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夹在了新旧世界之间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者 | 姚赟,编辑 | 米娜,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文章的要点如下:

    第一

    ,现有对 Web3 理解,更多是基于 Web2 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憧憬。普遍共识认为,在 Web3,大家需拥有统一的身份认证、数据确权与授权、无须信任以及打破垄断。

    第二

    ,Web3" 信仰者 " 认为,互联网本就是主张开放、自由的,而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大厂成了垄断的代名词,因此他们提出了新的主张——更加贴近互联网诞生初期原意的 Web3。

    第三

    ,区块链、NFT、元宇宙、Web3 这些概念之间,相互之间存在关联。

    第四

    ,现有互联网大厂扎堆进 Web3,透露着诡异。Web3 想革 Web2 的命,而现在互联网大厂都是 Web2 的既得利益者。

    第五

    ,目前 Web3 的发展,还介于 Web2 和 Web3 之间,从业者试着开发创造新的蛋糕,但 Web2 渗透方方面面,且 Web3 的从业人员基本都来自互联网大厂,很多项目都是套着 Web3 外衣的 Web2。

    第六,

    对于投资人入场这件事,是一种典型的 " 围城困境 "。资本的介入可以使 Web3 快速成长并借助老牌投资机构的背书,获得更多的信任、达成更多共识。但 Web3 的 " 使命 " 是去中心化和确权,而投资,在他们看来,属于 Web2 时代的 " 传统玩法 "。

    业内普遍共识是,现有的 Web3 项目,大部分还不是真正的 Web3。

    2021 年大火的《觉醒年代》,让 Jax 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认识。《觉醒年代》中,陈乔年、陈延年兄弟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为寻找出路,一起做了个实验——俭洁食堂。实验的体现形式为互助社俭洁食堂,期间参与者提前制定了如 " 没有私产 " 等规定,作为相互之间的约束。

    看到这段剧情时,Jax 想到了 Web3:" 这个组织关系类似于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他们在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大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所有决定通过投票权表决,然后通过共同劳动获取奖励,再分配下去。"

    Jax 现在是一名 Web3 产品经理,自 2019 年 3 月入职杭州一家做公链的区块链企业后,其工作便一直与 token、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元宇宙、Web3 等火爆的概念有着直接关系。

    " 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它是一场社会化实验,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Jax 说。

    2021 年下半年,Web3 这一概念开始被广泛讨论后,个人、企业、组织均在抢滩,一时成为风潮。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购买了游戏 StepN 的跑鞋,并评价其经济模式称 " 有机会跑通,未必是旁氏 ";激进的风险投资新势力 a16z(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先后投资的 Web3 领域公司或项目数量超过了 80 个;今年 1 月至今,红杉资本截至目前至少投资了 20 家 Web3 公司。

    除了新钱、老钱在涌向 Web3 外,技术、人才也向这里流动。阿里、腾讯、字节等企业的员工或高管被爆跳槽 Web3 领域;Meta、谷歌、亚马逊、推特、eBay 等硅谷巨头们也开始探索 Web3。

    看起来,从业者比围观者更理智。

    " 比如境外的 NFT 平台 OpenSea,这个平台没有完全做到去中心化,只是一个交易系统,不是一个确权系统。而 Web3 的主要特征就是可拥有。而可拥有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个跨平台的身份,才能实现确权,所以 OpenSea 距离 Web3 也还有一定距离。有人说它是 2.5 代,比 Web2 进一步,但也还没到 Web3。"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朱幼平告诉《中国企业家》。朱幼平的观点也与 Jax 相似,国内目前出现的大量的数字藏品,便是对 Web3 的一种探索,正在摸着石头过河。

    " 说实话,对当前的各种 Web3 项目,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理解的 Web3 必定是去平台化和项目开放合作共赢的,但从现状来看,很多项目都还是 Web2 思维,不仅没有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去做项目,而且还在做各种跑马圈地,项目不够 open,也很不 Web3。"Jax 告诉《中国企业家》。

    Web3 是一座孤城,城外的人高喊着 " 这是未来 ",带着人、带着钱想冲进来;城内的人则审视着层出不穷的项目,担心水大鱼大之中,混杂着的李鬼,伤害了他们的信仰。

    Web3 陷在 Web2 里:

    朱啸虎购买虚拟跑鞋的消息引发热议。人们讨论的焦点分为两类:一是身为互联网领域投资人的朱啸虎竟然拥抱了 Web3 项目;二是,他会不会被骗?

    Web3 领域中,投资人正大步入场。

    除一直激进的 a16z 外,红杉资本、桥水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也纷纷入场,多支专注投资 Web3 领域的新基金先后成立。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今年 2 月,红杉资本宣布推出一支专注于加密货币的投资基金,资金规模在 5 亿至 6 亿美元之间。这支加密基金将主要投资加密项目,包括已经在加密交易所上市和尚未上市的代币。

    对于投资人入场这件事,在圈内人看来,是一种典型的 " 围城困境 "。

    无疑,资本的介入可以使 Web3 快速成长并借助老牌投资机构的背书,获得更多的信任、达成更多共识。但 Web3 的 " 使命 " 是去中心化和确权,而投资,在他们看来,属于 Web2 时代的 " 传统玩法 "。

    正因为这个矛盾点,推特的创始人 Jack Dorsey 被自己的投资人拉黑。

    2021 年 12 月,Jack Dorsey 发表推文批评 Web3 是风险投资公司的工具。有媒体报道表示:Jack Dorsey 之后,Musk 也加入了批评 Web3 的行列,他指责 Web3 概念的流行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 a16z 创始人和其他 Web3 的支持者也纷纷做出了回应和反驳。

    最终,a16z 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将他 " 拉黑 ",而 Jack Dorsey 作为回应,同样拉黑了对方。

    Jack Dorsey 质疑的并不是 Web3 本身,而是投资方式的介入是否适合——大量投资机构涌入,最终 Web3 可能是由资本而非公民所掌握——这与 Web3 的初心背道而驰。

    除了作为杠杆的资本具备 Web2 属性之外,人才的思维惯性也是如此。

    " 刚才提到的对 Web3 的理解和描述,是一种理想中的状况,大家都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现在业内 Web3 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现在它的业态没有形成。"Jax 以社交为例,举了个例子。

    在 Web3 中,社交、关系构造等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不同的团队都基于自己擅长的,在做类似的项目,Jax 告诉《中国企业家》," 这些项目的产品经理大多都是从 Web2 中转职过来的,他们的思维还是停留在要建立护城河,要形成差异化,我的数据不能让其他团队得到等。"

    在 Jax 看来,这些打着 Web3 旗号,却依旧延用 Web2 思维的产品,没有解决去中心化和用户信息掌握在个人手中两大问题,顶多算 Web2.5。

    Web3 从概念到成熟的过程中,最大的壁垒不是技术,而是如何做出一块新蛋糕。如果没有新蛋糕的出现,谁会原意降低目前享受到的效率。

    STEPVR 创始人、总裁郭成博士举了关于效率的例子,如一个普通的互联网使用者,现在让他上网速度降低 30%,换取的是他也不知道以后在哪会体现的权益,谁会愿意?他还告诉《中国企业家》,提升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持之以恒的主题。公平与效率,还需要在经济回报的框架之内。而目前吸引用户的经济回报,最普遍、最直接同时风险最大的就是发币。

    郭成认为,目前行业中所说的没有落地点,主要因为现在组织形式和权益分配下,没有做出一块新的权益。而过去的权益已经被划分得非常细致且高效了。

    Web2 虽然存在各种中心化的问题,但却将效率做到了极致。

    " 现有 Web2 产品,都是基于使用方便的原理去设计的,多点一步都是产品经理的噩梦,极有可能每多点一下流量就会损失 50%,那最终谁愿意去支付这部分的成本呢?" 郭成说。

    若想发展成一个时代,Web3 仅靠信仰和共识,是远远不够的。

    构筑一个乌托邦:

    Web3 并不是新概念。

    2007 年,一个名叫李宗恩的年轻人在《赢在中国》节目中,为马云、史玉柱等导师解释什么是 Web3。

    "Web3 是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结合,可以分析用户在虚拟世界里的行为,去引导现实的消费。" 那时的李宗恩认为,Web2 基本上是互动的,内容是由使用者自己去改的。而 Web1.0 基本就是单向的,像阿里巴巴网站,不管它的使用者怎样,有多少互动,都是一个以公司为核心来主导整件事情的平台。

    在李宗恩这档节目中,马云在最后问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关于阿里巴巴的定位," 阿里巴巴是 1.0 啊?你用过阿里巴巴没有?"

    对此,李宗恩尴尬表示:" 我可能对阿里巴巴不太清楚。"

    马云总结道:" 对客户有用的话,哪怕是 Web0.1 也无所谓。"

    2006 年,也就是这场对话的一年前,马云参加了全球首届 Web2.0 大会,他是中国去的唯一一个代表。关于 Web2、Web3 的探讨由此开始。

    2006 年,万维网创建者 Tim Berners-Lee 提出了 Web3 的概念。目的很简单,就是基于当时已经看到的 Web2,为下一个阶段做描述。那时的他认为语义网会是进化的核心关键。

    当年《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是 " 你 ",指的是使用用户分享网站的一众网民,副标题则是 " 没错,就是你。信息时代由你掌握。欢迎进入自己的世界。"

    这一期的杂志封面,则是一台镀膜贴片的电脑显示器中一个大写加粗的 " 你 ",正好可以映出读者自己。据媒体报道,整本杂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介绍 2006 年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 Web2 的发展,包括网络视频、博客、草根新闻等。

    Web2 被普遍接受和确认后,针对 Web3 的讨论也应运而生。但此时对 Web3 的理解是懵懂和初阶的。从李宗恩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当年对 Web3 的理解更像是元宇宙。直到 2014 年,以太坊联合创造者之一的 Gavin Wood 也再次提出了自己理解的 Web3。

    朱幼平向《中国企业家》解释了目前比较通用的理解。Web1.0 是可读互联网,就像过去新浪这类门户,读者只能去读。Web2 不光可读,还可写可分享,典型的就是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都是 Web2。而 Web3 则是可读可写还可以拥有,是建立在区块链(智能合约)之上的。在 Web3 之前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作品的创作者却没有实际拥有版权并享受其收益权。

    郭成则将其概念精炼地进行了概括。他认为,Web3 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强调个人权利属性,强调每个人确权的分布式互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统称。

    朱幼平对 Web3 的理解,是基于 Tim Berners-Lee,强调读者和平台的关系和权益。而郭成给出的定义,则倾向 Gavin Wood,加入了确权、分布式、去中心、区块链等元素。

    "Web3 概念还在不断演化中。"

    朱幼平说。

    正如尼采所说:

    每一个概念都源自我们将并不相同的事物等量齐观。没有任何一片树叶与另一片完全相同,而 " 树叶 " 这个一概念的形成,是从个体差异中断然地抽象出来的,是通过人们忘却不同之处达到的。

    ——尼采,1873

    Web3 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每个人对他的理解都不完全相同,却又有相似之处。

    《一本书读懂 Web3.0》中则用了一句精炼的话,概括了 Web3 的特点——知道了 Web2.0 的缺点后,Web3 的特征就清晰了。

    Web3 是一个经济现象

    2006 年就出现的 Web3,为何直到现在才成为风潮?

    "Web3 实际上是个经济现象,这一代的互联网的红利没有了,国内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口不会再大幅增加了,打车、外卖、社交等大部分领域都已划分完毕,自然要出现一个新的增长点。" 郭成告诉《中国企业家》。

    在他看来,如果 Web2 还存在足够的增长和想象空间,现在也没 Web3 什么事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二十余年,先后经历了社交、搜索、博客、电商、O2O、社交电商、短视频等流量变迁,也催生了淘品牌、抖品牌、快手品牌等多个依托流量平台而崛起的新锐品牌。面对增长的需求,每一次流量见顶时,挖掘或寻找新的流量红利成为了一种惯性。

    从搜索引擎、团购、打车软件、共享单车、短视频、电商直播,到社区团购,从一二线到下沉市场,巨头不断争夺用户使用场景、流量和时长,对近 11 亿网民进行了全面 " 围剿 "。

    " 随着全球用户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长越来越长,能达到平均每天 5 小时到 10 小时,除去吃饭睡觉上厕所,每人一天清醒可支配的时间也就剩那么多。" 郭成表示。

    流量即人的注意力,流量即人在平台的停留时间。流量争夺、流量增长的背后,是对人所拥有时间的争夺和挤压。但每天只有 24 小时,这是不可变的定量。于是如何争夺用户的关注,便是互联网公司争夺的焦点。

    "Web3 必然是趋势,在腾讯、阿里、头条这类厂商争夺用户时间和定制各种规则的背景下,Web3 更像一股清流,它将规则交给社区定制,将用户的数据所属权交还给用户,所以 Web3 必将重塑整个价值体系。"Jax 说,哪怕现在遇到了各种泡沫问题,但 Web3 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信仰。

    Jax 心目中的 Web3 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去中心化,没有过去谁管理谁的逻辑存在;第二,所有人的价值或数据属于个人。这两点是 Web3 的基础核心。

    而这些都是在基于过去几年区块链、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DAO 等方向的探索上发展起来的。

    今年 5 月,朱啸虎购买了一双虚拟跑鞋。体验后他发朋友圈表示:第一天跑步赚了 30 美金,能量一会就没了,鞋子的钱看来要 3 个月才能回本。而朱啸虎朋友圈的头像便是 NFT 的代表作品无聊猿。据 Opensea 数据显示,BAYC #9279 被 allenzhu.eth 以 170 ETH(以太坊)买入,而朱啸虎的英文名正是 Allen Zhu。

    Web3、以太坊、NFT、区块链的概念相互交织在朱啸虎的微信朋友圈中。

    对于区块链、NFT、DAO、Web3 等概念的区别,郭成告诉《中国企业家》,区块链是所有这些分布式计算、分布式确权的一个基础技术。然后 NFT 是基于此技术上面进行确权的一个权利属性,类似日常生活中地契这种契约。DAO 是基于区块链上面智能合约的一种分散的组织方式。Web3 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强调个人权利属性,强调每个人确权的这种类分布式互联网,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统称。元宇宙则是 Web3、DAO、NFT、区块链落地的最佳实践场景。

    《一本书读懂 Web3.0》中的观点与郭成相似,作者认为区块链是 Web3 的核心技术,NFT 是 Web3 的基本构成元素,元宇宙是 Web3 的具象表现形式,DAO 是 Web 3 的基本组织形式,Web 3 本质就是生产资料共享。

    如今,在探索发展中,Web3 的轮廓正逐渐清晰。

    一座信仰与怀疑之城

    将 Web3 定义成一场实,意味着希望、未来,意味着容错率高,也意味着鱼龙混杂。这时,就需要学会辨别,哪些是科技带来的机会,哪些是投机。

    对于 Web3,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坚信的,但对层出不穷打着 Web3 名义的项目,却又是怀疑的。

    郭成在 VR 行业已从业 10 年,算得上中国最早一批做 VR 的人。他对于这类组织方式或基础概念类的东西,基本不会去怀疑," 因为它确实代表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郭成告诉《中国企业家》:" 理性的态度是对具有未来想象力事上,不应该持怀疑态度。我们应该去审慎地看待它上面产生应用,比如 VR 领域。2015 年、2016 年出现过一些项目,说手机插到一个纸盒子里,这个东西就能呈现,我们应该怀疑这件事。"

    而在 Web3 风口期,也出现了不少包装成 Web3 或区块链外衣的旁氏骗局,或借概念去割韭菜的项目——这是无法避免的。

    《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一书中提到,大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泡沫,具有相似的顺序:技术革命 - 金融泡沫 - 崩溃 - 黄金时代 - 政治动乱,大约每半个世纪就重新来一遍。

    一场技术变革,一次社会实验,必然会伴随泡沫,而且浪越大,泡沫越多。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避开大浪之下的 " 泡沫 ",已经成了一项技能。

    朱幼平将分辨这个项目究竟是 " 李逵 " 还是 " 李鬼 " 的技能总结为不断学习和了解:" 多掌握了解新事物的底层逻辑,包括技术逻辑、商业逻辑,明白它的团队和一些操作。那么我想,是不是资金盘,具有多少技术含量,都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Jax 与朱幼平的看法相似,李逵还是李鬼,了解是第一步。Jax 总结了三点:第一,先把什么是 Web3 的基础概念弄明白;第二,不要贸然去投资一个 Web3 产品,可以去体验,去了解,比如你有 100 万,想投资 Web3 项目,建议你只拿 1 万元去;第三点,对于项目,尽量多去了解一些其他信息,Web3 项目虽然鱼龙混杂,但头部项目可能就那么几个,尽量参与头部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

    郭成则更加简单直接,"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判断这事挺简单的,比如你去看看他自己真的实际在用这款产品么。"

    在用户没有切实感受到真正的改变前,现在的狂热和坚信,可能会反手给布道者一个大耳光。Gavin Wood 在近期的访谈中给 Web3 做了一个袖珍的定义,那就是 " 更少的主观信任,更多的客观事实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说:信仰是座房子,很多层,每层有很多空房间,每间空房间内都可能住着怀疑。而怀疑是有用的,它使得信仰充满活力。

    对于一场 " 实验 " 来说,在给予足够时间的同时,还要客观冷静看待手中的项目,这可能是下一个郁金香泡沫,也可能是下一个互联网时代。

    参考资料:

    《一本书读懂 Web3.0:区块链、NFT、元宇宙和 DAO》,a15a / 0xAres,电子工业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