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千辆装甲运兵车的瑞典加入北约后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瑞典作为「千乘之国」,坐拥千余辆装甲运兵车。(CV90装甲战斗车/维基百科)(photo:UpMedia)
    瑞典作为「千乘之国」,坐拥千余辆装甲运兵车。(CV90装甲战斗车/维基百科)(photo:UpMedia)

    2024年3月7日,瑞典正式终结1814年以来的不结盟原则,正式加入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牵动全球大同盟式(Grande Alliance)的竞争局势。1814年是瑞典最后一次向外扩张,趁着全欧洲分为两大阵营竞争的反法同盟战争背景,瑞典击败与法国同盟的丹麦,将民族源流相同的挪威併入瑞典,成为瑞典──挪威联合王国(Svensk-norska unionen)。相对于十九世纪瑞典的议会民主尚未成熟,如今的瑞典在文人政府的领政,高度社会民主主义的体制下,却一脚踏入北约与中俄伊朝两大阵营的地缘政治竞逐。

    瑞典的生存圭臬

    作为17-18世纪大同盟战争的历史遗绪,拿破崙在1815年的百日王朝失败后,欧洲的国际政治重回相对稳定的权力均衡时期,直到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地区之前,享有将近50年的和平。瑞典则在拿破崙旧部伯纳多特元帅(Jean-Baptiste Bernadotte,后来的约翰∙卡尔十四世)入继大统后息兵掩武,作为一个武人,又是来自法国的客将,更深知和平的可贵,也更明白政治与战争的辩证关系。即使在往后的两次世界大战,瑞典据有地缘政治缓冲的地位,凭借铁矿与军事科技的实力,仍能周旋于两大阵营之间,即使稍有道德争议也能保持中立,实为中等规模国家在国际政治的一大成就。

    进入21世纪,瑞典第三度面临两大阵营的冲突,这次却逆转既有的立场,告别往在两大阵营周旋的余裕,跟随对俄国前缘的邻国芬兰的脚步加入北约。况且现今还不似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兵临国境,瑞典所面对的压力已在临界边缘,否则也不用轻易表态放弃绝佳的战略地位。以往不加入北约的瑞典和芬兰,如今却迅速的化解与土耳其的民主与人权歧见,更是欧洲国家所承受压力的缩影。如果不是在生死存亡,何需放下自我价值,又何需让社会民主主义蒙尘,原先用于高度人类发展指数的资源将转为国防用途,实乃由于「和平红利」的维持即将失去现实的安全基础。若不是2014年至今十年的局势日渐严峻,也难以让瑞典改变两百年来恪守的安全圭臬。

    北约在欧洲的地缘政治关键拼图

    北约作为当代最成功的集体安全组织,也是维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柱石,现今各国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川普再临的不确定性。大西洋两岸的关系若没有北约作为法律的基础,对于面对俄国的前缘国家而言更为不安,在最坏的情况下,若仅以欧洲的军事能力对抗俄国,也只有北约具备统合多国军事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Supreme Headquarters Allied Powers Europe),能够指挥辖下的军事部队,以及基于北约核武共享原则(Nuclear sharing)的保护伞,其中包括至少100枚的B61核弹。

    瑞典加入北约也是为实现阻止俄国完成最后一块地缘政治拼图,从16世纪的伊凡四世以来,俄国君王无不怀着统辖波罗的海的梦想。大北方战争让瑞典失去北方强权的地位,但是瑞典的哥特兰岛先天的地理条件,遏守俄国从波罗地海前往北海的海域。北约若不将波罗地海内海化,不只将无法反制俄国在科拉半岛部署的二次打击核武,从黑海到波罗地海的海间地区(Intermarium也)将成为俄国囊中之物,俄国将有望重新返回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巅峰。

    「千乘之国」的作用

    瑞典加入北约也是为督促其他成员国加紧脚步整军经武,并且提供自身的军事科技产能补充北约所需。自从俄乌战争以来,北约的欧洲成员国投入乌克兰的军事储备资源已近告竭,但是欧洲国家提升国防预算的脚步却跟不上险峻的战况,法国自身也承认北约标准的2% GDP的国防费用不足以面对现况所需,甚至到2030年要达到3%的目标也极其困难,要实现每年1100亿欧元的支出的经济前提之一是5%以下的失业率。但是从安全的现实来看,如果短期内无法吓阻俄国继续侵略,中长期的竞争也难以挫败俄国的野心,生存的问题将比失业更为严重威胁现有的欧洲价值。

    瑞典作为「千乘之国」,坐拥千余辆装甲运兵车,J-39战机的机动性亦不亚于F-16,若能取道芬兰境内可从北侧牵制「苏瓦基地崃」(Suwałki Gap)。瑞典海军的A-16(Gotlandsklass) 是世界上第一艘装配史特灵发动机绝气推进系统(AIP动力系统)的潜舰,新型的A-26型更是以波罗地海为场域量身设计。面对俄国的军事能力与不时的核讹诈,瑞典的即战力很快就能派上吓阻的作用,且瑞典也清楚加入北约的集体安全架构便难以卸责,而北约军事能力的缺口也仰赖瑞典的补充。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瑞典加入北约也是为督促其他成员国加紧脚步整军经武。(图片取自绅宝公司网站)

    「两海之间」仍有隐忧

    瑞典加入北约后一定程度的稳定「两海之间」的地缘条件,但是土耳其的左右逢源,伺机成为和平掮客的谋略,以及匈牙利与其他东欧新兴民粹政权的抬头,使得北约内部仍有隐忧。作为前线的两海之间地区希望西欧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土耳其也持续向美国和欧洲国家索取航太军事科技,以及承认土耳其在近东地区的影响力。论究其柢,仍是因为欧洲国家长年来搁置军事能力,长期单方面仰赖美国所致,如今要重振工业能力非一朝一夕,产线乃至供应商的重整又得面对中欧关系「去风险化」的议题,社会福利减少带给民众的相对剥削感,更使得民粹浪潮让欧盟难以统一意见。

    欧洲国家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乌克兰军队也面临至少二十万的伤亡损失,若要持续与俄国交战将更为吃力。北约若要争取更好的安全形势,就必须依靠瑞典注入新血,才能为西方争取宝贵的准备时间,这也是瑞典何以赶在北约「2024年坚定捍卫者演习」(Steadfast Defender 2024)的时间点加入之故。北约各国陈兵列阵一方面是为掩饰军事准备的不足,也是为亮剑争取时间和谈判条件,但是眼下连教宗都唿吁乌克兰应勇敢「举白旗」,透过谈判终结战争。

    瑞典乃至欧洲面能否坚持,不只是彰显两大同盟的持久竞争的能力,也影响「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能否再维持一个世代。倘若俄乌战争以委屈乌克兰告终,全球将正式迈入多极的国际体系,各地将扈从区域大国图求自保,小国也将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艰难的生存考验。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