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夺台湾九个邦交国 中共炫耀为外交成绩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共20大第四场记者会将夺台湾9邦交国列为十年外交成绩(photo:RFA)
    中共20大第四场记者会将夺台湾9邦交国列为十年外交成绩(photo:RFA)

    中共20日上午针对十年外交成绩举行记者会,将十年拿下台湾九个邦交国列为一大政绩。在开放问答时,除了叙利亚与印尼记者外,其余都是点名中国国内记者发问。整场记者会回避了近日曼城中国领事馆袭击事件。

    中共20大第四场记者会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沈蓓莉以及中国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马朝旭出席。

    两人细数了习近平十年来42次出访,遍及69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接待了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建交国总数从172个增加到181个”,也成为所谓“新时代”十年外交政绩。

    印尼记者提问,习近平是否将出席G20巴厘岛峰会,中国只给出这样的回答:“积极支持印尼作为G20主席国的工作,关于中方领导人与会的消息,将适时发布。”印尼记者是记者会安排提问的两位外国记者之一。

    曼城总领事馆袭击事件只字未提

    与会的中外媒体记者超过上百人,不过,包括西方三大通讯社与欧美知名的外媒记者都未获提问机会。而近日炒得火热的曼城总领事馆袭击事件,在这场记者会形同消音。

    “他一定怕被问这个问题,他不好回答。”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

    丁树范说,中国一向持双重标准,这次事件如果是白皮肤、蓝眼睛的西洋人可能摸摸鼻子就认了,但是,这次是一群华裔港人。因此,首先中国外交官必须向国内交代;其次,这些华裔港人就算取得英国籍,在中国外交官看来他们就是华人,在外面让“祖国”难堪。丁树范认为,中国根本搞不清楚公民与族群的概念截然不同。

    丁树范:“像是桂民海从公民角度已经是瑞典人,按照他们的逻辑,你是华人就要听祖国的。这就是为何习近平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复兴。”

    美中关系回不去?

    20大之后,中国与俄国和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关系将何去何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说,将推动中俄建立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关系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的正确方向。倡导中欧构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出席中共20大第四场记者会(美联社)(photo:RFA)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出席中共20大第四场记者会(美联社)(photo:RFA)

    然而,在不点名美国的状态下,中方在记者会上又暗批,世界上的确有一些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抱着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不放,热衷于拼凑小圈子,打“新冷战”。在回应“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时,还高分贝呛道,“坚决不接受那些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说教,决不照抄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其微博发文呼吁,“所有中国人都要放弃重获美国战略友好的幻想。”他继续写道,“成功的外交可以成为润滑剂,但改变不了基本战略态势,中美关系肯定回不到过去了。”

    丁树范说,他上午还与一位美国友人聊天提到,“未来美中关系不会好。”友人所持的理由是,中国盗取美国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移等,把美国学术界、商界、社会团体乃至整个美国社会都搞毛了。然而,中国始终认为通通是别人的错,自己一点都没错。

    “这让美中之间双轨交流无法交流下去,坦白讲中国大陆这些学者也了解,但是习近平变成人民领袖后,大家知道绝对不能讲中国错,回去之后就麻烦了。”丁树范这样解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向北京喊话说,“希望北京能重新看见和平解决分歧的好处,不再采取胁迫甚至更糟的武力手段。”据中央社报道,布林肯日前在美国斯坦佛大学与前美国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 Rice)对谈时指出,美方“一中”政策不会改变,但其核心是承诺和平解决分歧,若这样的情况发生变化,将为未来带来极具挑战的前景。

    20大后战狼外交继续?

    在记者会上,一向被认为是鹰派的《环球时报》提问说,18大以来,“斗争”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高频词、关键词。未来将如何体现“战斗”精神?

    马朝旭发挥战狼精神称,中国有力回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等“倒行逆施”,坚决反对任何“台独”行径,坚决遏制外部势力干涉,进一步巩固“一个中国”的国际共识。还说助力《香港国安法》反制美国西方制裁,并宣称挫败一些势力“以疆制华”的政治图谋。

    最后马朝旭为未来中国外交路线定调,“中国外交将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始终挺立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最前线。”

    记者: 黄春梅    责编: 陈美华 许书婷 梒青    网编: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