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就有陪酒小姐!朋友聚会喝通宵、喝到脱衣服都很常见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国女星Angelababy在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中饰演青楼女子(图片取自网路)(photo:UpMedia)
    中国女星Angelababy在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中饰演青楼女子(图片取自网路)(photo:UpMedia)

    唐朝人的生活中离不开酒,饮酒是当时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唐朝的酿酒技术已逐步成型,到了宋朝基本定型。在酿酒的发展史中,唐人的家酿、官酿和民营三种方式都占有一席之地。

    家酿情况较为普遍,在农业社会中,用粮食酿酒是很多人家里极为容易掌握的技术。除了专业酿酒的店铺,一些官宦之家和富有人家,会在自己家搭建酿酒设备,自己酿酒。

    唐人多喝家酿的主要原因是,用粮食酿酒本身技术含量不高,家酿又是为自己家消费,不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品质也较好。

    (延伸阅读:唐朝真的「以胖为美」?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

    例如,有一位叫作焦革的人善于酿酒,他的顶头上司王绩原来非焦革的顶头上司,为了喝上焦革酿的酒,特地调配了职位。在焦革去世后,王绩立杜康祠,祠堂内以焦革配享。「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杜康祠的设立,实则是对擅长家酿酒的焦革的高度褒扬。唐人也经常用家酿招待贵客,如刘禹钖有诗句「若倾家酿招来客」。

    官酿是由朝廷或各级地方官府负责的。唐朝在政权成立之初就设置了负责酿酒和酒务的官员,这些官员负责朝廷、地方的公务招待用酒。招待用酒分为御酒和地方官酒,其中,御酒主要供皇帝日常饮用,也会用在皇族家宴、宫宴和赏赐等场合,其品质必须优先保证。地方官酿的品质可能参差不齐,元稹用诗句「官醪半清浊,夷馔杂腥膻」说出了有些地方官酿品质低劣的现实,白居易则用「浊水」形容它。

    顾名思义,民营酿酒是民间酿酒和销售的统称,一般酒肆、酒楼中具备酿酒条件的,都会自家酿酒,打上标牌,成为店里的特色营业项目。民营酿酒数量众多,採购方便,占据了商业用酒的市场,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需求採购不同品质的酒。

    唐朝的酒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米酒、果酒和特制酒。三者的饮用区别在于米酒等级低且产量多,果酒等级高但适用范围窄,而特制酒有特定用途。

    米酒作为谷物发酵酒,即我们现代人经常提到的黄酒。米酒又分为清酒和浊酒。民众喝工艺粗糙的浊酒,而对于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而言,黄酒是佳选。浊酒中浑浊的东西就是酒渣,所谓﹁绿螘﹂可能是浊酒中的微生物。白居易诗中提到﹁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应是指唐朝市面流行的酒。有的唐人透过加温、过泸等方式改变浊酒的喝法。

    从味觉角度来看,唐朝米酒甜度高,酒精度低,属大众酒。唐人喝米酒可用斗来计算,喝多少斗而不醉,是衡量酒量的评价指标。例如,李适之「喝酒一斗不乱」,崔恭礼「喝酒过斗」,都是对唐朝人酒量的描写。

    (延伸阅读:被誉为「长安第一美男子」的王维 什么样的女人能让他倾心?)

    唐朝的果酒与现代葡萄酒口感比较接近,对于唐人来说,这绝对是稀罕货。王之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夜光杯是玻璃制品中的高档货,价值不菲,用这么高级的杯子喝的酒,也应贵重。葡萄酒来自西域,李白也曾说「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侧面说明了此酒的珍贵。唐太宗李世民攻破了高昌国,得到葡萄种子,便种在皇宫中,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也被带到了中原。

    此外,唐人喜欢喝特制酒。所谓特制酒,是在米酒的基础上,加入药材、香料等调制出的酒。药酒是特制酒的一种,起源于商朝,历史悠久;到了隋唐,药酒才被广泛应用,这或与孙思邈的研究成果有关,仅他的医药着作《千金翼方》中就有八十多次提到药酒。药酒除了能治病,也是养生、交友的佳饮。「客来初夜里,药酒自开封」,说的就是用药酒招待客人的事情。

    特制酒中,还有一种与松树有关的。唐人喜欢用松树的球花酿出松花酒,「何时故山里,却醉松花酿」,表达了那时的人们对松花酒的神往。松针和酒配置酿酒,松针中挥发的油和乙酸龙脑酯(松木香气,有樟脑似的提神作用)混合,香气扑鼻,被唐人用来提神醒脑。除此之外,唐人也会使用松脂酿酒。总体来说,特制酒的搭配花样较多。

    唐人喝酒成风,酒俗逐渐发展成型。宴饮中,有敬酒、陪侍、酒令,还有诗词歌赋伴酒,这些构成了唐人的酒俗。

    唐人宴饮与现代人一样,赴宴者落坐之前都会相互谦让一番,待按次序落坐后,开个场敬酒。唐人保留了少数民族「蘸甲」的敬酒风气,他们将手指伸入酒杯中微微一蘸,然后弹酒,以此表达敬意。若到过内蒙古的蒙古包参加宴饮,你也可能会「享受」到这样热烈的敬酒方式。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或许不那么卫生的做法,盛行于唐朝。

    「蘸甲」的酒俗在《全唐诗》有记载,例如「南邻酒熟爱相招,蘸甲倾来绿满瓢」、「十分蘸甲酌,潋滟满银盂」。

    (延伸阅读:唐朝女性打扮很开放?从公主到平民都「内衣外穿」的宋朝才厉害)

    唐人好夜饮。在唐中期前,宵禁严格时期,他们只能在坊内玩耍,喝到通宵达旦的情况较为普遍。唐朝的文人雅士喜欢邀女性陪侍,男女间隔,这些女子被称为饮妓。京中饮妓归属教坊,但凡官方有宴饮,这些女子要走个程序,获得通行证,参加宴饮。在日常教坊培训中,重点在于培养她们全方位的能力,要求她们有一定学识,可以陪酒,也要善于歌舞。

    事实上,饮妓的参与不仅使得喝酒气氛活跃,甚至也时常发生借酒兴挑逗女子的情况。《酒谱》中记载了一件事:唐朝的进士刘遇、刘参、郭保衡、王仲、张道隐,每年春天都会选妓三五人,乘小车,裸袒园中,叫笑自若。他们把这个叫作「颠饮」。

    唐人通过酒令将喝酒这件事提升到雅俗共赏的高度。酒令始于先秦,两汉时期逐步发展,到了唐朝达到鼎盛。这是一种将喝酒、娱乐、游戏、文化融合的娱乐方式。

    (延伸阅读:唐朝性观念超开放 夫妻各自偷情也心照不宣)

    唐人为了让酒令按规矩进行,避免混乱,设置了许多酒令职位。例如明府,是在行酒令前推选一个人负责酒令事宜,先由明府说酒令的内容、方法。明府也会要求选一至二名助手。除明府外,还有录事(酒纠)。录事是维持宴席秩序的人,熟悉宴席的各种规矩,对违规的人进行处罚,凡在酒席上言语失序、行令失误以及作假逃酒,都会受到制裁。

    朱湾在《奉使设宴戏掷笼筹》中说:「今日陪樽俎,良筹复在兹。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莫怪斜相向,还将正自持。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诗人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同时代唐人行酒令的场景,诗中的「献酬」是相互劝酒,诗人作为「酒纠」主持了酒宴的酒令,表示自己要行使酒纠的权力,赏罚无私。

    从酒令方式来说,主要有雅令和通令两种。雅令,相对文雅,考量的是才思、文采,是文人雅士之间的游戏。而通令更加大众化,以划拳、扔骰子、抽签、猜数这些不费脑细胞的游戏为主。通令因简单接地气,更容易活跃气氛,故以民间流传为主。

    《全唐诗》对酒令记载得非常多。白居易的诗句「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提到了酒筹,类似的还有筹箸,均为唐人发明的酒令器具。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网名蓝胖说说,一位爱琢磨、善考据的历史爱好者。喜欢用既有温度又有趣的文字讲述故纸堆中的故事,冀以历史为传承,探究历史背后与现实的关联性。简书、今日头条历史人气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