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让人产生的攻击性 PCR也测不出来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COVID导致美国犯罪率增加的同时,民众却对本应执法维持社会安全的警察变得更不信任。(美联社)(photo:UpMedia)
    COVID导致美国犯罪率增加的同时,民众却对本应执法维持社会安全的警察变得更不信任。(美联社)(photo:UpMedia)

    美国近期枪枝暴力频传,已超越过去以来的忍受水准,就连7月4日国庆也不得安宁,愈来愈多心理学家、犯罪学者都指出了COVID确实一定程度助长了人们的攻击性。早在2020年美国NGO组织「刑事正义理事会」(The Council on Criminal Justice)就有统计数据,显示採样的美国34个城市(包括纽约),兇杀率(绝大多数是枪击)竟比2019年COVID前高出30%。

    BBC也曾提到同样骇人的数字,即2020 年全美有超过 45,000 人死于枪案(包括兇杀和自杀),超越过去任何一年的纪录,数字比五年前增加了 25%,比十年前增加了43%。这确实反映了美国枪枝氾滥的问题,也再次引发枪枝管制和持枪权两方的对立。另外,根据国家即时犯罪背景调查系统 (NICS)的统计,美国枪枝销售量显着增加,也是发生在2020病毒大流行当下。

    疫情期间,美国民众自我调侃这个国家或许在居家防疫政策下「因祸得福」,因为当大多数人都改採居家办公、上课的同时,犯罪统计资料显示了这时的住宅窃盗率也下降了24%,只是没想到很快伴随而来,就是全国兇杀案的增加,「因祸得福」就成了「祸不单行」。

    「病毒大流行发生,你可以看到不少面对绝望的反应,是转而对他人咄咄逼人。」美国过去两年来很多地方就是这句话所说的样子,那段期间走在路上难免莫名其妙被咆哮(都会区尤其),于是为求自保,连带促使公共场所携带枪支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而这当然不会是一个平和社会的表征。因而除拥枪权之争外,多数人也同意内布拉斯加奥马哈大学犯罪/刑事司法副教授尼克斯所说,COVID造成的压力和经济不确定性已对枪击事件「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COVID不只带来病痛和死亡,继之因防疫政策导致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再扩大了社会的不稳定心理,然后就是徒增个人身心压力,其中一部分人再转而透过暴力手段宣洩不安,偏偏雪上加霜的是,这期间美国竟又发生「弗洛伊德遭警察虐死事件」,不仅又掀开了美国社会由来已久的黑白种族冲突,最糟的是它无疑又一次重挫警察的形象,还连带动摇对警察执法的信任度。

    这就让美国社会陷入双重打击──在COVID导致犯罪率增加的同时,民众却对本应执法维持社会安全的警察变得更不信任。如此一来会怎么样?首先,民众原本看到暴力事件主动报案遂变得消极了,然后,警察也担心自己动辄得咎,因为即使自认「合法使用武力」也可能随时被监控在侧的民众上网批判,于是投入办案的速度也跟着放缓。恶性循环正是如此,也就是民众不满警察经常过度使用武力所以消极报案,进而出现「犯罪率增加,打911的人却变少」的现象。警察因顾忌自己遭批判也「消极打击犯罪」,然后兇杀犯罪率不断上升,再又回过头损及警方信誉。

    因而,前不久发生的德州校园枪击案,明明持枪闯入校园犯案者只有一个人,为什么赶在第一间抵达现场的优势警力却不作为,平白耗了74分钟让兇嫌得以大开杀戒,后续就有评论认为或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美国警民关系,才导致了「德州警察消极任事」。结果,警察消极是一回事,屋漏偏逢连夜雨,没多久又出现了「警察杀戮」,即6月27日,一名25岁非裔男子因为未停车配合警察临检,在警方追捕过程中竟被 8名员警连开数十枪致死,他身上至少有60处枪伤,引发舆论强烈挞伐,事发的俄亥俄州亚克朗再爆发激烈群众抗争,还迫使全市进入紧急状态,警察何以对一个不配合临检的民众开那么多枪?恐怕也不会有让人接受的答案。

    美国人对种族问题并不陌生,警察过度执法造成的风波也非首次,枪枝氾滥更存在多年,于今,COVID对美国带来的伤害,则不只限于民众身体健康或政治面和经济面的冲击,有太多迹象显示,在这种氛围下,它已连带激化甚至恶化上述原有的问题,无庸置疑,COVID压力下的生活模式尤其促使不少人的言行举止愈显攻击性,但这部分,却又是最难让人自我察觉的异状,且无论是快筛或PCR都检测不出来。

    ※作者为《上报》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