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中学生应当读哪些古文?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北一女老师在网路上痛斥教育部在中学国文课本中删去顾炎武名篇〈廉耻〉,引发外界讨议论中学生应该读哪些古文。(本报资料照片)(photo:UpMedia)
    北一女老师在网路上痛斥教育部在中学国文课本中删去顾炎武名篇〈廉耻〉,引发外界讨议论中学生应该读哪些古文。(本报资料照片)(photo:UpMedia)

    台湾北一女一位老师在网路上痛斥教育部在中学国文课本中删去顾炎武名篇〈廉耻〉,说不读此篇文章,整个社会将变得恬不知耻。她好像又想来一场蒋介石一九三零年代在中国失败的「新生活运动」。很多博学深思的人士,已对这位老师的谬论提出有力反驳,我不再赘述。

    有论者指出,台湾教育部其实有推荐十五篇经典古文,供国文课老师选择教学。我最感兴趣的不是那位老师为何对古文无限热爱,而是教育部推荐的十五篇古文在语言和思想上是否真有学习的价值。入选的古文,应当文采和思想并重,且对台湾年轻一代形成公民意识和自由精神有所帮助。若是以此标准来确立课纲中的古文经典篇目,在我看来,台湾教育部的十五篇目录中,除了关于台湾的三篇古典散文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外,其他都不够格,有被替换之必要。

    我毛遂自荐,提出一个我个人的推荐篇目——以我个人推荐的十五篇文章取代台湾教育部的十一篇文章。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下面逐一解说建议删除及更替的理由:

    〈烛之武退秦师〉的论述基本上是权谋术和厚黑学那一套,对战争的正义性并无论。与之相比,〈鲁仲连义不帝秦〉更值得今天的中学生学习。该文指出,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秦国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秦国是一个暴虐之国:「彼秦,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今日之中国,正是暴秦的升级版。今日中国流行润学,很多中国人民也不愿接受中共独裁政权之统治。这篇文章对台湾中学生认识中国会深有启发。

    选自《礼记》的〈大同与小康〉,勾勒了一个儒家乌托邦。史学大师余英时晚年反思说,儒家与马克思的契合点之一正是乌托邦思想——儒家的天下大同与共产党的共产主义不谋而合,故而共产党才能在中国崛起并长期掌权。所以,不能再用儒家毒素去毒害下一代。取而代之的应当是〈逍遥游〉(《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自由精神和想象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逍遥游〉宛如一篇科幻小说,其表彰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独立人格,正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

    〈谏逐客书〉是李斯谎话连篇的骗术——李斯因嫉妒而害死同门的韩非,他本人哪有一点宽容之心?他崇尚严刑峻法,是导致暴虐的秦帝国灭亡的元兇之一,自己亦不得好死。这种人的文章有什么学习的价值?难道要教导孩子们说谎?

    就司马迁的文章而言,选〈鸿门宴〉不如选〈报任安书〉——前者多出于作者想像,太过戏剧性,而非史实;后者如同自传,向友人解释了自己为何受宫刑却忍辱偷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乃是为完成《史记》,用文章向专制君王复仇。清代李晚芳称赞说:「篇中处处皆愤懑之辞。纵横跌宕,慷慨淋漓,转折提接虽多,却如一气呵成。挣眉裂眦而写之,骤读无不为之惋惜。」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都是谎言。诸葛亮是蜀国权臣,后主只是其傀儡,他向后主表忠心亦是做戏。他们的君臣关系,如同俾斯麦与威廉皇帝之关系,后者曾戏言:「在俾斯麦手下做皇帝很辛苦。」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是被《三国演义》神话的,他不顾蜀国的贫弱(蜀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不到魏国的四分之一),屡屡兴兵北伐,横挑强敌,劳民伤财,更是造成一将功未成而万骨枯的结果,其「出师」既是笑话又是悲剧。

    汉魏六朝倒是有两篇好文章可入选:贾谊之〈过秦论〉极有现实意义。他揭示秦帝国覆灭的原因是:「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他还指出:「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姦不上闻,岂不哀哉!」专制制度下,没有言论自由,而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必然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今日之中国仍然如此,这也是台湾与中国的一个根本差异。

    另一篇是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清心守节,拒绝友人推荐出仕,甚至与之绝交:「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爲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最后,嵇康为了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自由精神付出了生命代价。

    唐传奇中,〈虬髯客传〉虽被视为武侠小说的鼻祖,但其传递的思想无非是「学得屠龙术,卖与帝王家」,这篇还不如歌颂突破门第限制、追求爱情自由的〈李娃传〉。

    韩愈的文章,文笔苦涩,思想僵化。近代思想家对其批判非常严厉。如严复有〈辟韩〉之篇。鲁迅批判韩愈对民众态度兇恶:「中国自己的秦始皇帝焚书坑儒,中国自己的韩退之等说:『民不出米粟麻丝以事上则诛。』」周作人在多篇文章中批判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其文章实乃虚骄粗犷,正与质雅相反……唐宋以来受了这道统文学的影响,一切都没有好事情。」、「他……热中躁进,顽固妄诞而胆小,干谒宰相,以势利教儿子,满口礼教,因谏佛骨谪官,立即上书哀鸣,登山怕下不来,号哭写遗嘱,这些行动正好配上那么的外表。我找坏文章,在他的那里找代表。」周作人主张文章应有质朴平实的态度,不喜欢韩愈那「装腔作势、搔首弄姿」的「策士之文」。他说韩愈更古代大儒比起来「气象愈小而架子愈大」。

    苏轼的〈赤壁赋〉有点虚张声势,相比起来,苏洵的〈六国论〉文章好,内容又有现实意义。苏洵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又说:「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段话似乎是专门针对目前台湾的某些投降派和绥靖派(包括伪善的「和平主义者」)说的。

    明清部分,归有光的〈项嵴轩志〉稍显单薄,不妨换成《浮生六记》的片段。而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正暴露了性灵派的致命弱点——「过于空疏浮滑,清楚而不深厚。」

    而《聊斋志异》选文,〈劳山道士〉并非其中最好的篇章。若是选揭露社会黑暗的,可选〈席方平〉;若是选爱情题材的,可选〈婴宁〉。

    明朝的文章,最有突破性和超越性的是李贽的《焚书》,其中的〈童心说〉最适宜中学生读。「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中学生不能被规训地失去最为宝贵的童心。

    北一女那位老师推崇顾炎武的文章,其实明末三大家中,黄宗羲的思想比顾炎武更深刻,不妨选黄宗羲的〈原君〉。黄宗羲不假辞色地谴责君主制之暴虐:「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这样的文章对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破除对一切掌权者的个人崇拜颇有帮助。

    台湾教育部的推荐篇章中,有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少了晚清及近代部分。这个时代承前启后,对今天尤其有烛照的价值。我特别选四篇创作于这个时代的文章。

    第一篇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以「病梅」影射统治阶层及官方教育对人才的扭曲和戕害(今天那位北一女老师亦在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可结合作者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思考。

    第二篇为谭嗣同《仁学》片段摘录。《仁学》指斥二千年来专制制度为「大盗」,并勐烈抨击三纲五常「钳制天下」,所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谭嗣同亦是为其理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三篇为〈清室退位诏书〉,出自状元张謇之手笔。文章好,且深具历史与思想价值,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份宪法性文件。诏书指出:「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第四篇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最重要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用文言写成的〈脱亚论〉。日本有这篇文章,所以明治维新得以成功;中国没有这篇文章,所以近代化始终进退失据。福泽谕吉指出:「东方诸国视此西风东渐,倘阻之以螳臂,似未为不可,然放眼四海,洞见五洲,则万不可行也。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扬帆东海,共用其利,舍此别无他途也。」他也看到中国和朝鲜两国拒绝变革的下场,「不出数年,彼定国将不国,自裂其土以供文明诸强分而食之」。所以,日本的选择应当是:「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中国、朝鲜)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

    我相信,台湾的中学生读了我推荐的十五篇文章,自己的文章会写得更好,公民意识和自由思想也会更为坚固。

    ※作者为美籍华文作家,历史学者,人权捍卫者。蒙古族,出身蜀国,求学北京,自2012年之后移居美国。多次入选百名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知识分子名单,曾荣获美国公民勇气奖、亚洲出版协会最佳评论奖、北美台湾人教授协会廖述宗教授纪念奖金等。主要着作有《刘晓波传》、《一九二七:民国之死》、《一九二七:共和崩溃》、《颠倒的民国》、《中国乃敌国也》、《今生不做中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