」,而是「北扩」。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芬兰总理马林(Sanna Marin)说,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一刻,芬兰就已认清俄罗斯不再是个「老邻居」。(美联社)

    以200年中立地位成为「北欧富少爷」的瑞典也在重新思考,仅仅依靠「欧盟条约」的保护,仅仅依赖与欧盟联合军演、提高军费、增强国土防卫,已无法面对俄罗斯凶狠的领土侵犯。瑞典执政的社民党一向反对加入北约,但同样也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一刻翻转了态度。5月24日,瑞典将决定是否跟随芬兰加入北约。

    芬、瑞两国具有极地作战经验与科技兵力的优势,两国联合起来的军力远远超过乌克兰。一旦加入北约,北约的总体战力将大幅提升,并对俄罗斯形成更大范围的地缘包围与战略压迫。很难想像,普丁的错误决定不仅改变了欧洲权力均衡的态势,对于俄罗斯而言甚至适得其反、雪上加霜。

    北约重新思考「再东扩」

    曾经被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判定「脑死」的北约,过去总是存在「一国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吵闹与分歧,但俄罗斯一声砲响,轰醒了懒睡中的北约。如果「北约东扩」是俄罗斯一再威胁北约的理由,但俄乌一战不仅没有吓退北约,反而使北约採取反向威胁的「再东扩」政策。俄乌开战不久,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就表明,北约将大幅增加部署作战部队于北约东翼的南北两侧,在东翼南侧的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部署4个新的战斗集群,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翼北侧,再强化现有的8个多国战斗集群。当俄罗斯以核武威胁北约时,北约的回答是:「北约也有核武」!虽然北约并非地理再东扩,而是战力再东扩,但一向以「实力主义」为原则的北约,对俄罗斯毫不客气,决定以实力回敬俄罗斯的恐吓。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美国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的美军空军基地召集40国防长和将领集会。(取自奥斯汀推特)

    德国重新思考经济依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至于德国,在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和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执政期间,德俄关系非常良好。梅克尔不仅视普丁为「硬汉好友」,更积极开通连接俄罗斯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将俄德关系建成「乳牛-喝奶」的依赖关系。俄乌战争初期,新任总理萧兹(Olaf Scholz)在援乌态度上吞吞吐吐、出手寒酸,只送乌克兰5000顶钢盔而被讥讽「钢盔德国」(helmet Germany)。但在「布查屠杀」之后,德国立即转向,不仅大幅提高军事预算,重装支援乌克兰,也重新思考如何彻底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德国在五月一日的反战支持乌克兰游行。(美联社)

    俄乌战争让德国深刻体认经济依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换言之,仰人鼻息、靠人取暖,将使德国矮人一截,失去国际话语权。德国在能源依赖的反思中,连带引起对中国「市场依赖」的检讨。无论德国政界、大型企业或一般民众都在重新思考,德国利益心中的「中国梦」应该早日终结。在上海封城之后,德国在投资、贸易和设厂方面,已开始逐步退出中国。

    日本预言「今日俄罗斯,明日东亚」

    日本的重新思考更具未来性与前瞻性。日本由俄乌战争延伸到对台海安全的关切,是这段期间国际上最响亮的声音。5月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英国,与英国签署了「相互准入协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允许两国共同部署在印太地区进行军事训练和联合演习,这是一份欧洲与日本达成的第一份军事合作协议,也是印太与北约的初步连结。岸田文雄坚定表示,日本持续关注台海的和平与稳定,以武力改变现状的行径在印太和东亚是绝对不被容许的。日本决定持续与G7合作,对俄罗斯实施更加严格的制裁,毫不手软。

    虽然日本无力提供乌克兰武器或弹药,但在非军事性制裁俄罗斯方面,包括驱俄罗斯逐外交官、资产冻结和科技禁运方面,既坚定又勇敢。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唿吁美国对台湾必须「战略清晰化」,主张日本应与美国「核分享」-将无核武的日本纳入美国核武的保护伞之下,到岸田文雄提出「今日俄罗斯,明日东亚」的警告,这是日本将「俄罗斯威胁」转向「中国威胁」(China’s Threat)的战略演绎和超前预判。实际上,在未来的中国威胁远大于今日俄罗斯威胁的预判之下,日本正在默默推动「印太北约」的雏型版本,为印太安全未雨绸缪。

    中国重新思考如何见风转舵、服软示好

    至于中国,虽然宣称中立,但其「亲俄贬乌」的立场自始明确,但却经历了「初始坚定、中觉不妙、见风转舵、为时已晚」的曲折过程。初期,中国不仅不认定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还不断转发、放大俄罗斯散播的不实消息,例如宣称「布查事件」为乌克兰自导自演的「活尸」剧本等等。虽然中国也试图在俄乌战争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希望从中得出武力攻台的参考和借鑑,但此一图谋却早被西方国家所识破。

    乌东二次战役开打之后,中国开始担心美国极可能将其对俄罗斯的制裁复制于中国,自4月中期起开始微调转向、化硬为软。4月22日,中国监管机构召集国内外银行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在遭受美国的制裁时如何保护中国的海外资产;5月3日,新华社系统下的《参考消息》首次出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布恰屠杀事件」等词语,罕见出现过去绝不提起的敏感字眼,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也暂时摘下「战狼面具」,强调「中美两国人民素怀友好的感情,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等等肉麻表述,凡此均显示中国确实担忧未来美国对其施加「莫斯科等级」的制裁,重新思考如何转向、服软、示好,以避免「今日制裁俄罗斯,明日制裁中国」的惨况发生。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中国从头到尾并没有真正支援俄罗斯,其所谓「中立」,实质上是「假挺俄,真反美」。(美联社)

    实际上,无论是枪砲还是人民币,中国从头到尾并没有真正支援俄罗斯,其所谓「中立」,实质上是「假挺俄,真反美」。截至目前的见风转舵,都是一种风险规避的超前部署,是对未来制裁的提前防范。但避免被美国制裁并不表示中国的反美战略发生动摇或改变,只是一种暂避风头的战术闪躲,其反美战略没有改变。但中国不知,此刻掉头转向为时已晚。

    台湾抗敌之心依然不足

    至于台湾,对俄乌战争的反思最不彻底。虽然政府和军方积极提升战备,但民间依然抱持「台湾有事,美国帮忙」的代理战争心态,沉溺于世界大事与我无关的「小雀幸」之中。在台海危机跃上国际注目焦点之时,台湾人却「最无感」。

    最近,台湾原先向美国採购12架MH-60R海鹰反潜直升机,却因故喊停。原先传出美国认为「不符合台湾需求」而拒绝出售,但国防部长邱国正证实,因为价格太贵,台湾无力购买。然而,武器虽贵,国安无价,台湾依然缺乏倾囊抵抗中国侵略的坚定决心。实际上,俄乌战争的最大教训是「自助人助」,对照于乌克兰举国抗敌的意志与行动,台湾差之远矣!

    普丁入侵乌克兰,不仅尚未得逞,反而促成西方的反思、觉醒与大团结。历史总是始料未及,后悔总在教训之后。一个穷国不可能与多个富国长期打仗,一个孤立的普丁对抗众志成城的西方盟国,其结果不言自明,其下场可想而知!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政治与文化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