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玲、曾郁仁:叠床架屋、定位不明的「台大国际政治经济学院」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作者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在体制上与台大现有体制叠床架屋,而目前规划的营运模式与既有系院学程几乎完全相同,不可能不影响台大既有系院学程的发展。(本报资料照片)(photo:UpMedia)
    作者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在体制上与台大现有体制叠床架屋,而目前规划的营运模式与既有系院学程几乎完全相同,不可能不影响台大既有系院学程的发展。(本报资料照片)(photo:UpMedia)

    近日媒体针对台大规划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有颇多报导,然而,以「国家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以下简称「创新条例」)为基础规划的这个学院,不但违反该条例的精神,也存在叠床架屋和定位不明的问题。这个规划中的学院,在本学期台大第一次校务会议中,因为校内同仁及学生的诸多疑问与保留,而遭到搁置。本月(12月)23号的校务会议,将再度讨论这个学院的设置。由于这个学院未来预计在政治,经济和财金领域聘任教师及招收学生。我们作为相关系所的教师,对于设置这个学院有诸多忧虑与保留,也希望借此唿吁校务会议代表审慎考虑。

    我们想指出,这个学院的设立,其实并不符合「创新条例」的精神。该条例的第二条,对于创新的定义,是「指国立大学设立国家重点领域研究学院进行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经营模式之创新。」换言之,重点在于「经营模式之创新」。然而,目前计画书中所提到的未来该学院会进行的事情,包括邀请重量级学者来台、全英语授课、招收国际生、跨领域学习、企业实习及海外研习等等,没有一项台大没有在做。也就是说以该学院未来可能的运作而言,看不出在经营模式上有何创新之处。唯一跟既有模式的最大差别,是未来该学院的运作,不受大学法拘束,而这正是争议焦点之一。12月5日由陈文章校长主持的,针对校内师生的说明会上,不止一位同仁对于该学院未来的教师聘任提出疑问,陈校长不断强调会谘询相关系所的意见,而且表示聘任程序会很严谨,但是根据这个条例,相关系所对于未来这个学院的教师聘任,其实并没有影响力。学校虽然强调教师聘任最终会送校教评会,但是参与过台大校教评会的人都知道,校教评会绝少否决各单位的聘任案。

    体制上国际政经学院其实跟台大现有系院及学程严重重叠。政治系,经济系,财金系外,台大也有国际学院、有管理学院的Global MBA硕士专班, 有政治系和经济系的在职专班,以及已经进行和即将开始的经济系和政治系全英文学士班。若是真的要整合政治经济及财金专业,在台大既有的体制下,其实在国际学院内或是参照设计学院的做法,成立一个学位学程即可。依照目前规划,未来国际政经学院的专任师资只有15位,但是目前台大政治、经济和财金系加起来的专任师资超过100位。学校坚持成立一个新的学院,是明显的舍近求远。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规划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未来的学生来源将从研究生开始招收,未来会扩及大学部的学生。(本报资料照片)

    真正令人忧虑的是,规划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未来的学生来源。根据目前学校的规划,从研究生开始招收,未来会扩及大学部的学生。但是学校从未说明预计招收的学生来自哪里?针对国际高等教育或是区域高等教育的招生趋势和学生人数及分佈,在目前的规划中完全看不到任何分析,未来国际政经学院如何不与台大既有的学生来源冲突,也完全缺乏具体说明。笔者之一在说明会中建议学校关注新竹清华大学的「台北政经学院」及北京清华大学的「苏世民学院」的经营情形,两者都类似目前台大国际政经学院的规划,是校中校,而且有企业资源挹注。台北政经学院给每个外籍生一年50万使其可以支付学费及生活费,这是台湾本地研究生无法想像的资源,而北京清华的苏世民学院近年的主要学生来源是参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也一样是补贴招收的模式。

    在所有这些疑问中,陈文章校长究竟为何非要成立这个国际政治经济学院?许多说法在校内流传,流传最广的说法有二,一是此案为蔡英文总统「交办事项」,所以这个学院依据创新条例设立,未来会有国发基金的挹注。二是陈校长以这个学院的成立来游说企业捐款及政府资源挹注,为的是希望找到资金修缮徐州路校区,因为该校区包括市定三级古蹟的建筑,修缮起来所费不赀。

    关于第一个说法,陈校长已经公开否认,并且在媒体上表明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的构想出自他本人。然而,教育部在本年(2023)年8月14日才以函示认定「政治经济」为重点领域之一,可以适用创新条例,一个多月后的9月底,台大行政团队就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的计画书。一个长达10年,总金额粗估30亿的计画,不但规划仓促,而且事先并未广泛征询相关系所同仁的意见,就过程而言,未免草率。也因此,许多该有的评估在计画书中都付之阙如。

    至于第二个说法,若其为真,实为台湾高等教育以及国家政策的悲哀。台大也许是目前全国大学中拥有最多指定古蹟的学校。若是涉及古蹟修缮的经费,要由校长率领行政团队,拐弯抹角的找钱,并且形成未来资源配置的许多问题。譬如本国学生可能无法有外国学生的高额奖学金,国际政经学院授课的本国老师可能薪资超过台大其他系所的老师,更不谈与国际政治经济学院课程在专业领域上重叠的系院及学程,因爲国际政经学院而受到的资源排挤。凡此种种,很可能治丝益棼。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台大校长陈文章。(本报资料照片)

    若是把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的设立视为「台大努力圈出一笔钱比较好做事」,那么与现有系院学程唯一的差别,可能是陈校长再三强调的,会有资源请到「诺贝尔奖等级的师资」。我们在此严肃提出几个疑问:诺贝尔奖等级的师资,会成为未来的15位专任师资中的一员吗?还是这种等级的学者终究在台湾也是短期停留?若只是短期停留,跟现在有什么不同?捐款企业是否知道,只要他们愿意挹注资源,即使没有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台大现存的许多体制,包括各种讲座或是短期课程,也可以邀请诺贝尔奖等级的经济或是财金学者,不需要专门设立一个学院?陈校长在媒体访问和说明会中强调也地缘政治的重要,并说对于地缘政治的关注是他构想的起源,那么请问有哪一个诺贝尔奖等级的学者其专长为地缘政治?目前涉及台湾国家利益的重大议题,如印太战略、南海仲裁、或是经贸关系,又有哪一个诺贝尔奖等级学者的研究可以代表台湾利益?为什么校长认为相同专业领域超过100名的师资,无法做到未来15名师资可以做到的事?最重要的是,投入庞大资源也不受大学法拘束的这个学院,未来资源可以和台大共享吗?将如何和台大共享?台大任何学生可以在这个学院修课吗?

    我们还有很多疑问,也对此一计画有很多保留。我们理解行政团队的辛苦,也理解今天行政团队的仓促行事,和教育部的时程要求有关。但是我们仍要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在体制上与台大现有体制叠床架屋,而目前规划的营运模式与既有系院学程几乎完全相同,不可能不影响台大既有系院学程的发展,而这个学院的定位不清,最终可能导致尾大不掉的局面。我们诚恳唿吁台大校务会议代表,在相关疑问没有进一步釐清之前,继续搁置这个规划案。

    ※作者黄长玲为台大政治系教授,曾郁仁为台大财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