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成新常态 Meta日本办公室变身艺术社交空间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D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MMeta日本办公室去年搬到「虎之门之丘」商业大楼,採用开放式天花板,代表Meta旅程还没完成,需要继续开发和努力。图/中央社(photo:UDN)
    MMeta日本办公室去年搬到「虎之门之丘」商业大楼,採用开放式天花板,代表Meta旅程还没完成,需要继续开发和努力。图/中央社(photo:UDN)

    以往上下班尖峰时段,电车内人潮挤成沙丁鱼是东京日常画面;但历经3年的COVID-19疫情,过去的理所当然已经悄然改变。

    在知名跨国企业工作的日本上班族对中央社记者说,由于办公室所在地点往往是寸土寸金的商业区,多数日本员工住在郊区,只要企业允许,越来越多人愿意在家上班,节省动辄2到3小时的通勤时间和开销,换来更弹性、更自由的工作型态,也保有更多余裕兼顾工作和家庭生活。

    现在,包含推特、Meta等科技大厂纷纷导入远距办公模式,员工越来越适应异地工作,不少企业办公室除了原有的休闲及娱乐设施,也增添更多人文及艺术气息,悄悄改造成更具有社交意义的空间。

    Meta执行长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在2020年内部谈话表示,未来5到10年将有50%员工永久进入远距办公模式,有助吸引原本不愿到大城市上班的人才,让Meta员工组成更多元。

    微软今年9月发布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指出,73%员工不想单纯为了满足企业期望而进入办公室工作,然而84%员工会为了与同事交流返回办公室,85%员工会为了增进团队连结重返办公室工作。

    Meta去年启用的全新日本办公室就是案例之一。中央社记者实际走访位于东京第一高楼「虎之门之丘」34到36楼的Meta办公室,员工餐厅採大面落地窗,可以居高临下远眺市区风光和知名地标晴空塔,餐厅名称Bento取自日文便当的谐音,灯光设计为小鱼酱油瓶造型,充满浓浓日式风格。

    会议室名称也别具巧思,有些採用状声词,例如KOTO KOTO是指碰撞声、KOKE KOKKO是鸡鸣声;有些会议室则採用当地美食名称,例如RAMEN就是拉面。

    Meta在新加波、台北等地都设有办公室,但考量员工组成相当多元,室内空间和餐饮也採取更多样化设计,与日本办公室风格不同。

    为了拉近与当地社群的距离、提升创造力,Meta在全球推动Open Arts计画,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在办公室内打造艺术装置和墙上海报,日本办公室也不例外。走进36楼接待处后的大门,映入眼帘是由1万8000个透明管组成的巨型云朵装置,灵感来自折叠屏风上绘制的传统版画和云彩,不时播放代表四季的声音,透过投影为员工和访客提供互动体验。

    另一项艺术装置仿造电车车厢,也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窗户採用电子萤幕,融入重复出现的日出日落等元素。此外,连接34到36楼的内部楼梯也可看见墙上的巨幅海报,来自日本艺术家足立喜一朗(Kiichiro Adachi)。

    尽管不少日本企业办公室如Meta一样设计精致,然而对当地民众来说,每天赶着通勤上班似乎不再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办公室更像是社交场合。

    Meta日本办公室去年搬到「虎之门之丘」商业大楼,从36楼员工餐厅可鸟瞰东京市区景色。图/中央社(photo:UDN)
    Meta日本办公室去年搬到「虎之门之丘」商业大楼,从36楼员工餐厅可鸟瞰东京市区景色。图/中央社(photo:UDN)

    Meta日本办公室去年搬到「虎之门之丘」商业大楼,36楼员工餐厅灯光採小鱼酱油瓶造型,充满浓浓日本风。图/中央社(photo:UDN)
    Meta日本办公室去年搬到「虎之门之丘」商业大楼,36楼员工餐厅灯光採小鱼酱油瓶造型,充满浓浓日本风。图/中央社(photo: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