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只发霉一小块,千万别撕掉继续吃!专家示警恐怖下场,没到省钱还可能致癌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tormMg,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食物只发霉一小块,绝对不要切掉继续吃! (示意图/取自photo-ac)(photo:StormMg)
    食物只发霉一小块,绝对不要切掉继续吃! (示意图/取自photo-ac)(photo:StormMg)

    黄麴毒素便是俗称发霉后长出的来毒物,毒性极强,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还是非常强的生物致癌剂,只要1毫克就达到致癌剂量,因此,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1级致癌物。

    黄麴毒素主要是由麴霉属的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黄麴毒素种类超过20种,常见的包括:黄麴毒素B1、B2、G1、G2,其中B1为最毒的种类。

    若动物吃到被B1或B2污染的饲料后,便会于体内产生黄麴毒素M1、M2,并分布到母乳之中。因此,目前台湾的法规会依据食物种类订定黄麴毒素的限量标准,例如花生所含的黄麴毒素应限制在15ppb以下。

    黄麴霉菌大量孳生时会同时释出大量毒素,污染被感染的食物。环境中受黄麴毒素污染的程度越高,人类的致肝癌率也越高,罹患胃癌、肾癌的发生率也会提高。因此,那些爱吃易产黄麴毒素食物的人,风险也较大。

    黄麴毒素会出现在哪呢?最显而易见的答案便是发霉的花生。除此之外,五谷杂粮、坚果类、豆类、南北干货类、辛香料、腌渍类食品、古法酿造制品、地瓜粉及面粉等食材,甚至是咖啡豆中,都曾经验出黄麴毒素。这多半是因食物没有真空包装,或是开封后没放入冰箱造成的食物污染。除此之外,黄麴毒素的生产量会受到温度、湿度、基质、培养时间以及地区菌株的影响。

    如果将受污染的玉米、五谷杂粮作为饲料餵食鸡、鸭、鱼、牛、猪,便会导致这些动物的内脏(尤其是肝脏)、牛乳以及蛋中的黄麴毒素浓度较高。

    黄麴毒素也有可能入侵乳制品,虽然加工后的毒性较弱,但长期食用还是会造成肝脏损伤,影响吸收和代谢。黄麴毒素也会影响免疫系统,使免疫力低下,造成免疫系统难以杀死肿瘤细胞。如果是长期但低剂量食用,会使得肝细胞突变的风险增加,进一步诱发肝癌,使B型、C型肝炎患者及带原者罹癌的风险增高。除此之外,长时间饮酒的人往往有不良的习惯,就是将花生作为配菜,也是诱发肝癌的高危险群。就算真的要吃,也应选择带壳且包装完整无破损、变色的花生。除此之外,由于难以辨别带壳花生是否坏掉或发霉,也应避免食用散装制品,因为原料的好坏根本无从辨别。

    而且,不同于一般霉菌经蒸、煮、炒、炸可被消灭,黄麴毒素需在260℃以上的高温才可被消灭,换句话说就是一般的加热无法完全消灭黄麴毒素。受到黄麴毒素污染的食物,可用烤箱高温烘烤的方法去除,像花生约可减少20~40%毒素,而坚果类更可减少50~90%的毒素,这便是为何市面上许多花生或玉米制品都是爆炒或油炸而成,因为高温制程能减少约65%有害物质,大大降低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