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中不容忽视的特朗普效应 共和党重掌众议院?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2年11月7日,美国密歇根州兰辛,一名选民在中期选举中投票。(photo:RFI)
    2022年11月7日,美国密歇根州兰辛,一名选民在中期选举中投票。(photo:RFI)

    美国中期选举正式登场,我们注意到,选民在移民、堕胎等各种议题上的歧见仍深,他们之中也有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民主令人担忧,但共识就是必须去投票。

    中期选举将决定国会控制权的归属,无论是怀疑选举公正性的共和党人,或是担心对手不承认选举结果的民主党人,政治倾向不同的美国公民纷纷发声表达对未来的忧虑。

    对此,法新社访问了美国各地选民,请他们谈谈对这场选举的看法。

    ● 美国选民忧心民主现况

    美国中期选举的投票率一向很低,但据法新社访问显示,这次全国各地的选民都呼吁大家去投票。

    乔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的24岁学生欧苏瓦古(Luke Osuagwu)说:“我要强调去投票、去投票、去投票。”

    来自纽约的摄影师坎普(Marisha Camp)也有同样的想法。她在总统拜登的助选活动开始之前说:“我很担心投票率。我认为大家应该更警醒一点。”

    这次参选的候选人中,有许多认同前总统特朗普所谓2020年大选被窃、选举充斥舞弊说法的共和党人。分析师也警告可能出现选举相关暴力。

    同样来到拜登助选场合的社会运动人士卓肯(Guy Djoken)说,让他有共鸣的是“我们快要输掉的民主”。

    从喀麦隆移民至美国的卓肯表示,他的家乡让他知道一个没有民主的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输掉(民主),就不剩什么了”。

    在亚利桑那州,56岁的梅葛里奥(Michelle Meglio)说,她上周提早投了票,很担心选举不公正。

    51岁的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员工艾里斯(Shana Ellis)则称,她“完全信任”选举程序,并谴责那些在州内投票箱周围巡逻的武装分子。

    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法律系学生斯马特(Benjamin Smart)为了保护民主,甘愿违背自己反对堕胎的理念,他认为,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是大事,不能随便指控,所以他不会投票给共和党人。

    他说,他不认为实际发生暴力的可能性很高,但趋势是朝这个方向发展,有些人动辄威胁他人,令人忧心,“我不希望事情发展到真的必须担心这种情况的地步”。

    ● 特朗普效应不容小觑 共和党占得先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中期选举的竞选活动笼罩在特朗普的影子里,但他迄今尚未正式宣布是否于2024年再度角逐总统大位。

    前述参加拜登助选活动的摄影师坎普强调:“特朗普一定会再选,毫无疑问。”

    38岁、在凤凰城担任行政助理的艾萨克(Matthew Isaac)就表示:“我希望特朗普再次出马。我觉得民主党人会使出一切手段阻止他参选。民主党已成了菁英政党…他们代表的是那些待在华厦和象牙塔里、永远不见人影、不在乎底层群众的人。”

    此外,美国中期选举的最后阶段民调已经公布,迹象显示共和党即将要四年来首次重夺美国众议院的控制权。

    据美国政治专家表示,共和党在国会取胜的途径比民主党人多,后者在近两年占有大多数议席。在众议院,共和党人只需要在435个议席当中夺回5席,就能拥有大多数。

    BBC援引民调数据和选举潜在态势分析各方竞争力的《库克政治报告》(According to the Cook Political Report)指出,共和党人在212席当中占优势。他们在35场被看作势均力敌的竞争当中只需要赢得6席,就能取得多数优势。这些议席当中有10席目前由共和党人占据。

    至于100席的参议院,今年只有35个议席要进行改选,当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是形势相当的选战。因此,共和党人只需要比对手多占据一席,就能将参议院控制在手中。

    由于民主党人想要保住的议席比共和党人更多,于是民主党人就有更多方式输掉参议院。这使得共和党人占得先手,尽管只是很微弱的优势。

    ● 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两年后 国家的权力对比有可能改变

    另据美国之音报道,截止选举前夕的11月7日傍晚,全美至少有4300多万人完成提前投票。多项民调预测,共和党拿下众议院控制权的可能性相当高。根据美国民意调查网站FiveThirtyEight的预测,共和党最终有80%的机率比民主党多出1至33席。

    “共和党人将掌控众议院多数党,但参议院的选情目前还陷入胶着”,美国政治新闻媒体《政客》(Politico)本周一报道说。

    该报道指出,预计一个由共和党为多数党的国会众议院将阻碍拜登行政当局和民主党人的立法议程。不过,尽管如此,共和党人希望在中国有关的议题上与民主党展开合作,在政策推动上取得两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