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价格暴跌暴涨 可能成为常态?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CnYes,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晶片价格暴跌暴涨 可能成为常态? (图片:AFP)(photo:CnYes)
    晶片价格暴跌暴涨 可能成为常态? (图片:AFP)(photo:CnYes)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走弱,晶片价格曾在上半年出现过一波降价潮,但近期有多款晶片报价大跌,半导体供需问题再度成为瞩目焦点。晶片价格暴跌暴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据中国央视报导,欧洲半导体巨擘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 ST) 的一款 MCU 价格,2021 年市场报价一度飙涨至人民币 3500 元左右,但到 2022 年已跌到人民币约 600 元,降幅逾 80%;该公司另一款 MCU 价格在 2021 年维持在人民币约 200 元,但目前价格是人民币 20 元左右、只有高点时的 1/10。

    类似情形也同样发生在另一家欧洲同业恩智浦 (NXP) 身上,恩智浦的一款晶片曾经从价格低点的人民币 24 元飙升至人民币 350 元,另一款晶片价格甚至从人民币 20 多元飙涨至人民币 600 元。

    近年来晶片价格飙涨的原因,不外乎疫情促成的宅经济、以及 5G 和新能源车等需求之外,供应链混乱和部分卖家刻意炒作,也都导致晶片价格上扬。

    然而,在通膨、升息等影响之下,消费市场正快速降温。在需求量减少的影响之下,半导体存货过多,因而出现降价出清的结果。

    某晶片经销商透露,即使晶片降幅巨大,但前面提到的意法半导体的两款 MCU,目前报价仍比 2020 年爆发晶片供需危机时的「常态价格」还要来的更高。

    举例来说,前述降价到人民币 600 元前后的 MCU,2020 年的报价甚至可低于人民币 10 元,但是目前报价仍落在人民币 20 元前后,其常态价格只会更低。

    常态价格指的是供需平衡、市场行情稳定时的价格。不过以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晶片价格仍高于疫情前水准,价格「暴跌暴涨」,反而成为另一种常态。

    三星、戴尔 (DELL-US) 等厂商,从上半年以来都纷纷下调订单,晶片採购也跟着受到影响。像是面板需求大减,而导致驱动 IC 存货水准升高就是一例;另外像是显卡价格,在挖矿需求骤减、大量显卡流入中古市场的影响之下,去年一卡难求的盛况也已成了过眼云烟。

    但必须留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晶片价格都在回落,英特尔 (INTC-US)、高通 (QCOM-US)、博通 (AVGO-US)、迈威尔 (MRVL-US) 都在计画调高部分晶片产品价格,在全球性通膨之中,有利于保障获利表现。

    此外,车用晶片的情况不同于消费电子,整体车用晶片的供应仍相当吃紧,而这也显露出整体晶片市场在结构上的分化正不断加剧。车用晶片大厂的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和德州仪器 (TXN-US) 等,短期内的供给量难有明显提升。德国博世 (Bosch) 的内部人士也透露,车用和工业用晶片都面临短缺问题,部分设备的交货周期从 10 个月拉长到 14 个月,该公司内部生产也同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