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王沪宁是怎么炼成的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王沪宁身体健康且家庭美满,历任四次婚姻却没有被因为个人问题而被攻击,历任三代领导人还能持续以「哲学作为他的武器,开始新的生活。」(美联社)(photo:UpMedia)
    王沪宁身体健康且家庭美满,历任四次婚姻却没有被因为个人问题而被攻击,历任三代领导人还能持续以「哲学作为他的武器,开始新的生活。」(美联社)(photo:UpMedia)

    「中共二十大」闭幕之际,习近平展现的不只是赢者全拿的气势,更直接成为中共政治赛局唯一的庄家,在这五年一次的黑盒子政治运作之中,唯有一人堪称中共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政治上的顺逆同流更超越周恩来。从「中共十六大」担任中央委员至今陪伴三任总书记的王沪宁,究竟是如何从一政治学者超越干部子弟与共青团,其戏剧性和影响力值得台湾深切关注。

    在前苏联和共产集团知名的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的主角柯察金(Pavel Korchagin)实为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Nikolai Ostrovsky)本人的故事,这本小说后来成为苏联式的政治宣传套路,一个面临挑战的战争英雄如何在苦难的考验中从事「为人类解放的运动」。主人公柯察金历经列宁与托洛斯基的苏共政治斗争最终,虽然面临全盲的生理考验,但是最终他仍然以小说成功的「拿起新的武器,开始新的生活。」

    历任四次婚姻与三代领导人

    王沪宁自然不同于小说人物,他身体健康且家庭美满,历任四次婚姻却没有被因为个人问题而被攻击,历任三代领导人还能持续以「哲学作为他的武器,开始新的生活。」相同甚至超越小说的是,王沪宁从江派出身,受胡锦涛任用,被习近平视为国师,影响中国政治二十余年,其中担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达18年,其思想的影响力更胜于任何畅销小说,深深影响当代中国的发展。

    王沪宁政治上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他本人的哲学根柢,除了擅长马克思理论外,他作为「中国政治学会理事」还熟悉西方人文思想以及哲学理论,对于十九世纪欧陆学潮尤为精通。或者,可以从马克思伟伯(Max Weber)的理念型(Ideal Type)来看定义他的政治工作,「合理的」(rationality)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作为「新威权主义理念型」,是他终身研究的有机体。

    另一方面,他本人也熟悉中国经典,以西方的方法论为「中国崛起」营造「东升西降」的合理性。他提出的「新威权政治观」实为儒家理想外皮下的管仲治世,他始终在塑造心中的当代齐桓公成为号令诸国来朝的全球之霸,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投射出的是以王道自居而行霸道之事的治世,同时否定西方制度的适用性。

    以理论的高度逍遥于政治事务

    王沪宁也熟读东西方历史,除了从中汲取伴君之道的经验,更有助于他自身思考道家思想的辩证与实践,特别是自身的定位如何不危害到领导人与同僚。他将兴趣与研究转化为对中共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的理论设计者,而非担任具有实权的政治人物。他致力于远离有关经济、金融、人事、军事和安全的所有具体工作,因此无论政策的成败,他都能以理论的高度逍遥于政治事务,只要能满足领导人的思想口味,他就能持续提出理论菜单来满足中共统治合理性的需要。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无论政策的成败,王沪宁(右一)都能以理论的高度逍遥于政治事务,只要能满足领导人的思想口味,他就能持续提出理论菜单来满足中共统治合理性的需要。(美联社)

    人际关系方面,他彻底实践对上保持等距,对下避免培养班底和结党,让自己近乎于水清而无鱼的境地,早年接待台湾学界也保持相同的距离,并且细心观察美国与台湾学界的弱点。他的得意大作《美国反对美国》来自于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与批判,更使得同僚不曾抓住他在政治和思想上的问题,无论政治环境如何异化,他始终能掌握正确的方向。

    面对不同时期和梯队的同僚,他几乎避免交际,学者出身和阅读的习惯成为冷社交的合理借口。将时间投入读书与研究让他的话语和政治工作者有距离感,不谈数据和实务工作更让他避开选边站的问题,没有人际包袱、职务绩效、也没有分管的实际业务,让他成为不易被刺破的一张白纸,但足以用尖锐的边缘让他者保持距离。

    一套「台湾反对台湾」的剧本可能随时待命

    不同于《钢铁》的主人公被动经历动乱,王沪宁几乎完美的政治生涯更像是明成祖身边的姚广孝,主动应对薄熙来政变未遂的危难有功,并且化危机成转机让中美得以对话。在位期间成功更让共青团要员远离理论工作,从而在理论和政策设计的工作上被边缘化,宛如二十年余年来中共政治大戏的剧作家。

    王沪宁若循政协主席往例接任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未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攻」作用将更为显着。若从他过往的学思与着作脉络来看,一套「台湾反对台湾」的剧本可能随时待命。未来在国际上丑化台湾民主,透过国际媒体将台湾描述成不成熟的民主社会,甚至进一步以中国式的集体民主否定民主的适用性,超越「灰色地带冲突」抢佔国际性思想高地。

    因此,王在对台工作准备立场不会是主动使用武力者,这与他的利益和职能相左,但是如何让台湾在国际政治更为孤立、国内政局走向多角乱象、社会秩序陷入混乱、资讯与心理沦于不安,才是台湾面对王沪宁主导的「智统」难题。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