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给顾客的「涨价信」竟让订单量上升!这个酒商做对什么?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D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情境示意图。图/Ingimage(photo:UDN)
    情境示意图。图/Ingimage(photo:UDN)

    「亲爱的顾客很抱歉!由于我们每笔订单都在亏损,运输、劳动力、原料、玻璃瓶、甚至包装纸板的成本都在攀升,各方面都受到挤压。所以再不调高价格,我们真的撑不下去了!」

    当收到品牌的涨价来信如此写道,你愿意接受吗?

    去年,当通膨开始如滚雪球般蔓延时,涨价悄悄的来,在你我不知不觉中,潜入杂货帐单与各项成本;而今年1月起,物价飙涨变得明目张胆,消费者只好减少支出、优先选择便宜货。

    美国7月CPI年增8.5%,增幅虽比6月的9.1%放缓,显示通膨有望开始降温,但仍居40年来高点。因此品牌要让消费者埋单,成了最大挑战!

    哥伦比亚商学院零售研究教授柯恩(Mark A. Cohen)坦承,其实企业现在跟消费者一样,对眼前的通膨快要束手无策,没有经验,也没有剧本可照着走。上次美国物价飞涨,要回溯到半世纪前的1970年代晚期。

    综观历史,零售商隐瞒涨价事实,来让顾客更容易接受,是面对成本上扬的标准做法;可是现在,品牌不藏了!他们反其道而行,写出一个新的涨价剧本:保持坦率,以透明度抓住客户的忠诚。

    顾客期望高透明度,品牌「隐瞒涨价法」没用了

    传统涨价策略,是採用「缩水式涨价」,物价不变,但产品内容量变少,如洋芋片在同大小包装愈变愈少的老把戏;另一策略,是用品质、原料等更进阶的新版本取代现有产品,借此涨价;或是价格不变,但品质下降、材料更便宜。

    柯恩指出,当前仍有众多企业运用前述策略来维持利润,可是愈来愈难了!因为近年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可说是前所未有的热络,两者关系更亲密,如发送个人化email来经营用户追踪,在社群平台投放定向广告与文字讯息等。

    《纽约时报》指出,前述沟通新模式,代表民众重视商业行为的高透明度,这让品牌在告知涨价时,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配方奶粉公司Bobbie的执行长茉迪(Laura Modi)举例,她的团队至少想了10种不同的奶粉调价email通知,有的精简,有的长篇大论,并且请本身有抚养婴儿的员工,直接当成顾客测试——一打开信件,会觉得内容太严肃?还是太轻佻?于是耗了数周,反覆调整信件内容。

    无酒精开胃酒商Ghia的创办人玛萨琳(Mélanie Masarin)则表示,她最大的恐惧,是客户以为业者只想拿到更多利润,不相信你真的走投无路、必须提高价格。「我不希望人们认为这是企业的贪婪。事实上,我们一直在等待,等到真的无法负担了,才选择涨价,」她说。

    因此,面对这波40年来最严峻通膨,品牌发给顾客的调涨物价信件,开始走激发同理心路线,主打自己是出于善意,因此可免责。当中不仅包含「透明度」、「社区」、「价值」等用词,也常提到「高品质」原料的成本上升,必须落实向员工和供应商「承诺」提供的合理薪资。

    宾州大学商学教授:涨价也能有利于顾客!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行销学教授张忠(Z. John Zhang)认为,这套剧本之所以可行,因为一个品牌若对涨价太轻率、傲慢,那顾客就会觉得被玩弄,所以可以强调「为什么涨价有利于顾客」。

    「如果品牌说,『我的成本暴增,但为了让我留下来继续为你提供你想要的服务,我就必须抬高我的价格』,这样顾客会更容易接受,」他解释。

    Ghia的消费者似乎能理解并埋单这个做法。「我非常惊喜,因为销售额没有下滑,」玛萨琳说,反之,订单量短暂上升、email订阅用户数量迄今已增加30%,甚至许多人直接回信,赞赏其透明与诚实;瑞典设计家饰品牌Hem的创办人派墨(Petrus Palmér)也感觉,消费者现在确实更能同理。

    虽然不乏不屑一顾、认为涨价不管怎样就是烂的消费者,而且宣布涨价的时机,对企业而言也是两难——太早涨价,冒着误判经济前景的风险,可能未来又要再次调涨;等太久,公司现金恐怕就用光了。

    不过,张忠指出,对涨价秉持透明度,仍是抓住客户忠诚度的大好机会。「向顾客证明你很诚实时,也正在与他们建立关系,」他解释,「你是在告诉他们,『我们会一起度过一切难关。』」

    资料来源:The New York Times、NPR、The Guardian

    ※ 提醒您:禁止酒驾 饮酒过量有碍健康

    ※本文由商周.com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