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me 李炳忠:“机海战术”很难取得成功,接下来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中国的手机行业早已没有创业公司的机会,但只有少数的品牌会是例外—— "realme 真我 " 算一个。

    realme 的创始团队脱胎于 OPPO 团队,在创业之时的 2017 年,彼时恰好是中国甚至全球的手机行业步入下滑周期的第一年。看起来,realme 所选择的创业节点、切入的赛道,似乎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在海外的部分新兴市场,通讯代际的切换,手机还存在着较大的结构性换机机会,至今也依旧如是。在 realme 野蛮生长的岁月,印度市场的收入占这家公司的半壁江山,在东南亚零星的市场,比如菲律宾等地,realme 的市场排名也第一。

    在创业两年后的 2019 年,当海外市场小有成绩后,野心勃勃的 realme 又杀回了大本营中国。在最激进的一年,为了撬开中国市场,realme 尝试了 " 机海战术 ",最多的一年曾经发布过十数款产品,几乎一月一更。

    创业的五年时间里,realme 这家手机创业公司不仅吃到了海外新兴市场的红利,还挤上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牌桌,不久前刚刚越过了 2 亿出货量的大关。

    情况很快发生变化。

    这家激进的手机创业公司,最近两年猛按下了 " 减速键 "。产品是最明显的体现,这家公司从原先的 " 机海战术 ",到如今砍掉近 50% 的手机 SKU,2023 年只更新了两款产品;与此同时,realme 还砍掉了 90% 的 IoT 品类。手机之外,近两年焦虑的中国手机厂商从折叠屏卷到 AR 眼镜、大模型、OS,而这些 realme 统统缺席,似乎一改以往激进作风。

    realme 的调整,其实也是中国手机行业过去两年预期过高又逐渐回归理性的体现。

    realme 的创始人李炳忠还记得彼时的艰难岁月。在最疯狂的 2022 年,中国手机供应链到处缺货,大家天真以为,手机只要做出来就能卖出去。对未来持有过高预期,于是向供应链疯狂下单备料," 中国手机没有饿死的,只是撑死的 "。

    但当供应链的 " 牛鞭效应 " 发挥到机制,高企的库存压力又把各家压得喘不过气。库存的雷,大家直到 2023 年的第三季度,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真正消化完毕。

    在最难的时候,盯着下滑的销量、增加的库存、恶化的经营结果、以及超过 30 天的产品周转,这些数据都让李炳忠感受到莫大的压力。而李炳忠也慢慢意识到,机海战术在早期打市场、打品牌的创业期能够奏效,但并不是一个长期战略,尤其是在最近两年中国手机供应链持续波动的时间节点下。

    不过,精简产品线,尽管意味着手机厂商能够精简成本、提高产品的投入产出比,风险也有之。一年只做一款产品,几乎只有苹果能成功,因为重点产品一旦折戟,即意味着全年白干。

    因此,做「减法」,也对手机厂商的产品操盘能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库存风险管理、供应链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李炳忠看来,这些内功,恰恰是回归简单之后的 realme,需要不断磨练的。从过去的 " 虚胖 ",到如今,realme 要追求 " 更有质量的增长 "。

    而手机行业,确实已经度过了原来躺赚的节点,进入到了一场更加残酷的绞杀战—— 2024 年,国内市场新的变量是,华为或将在中低端发起更猛烈的进攻、上市前的荣耀也会更凶猛抢夺市场、而 OV 在经过这一年的低迷也不排除不会反攻、小米借着今年的攻势也会乘胜追击;而在海外,传音也在猛烈收割新兴的市场,复制非洲经验。

    这次,多年未在媒体面前公开露面的 realme 创始人李炳忠(sky),向 36 氪分享了 realme 这两年为何有放慢脚步的考虑、中国手机厂商过去两年的至暗时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未来 realme 的战略规划。以下是采访记录(略经摘编)

    36 氪:两年前有一段时间你们疯狂打机海战术,几乎每个月都发新品,后面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觉得野蛮生长是危险的?

    李炳忠:新品比较多,可能短期是增量,对于早期的品牌建设、品牌声量可能有帮助。但是长期来看,我觉得是很难取得成功,尤其在 2022 年整个行业处于库存压力非常大的时候。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到简单。

    我们如今的另一个策略是更加聚焦,资源使用更加集中。在过去,我们做了太多比如手机周边、IP 的东西,这可能超出了我们的范围。怎么把手机做好,这是最基础,当事情做的越来越少,每件事情才能越来越好,这是我们过去这种快速野蛮式增长所积累的经验。

    扩张太快,做的东西很多,会给我们造成非常多的困扰。这也是我说的,做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

    36 氪:你所说的「能力范围」,指的是什么?

    李炳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推出折叠机,折叠机的投入渠道技术要求很高,所以我们要克制住内心的冲动和欲望,但是一年或者是两年之后,市场更加成熟,技术壁垒没那么高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

    从产品上面,我们要从我们自身的能力、技术积累、资源回归现实问题。这就是我们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的全球市场布局,我们首先从印度做起来,其次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包括在国内,我们是快速的起来,这种成长相对来讲是有序的。未来三年我们会去大力拓展拉美市场,我们没有能力去一下子铺开,一口吃成胖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短板在哪里。

    36 氪:现在中国市场下滑之后,为什么不考虑专心只做海外?

    李炳忠:我们虽然是从海外开始做,我也一直也在问自己,现在中国市场这么卷,为什么还要坚持?

    首先,中国市场的消费者非常务实,只要产品能做好,消费者就会选择我们。我们 2020 年在中国曾经一年做到 1000 万台,2021 年做得少了,我觉得不是因为手机行业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做到位,我们的策略犯了错误,还有外部疫情原因等等(出现下滑)。

    中国市场对资源、资金的要求很高,但我觉得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第二,中国市场毕竟是 realme 的大本营,对于我们团队是挑战。我们是一帮不服输的年轻人,中国市场对团队的能力成长非常有用,在中国如果站不住脚,那么不可能完全在海外取得成功,这是息息相关的。

    国内做得越好,我们的能力积累得越强,在海外就能做得越好,会有更多资源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形成比较良性的循环。我们有信心把产品做好,这也是我们今天坚持下去的一个原因。

    36 氪:在整个欧加大体系里,一加可能是 OPPO 用来掣肘小米、红米的一个棋子、夺回线上份额的排头兵,您觉得 realme 现在的站位如何,realme 之于欧加的意义是什么?

    李炳忠:realme 是一家独立运营的企业。你说有没有配合,或者是有没有协同,肯定是有的。但是作为 realme 来讲的话,我们要保证在国内能够有立足之地,能够生存下来,直面竞争。不可能做温室的花朵。大自然的竞争法则是很残酷的,如果不能顺应竞争环境的这种需求,不可能在中国成功立足。

    温室当中的花朵,终归一天是要移栽在大自然,能不能生存下来,靠自身是否过硬的本事吃饭。我觉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把自己做好,realme 就能够成长起来,或者就能够生存下来,我觉得这是 realme 的生存之道。

    36 氪:接下来中国的手机市场竞争都会很激烈,那 realme 战略的支点是在哪里?是可以支撑到我们明年整体在市场竞争 ?

    李炳忠:我觉得中国的格局变化是最大的,海外不会有太大的格局变化,除了今年在超低端领域杀出一匹黑马。

    大的格局是逐步潜移默化的,国内市场某些品牌的回归,确实是挑战很大,但面对再大的竞争和挑战的时候,先把自己先做好,然后再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自身露出了很多短板,产品没做好,品牌策略不清晰,那一定是成功不了的。要把产品做好,把品牌建设好,把技术创新的东西做好。

    支撑 realme 的东西是产品力、科技力、品牌力的相互驱动,促使我们能够长久健康的发展。

    36 氪 : 在质价比上面你还是会坚持?

    李炳忠:国内一定是会义无反顾的这条路走下去。我觉得一个品牌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他要到底支撑的要素是什么?品牌不能像什么煎鸡蛋一样,这边不行翻一面,是非常巨大的伤害,品牌的升级一定是水到渠成的,小升级小迭代,一定不是推倒了重来,而是基于商业洞察、机会驱动。

    中国手机,挺过艰难 2022、2023

    36 氪:2022 年每家手机厂商都挺惨,有没有一个节点,让你觉得 realme 确实比较难的?

    李炳忠:一些显性的东西来讲,你的销量在下滑、库存在变化,经营结果在恶化。当看到我们自己的产品周转超过 30 天的时候,这些数据是非常大的压力。

    去年 Q2 的时候是我们压力比较大的时刻,到 2022 年的 Q3、Q4、今年的 Q1,大家的业务才逐渐回归健康的状态。现在我们的产品周转可能现在控制在 12 天左右,比以前下降了很多,就是一个质的改善。

    36 氪:创业这 5 年过得怎么样?你有没有想过品牌创不久,一下子就是疫情 3 年?

    李炳忠:我个人收获还是比较大的,我认为有质量的增长是最重要的。有时候看似是快速增长,但下面有很多问题,你以为的 " 一白遮百丑 ",但当有一天能力不够支撑高速成长的时候,就会犯错。

    我觉得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时代。过去 5 年当中,我们前 3 年有过高速增长,即使在疫情当中,我们也抓住了很多机会,但是到 2022 年,我们真正经历第一次比较大的挫折、比较大的挑战,我觉得这反而是一次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更加有自信,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36 氪:什么叫有质量的增长?

    李炳忠:中国的手机行业的 2022 年,每一个品牌包括我们自己,都很疯狂,你加 5000 万台,他加 5000 万台,整个行业总量加起来就被撑多 3-4 个亿了,整个雷在 2022 年才暴露出来。中国的手机行业没有饿死,只有撑死,在 2022 年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花了两三个季度才回归到一个比较正常健康的状态。

    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去练内功的地方,平台性的、内部能力的东西,比如在产品操盘、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库存风险的管理。所以我们一直在反思,要去掉虚假繁荣的高速成长,我们的愿景是成长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企业。

    我们品牌的使命是,让全球年轻人尽享越级期待的科技体验。我们品牌所有的技术应用、用户势能、上下游的合作,一起形成了如今的品牌。我们未来 5 年同样也要坚持做更懂年轻人的科技品牌,研究年轻人需要的、真正喜欢的科技到底是什么。

    36 氪:最近供应链上又出现了涨价,你们怎么样去应对供应链剧烈波动的一个情况?

    李炳忠:对于 realme 这样还比较小的企业来讲,要去左右行业是很难的,要应对整个行业的涨价或者跌价,不外乎两点:周转要非常快,周转越快,库存量越少,成本越低,越能享受到降价带来的福利。

    反过来,涨价了,有些物料周转越长越好,你的备货周期以前可能是一个月,现在要变成 60 天,甚至最近有一些很激进的做法,可能备了 5 个月的量是,现在很多品牌都是在策略性的配货,抵抗涨价带来的风险。

    对于我们来讲,这些策略是很难做的,我们还是把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这个是第一位的。

    36 氪:未来哪些海外市场会重点去突破一下,作为你们增量的来源?

    李炳忠:很多市场都是相对空白的,比如说拉美、欧洲的机会也非常大。即使是已经比较成熟的市场,比如印度、东南亚、中东非,它的增长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认为机会是非常多。

    我们如果是在海外能够保持 20% 左右的这种增长速度,我们三年之后也可以做到整个行业整个海外市场的 7%-8%,现在是 3%-4%。

    36 氪:今年很多手机厂商都到新兴市场去卷,比如 TCL、摩托罗拉等等,realme 的海外战略是否发生了变化?

    李炳忠:我们 2022 年主动放弃一些低端机 市场,比如说 100 美金以下的产品在做收缩,这是我们去年的选择一个策略。因为低档价位段,没有卷只有更卷,这个价位的很多产品体验不是太好,会带来的品牌口碑和产品口碑的欠缺。

    36 氪:能否综合梳理下你们 2024 年在拉美、欧洲、非洲、印度、东南亚的大概战略 ?

    李炳忠:欧洲市场对于 realme 来说,是一个必须攻克的、潜力巨大的粮仓型市场,这个市场是有难度的,是属于全球品牌的一个小高地。另外,欧洲市场其实可以贡献很多移动互联网的收入,我们在欧洲的局部市场还是立足了脚跟,比如波兰、意大利。

    印度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市场来讲,我们会继续进行深耕市场,我们只要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把本地化做好,然后按部就班的往前走。印度占据整体的营收差不多 35%-40%。

    36 氪:其实欧洲市场的难度很大,欧洲的人均收入更高,但是换机周期、和对手机的投入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那你们接下来怎么打?

    李炳忠:我觉得欧洲市场是一个传统促销型市场,它是靠产品促销的销售比例是比较大的。欧洲本质上是一个注重性价比的市场,因为很多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都比较懂产品,懂科技,也非常在乎价格。

    所以说,欧洲市场我觉得反而产品做得好、价格和成本有优势,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做好。还有,欧洲市场有 50% 是被供应商所掌控的,所以要关注怎么去突破运营商。

    欧洲市场有挑战有难度,但是我还是喜欢做有挑战有难度的事情,欧洲市场我觉得未来不是说什么大成,但是 realme 一定能够找到一席之地,打出自己的旗帜。我们在中国市场讲究回归性能、质价比,打透战略价值,在欧洲也是同样可行的。

    36 氪:你现在的时间分配如何?

    李炳忠:我就是一个保姆,必须要面面俱到的做到战略、市场突破、内部能力、年轻人培养。我们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我们自有的人力才不到 2000 人,加上外包可能总共才 3000 人,对手机公司来讲是非常小的,人家都是上万人,到目前为止还在一直是坚持快速决策,高效扁平,除了产品、品牌之外,最底层的支撑公司长期能够活下去的东西其实是效率。

    *(photo:MyZake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