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一嗓子,最嚣张的华语乐坛杀回来了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这节目好烦。"

    看完《披荆斩棘》第二季,我跟信发出了一模一样的感慨。

    *(photo:MyZaker)

    信是在看完苏有朋的舞台,说的这句话:" 这节目好烦。"

    快两米的大个儿,飙高音、穿皮衣的老 Rocker,听到一首唱青葱少年的歌:

    「当烦恼越来越多,玻璃弹珠越来越少,我知道我已慢慢地长大了」

    竟然背过身去,偷偷抹眼泪。

    *(photo:MyZaker)

    还有张震岳,玩嘻哈的 " 坏小子 ",如今脸已经变宽,头顶茂密假发,十足的中年男人模样,满眼慈祥的泪花。

    *(photo:MyZaker)

    哭最大的是潘玮柏。他的样子没怎么变,还会撒娇似的让哥哥弟弟夸他瘦。

    只是当他听见「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抹抹眼角,小声说:" 被戳到了 "……

    *(photo:MyZaker)

    你才知道,他也老了。

    不是生理上的老,而是一种过尽千帆的心境。

    在人生的小船上 " 浪 " 过几十年,一定颠簸过、磕碰过、迷失方向过。

    但不下船,还一直往前走。

    所谓 " 披荆斩棘 ",我想就是这个意思。

    " 这节目好烦 "。

    满目回忆杀、爷青回、追忆似水年华,你被它击中甚至弄哭,是因为你能听懂郑钧这句话:" 人生太快了,转瞬之间。"

    *(photo:MyZaker)

    这是郑钧听完《红蜻蜓》后说的。

    《红蜓蜻》是小虎队 1990 年发的专辑。

    同时期,郑钧组的乐队叫 " 火药 ",唱鲍勃迪伦、罗大佑和崔健,会把对 90 年代 " 商品社会 " 大潮的警惕甚至反感,写进歌里。

    颓帅颓帅地唱:" 为了我的虚荣心,我把自己出卖,用自由换回来沉甸甸的钱。"

    小虎队在当时,就是典型的商品社会的产物。

    *(photo:MyZaker)

    乖乖虎是头号正能量偶像,向年轻人示范要品学兼优,要阳光健康,最好别学隔壁留长发的小郑。

    *(photo:MyZaker)

    叛逆小郑肯定也不会想到,再过三十年,他会成为佛系老郑,后脑勺发射和蔼的光。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听一首八成不会出现在小郑歌单里的流行乐,也能听出人生的曲折和深意。

    原来早在 " 苏有朋女孩 " 刷屏之前的很多天,在录制时,郑钧他们就已经是 " 苏有朋男孩 " 了。

    *(photo:MyZaker)

    对了,第一期播完后,社交平台上狂刷 " 苏有朋女孩 ",像几个月前的 " 王心凌男孩 "。

    就是经历过小虎队时代的人,不年轻、不追星,在重复、疲惫、没惊喜的生活里慢慢老去的人。

    然后苏有朋一开口,就带她们梦回青春时代,也是苏有朋本人说的:" 有梦想的年代。"

    *(photo:MyZaker)

    小虎队的歌很特别,三十几年里,它们送别过三十几届毕业生。

    我还清楚记得十年前,我的毕业典礼,院长就是和着「好多梦正在飞」的伴奏,登上讲台。

    他在上面祝我们前途似锦,也祝我们哪怕没有前途似锦,也能面对、接受、放下,长成一个快乐的自己。

    少年人哪听得懂这些,听懂时已经不再是少年。

    然后我们大家又在「让所有期待未来的呼唤,趁青春做个伴」的旋律里说分手。各奔前程,或者奔不到前程。

    这些歌不只是供中年人考古的怀旧符号,它也属于每一代年轻人。

    *(photo:MyZaker)

    不管你是 1990、2010 还是 2022 年的年轻人,关于成长的期待和烦恼,其实都是一样的。

    没有人永远 20 岁,但永远有人 20 岁。

    从这个角度看,小虎队的粉丝也好,苏有朋男孩女孩也好,应该永远在增加,不会减少。

    第一季《哥哥》播出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说这是第一次这么多不同世代的 " 老男人 " 集结到一起。就像好几个时代向你走来。

    到了第二季,除了怀旧、回忆杀之外,我还看到了各种不同的、具体的人生成长样本。

    几个老哥哥站在一起,都不必去投射他们身后的大时代,就光看他们本人的成长路径,就足够有料、有共鸣了。

    *(photo:MyZaker)

    比如苏有朋,年少成名,年少过气。刚过 20,就从云端跌落谷底。

    *(photo:MyZaker)

    因为没读完大学,全民偶像被全民辱骂人设崩塌,偶像歌手这条路终结。每天叫醒他的不是工作,而是银行还贷通知。

    开不成工,赚不到钱,全家的生计都在他身上,穷到一度快破产。

    *(photo:MyZaker)

    低迷了好几年,演了五阿哥,终于转运。但很快 30 岁来了,不想再演偶像剧,想转型做成熟演员,拍有深度的作品。

    这才有了《风声》里那个戏份不多的反派,付出了他能付出的一切,用尽全力演了一个边缘人,就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我行。

    *(photo:MyZaker)

    40 岁来了,他做了导演,刷掉了内娱一大半 90 后演员,拍成了《左耳》。

    *(photo:MyZaker)

    转眼又快 10 年,苏有朋奔 50 了,竟然再回到舞台上,重唱他十几岁唱的歌。

    是一个回归,也像一次人生巡礼。

    他一路都在选难走的那条路,果然路越走越宽,选择越来越多。这是一出成功的人生范本。

    *(photo:MyZaker)

    还有一种看上去没那么成功的,比如黄义达的人生剧本。

    *(photo:MyZaker)

    这两天我一直在给 00 后同事科普,黄义达以前也被捧过,出过好歌,还顶着 " 男版孙燕姿 " 的名号混过乐坛。

    可就是没大红起来。然后慢慢淡出,做了幕后工作。

    *(photo:MyZaker)

    其实也挺好,做不做大明星,本来就不该是唯一的成功标准。

    只是当他站上《哥哥》舞台,看他那副紧张、害怕、小心翼翼的样子,我自作多情地想,他好像还是很在乎。

    *(photo:MyZaker)

    乖孩子黄义达进入中年,没长成那种 " 爱谁谁 " 的大男主。

    他是个彩排时连意见都不敢提的憋屈老实人。

    *(photo:MyZaker)

    他不想在台上背吉他,但憋着不敢说,害怕麻烦别人,其实就是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本质原因都是不自信。

    音乐总监陈伟伦看出来了,特地找黄义达私聊,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要相信你的作品,相信你自己,勇敢地表达你的态度,去做一个真正的披荆斩棘的哥哥。

    *(photo:MyZaker)

    黄义达,一个过了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被说中心事,也跟小孩子一样,马上红了眼眶。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黄义达更像我们平凡的大多数。

    他没能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然后带着 " 我是个失败过的人 " 这句咒语,进入 30、40 岁。

    好在正式演出时,黄义达真的丢掉了那把让他不自在的吉他,大大方方唱了他的代表作。

    也许他能靠节目翻红,开启新的蓝图。

    也许不能。那也没关系,重新站上舞台,大声唱「只想背着她的梦,一步步向前走」的老黄,已经往前迈了大大的一步。

    *(photo:MyZaker)

    《哥哥》里每一个爷青回舞台,好像都有同款双重功能——

    听过的人去怀念当年听歌的自己,第一次听的人去品味歌里的含义。

    这是好作品的魅力。唱歌的人会老去,但好作品不会,好作品永远年轻,永远不过时,永远能抚慰人,不管这个人还年不年轻。

    像任贤齐唱的《伤心太平洋》: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

    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 如梦初醒」

    *(photo:MyZaker)

    配上上台前,任贤齐分享的人生履历:

    在唱片公司晃悠到 30 岁还没晃出名堂,直到合约结束,他都打算另找饭碗的时候,才被公司重新想起来,给他唱了那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我们在一个整天念叨 "35 岁该被清退 " 的时候,配上任贤齐这样的故事,再听他唱的关于人生起落不退缩的歌,是不是有另一重深意?

    还有张震岳唱的《思念是一种病》。

    *(photo:MyZaker)

    它真的是我青春时代的歌。我还记得以前在校园广播,在音像店,满大街都在放这首歌。

    不过那时只当是一首洋气的说唱听,这次在《哥哥》舞台,我才第一次细品它的歌词:

    「我们总是在抱怨事与愿违,却不愿意回头看看自己,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蠢事情」

    还有这句:

    「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一辈子有多少的来不及,发现已经失去最重要的东西,恍然大悟早已远去」

    还是那句最俗的话:年少时听不懂的歌,听懂时已经不再年少。

    *(photo:MyZaker)

    现在流行集体怀念华流的黄金年代。这股考古热潮,从来都不是消费情怀而已。

    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之所以值得被翻出来,甚至再一次爱上,是因为它们传达的情感,依然是这个时代的心理刚需,特别是年轻人的刚需。

    好作品不分新旧,就像李承铉翻唱的《莫欺少年穷》,虽然很新,听过的人不多。

    *(photo:MyZaker)

    但它表达的内核——底层小人物对抗命运,大胆往前闯,还是让人感动又热血澎湃。

    华流一直都有,不会结束。

    因为永远有新一代年轻人需要这样的歌声被激励:

    「莫愁前路呀无知己,就算上刀山也要接过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