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代年轻人变得孤独,是从不看电视开始的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编辑:素卡

    我有 2537 个微信好友,每天我的手机都能从社交软件里收到上百条新消息。

    *(photo:MyZaker)

    他们找作者、找乐手、找租客,忙碌又热闹,可好像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来找 " 我 " 的。

    发达的科技让我们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关系,但这些关系却并不能证明我不孤独。

    *(photo:MyZaker)

    ·《大象席地而坐》

    对于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如何排解孤独,是一个大命题。

    我们去买 Switch,买 PS4,去泡吧,充值游戏,养个宠物,有时在朋友圈的嘴臭和 emo,也只为了引起一些注意和关心。

    有的年轻人为了缓解孤独,甚至想要拥抱万恶的 996。

    *(photo:MyZaker)

    很多时候,我不免怀念以前。

    以前有个电视就够了,大家坐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孤独就消失于无形。

    *(photo:MyZaker)

    ·《请回答 1998》

    现在,很多年轻人依旧保留着这个习惯,他们觉得打开电视就可以阻断孤独。

    这代年轻人变得孤独,会不会是从不看电视开始的?

    对看电视有特殊情结的年轻人,往往在拥有一台电视这件事上颇有执念。

    合租房可以没有独卫和衣柜,但有台电视是他们最后的坚持。

    *(photo:MyZaker)

    · 有电视是 " 念念不忘的不甘心 "

    就算环境局促、电视老旧,也觉得能看电视 " 真是一个非常奢侈的生活 "。

    *(photo:MyZaker)

    即使暂时买不起,他们也会在一张不属于自己的床上,幻想未来买超大的客厅,放超大的电视。

    *(photo:MyZaker)

    有一些家装媒体说,年轻人最喜欢的客厅是不要电视。

    *(photo:MyZaker)

    结果评论区的年轻人直截了当地批评他:

    电视,一种并不稀奇的声画播放设备,却成了当代年轻人的心情坐标。

    按理说,我们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赛博前夜,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智能播放设备。

    每个人最多只有两只眼睛,但现在大家往往都拥有两块以上的屏幕。

    *(photo:MyZaker)

    电视又有什么特殊的呢?

    在很多年轻人的认知里,有电视 = 有家的味道。

    没有电视,就不像一个家。

    这一代年轻人创造了人口流动的奇迹,但他们内心里依旧充满了对家的依恋和希冀。

    *(photo:MyZaker)

    他们在充斥着霓虹、车辆和资金流的钢铁都市里显得格外渺小,很多事物身不由己,于是都只能叹气、放弃。

    这个时代太过痴迷于碎片化、模块化、便携化,殊不知,那些不易揣进口袋的、已经融进我们习惯的东西,才是生活的锚。

    电视成了复刻家庭氛围的支点,他们渴求用一台电视撬动内心所有的柔软。

    *(photo:MyZaker)

    · " 有电视就有家内味儿了 "

    在年轻人 emo 的重灾区网抑云,一众网友会在天气预报主题曲《渔舟唱晚》下怀念童年时与家人看电视的场景。

    大屁股电视、电视上的白纱,他们用体验派的方式为自己排遣成年后的内心孤独。

    *(photo:MyZaker)

    只要一打开,你就能退去皱纹和胡须,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父母叫你赶快吃饭,童年的梦晴转多云。

    *(photo:MyZaker)

    他们背后,是遥远的家和泛黄的故土。

    在北京,我租住过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一定要有电视。

    那仿佛是个情绪罐头,每次打开释放的信号,都让我像在父母身边一样安心。

    *(photo:MyZaker)

    出租房客厅的电视,还改善了我与合租室友的关系。

    中秋节,他强烈要求我跟他一起看电视,并放了一部老电视剧——《渴望》。看着如此粗糙的画质出现在液晶屏幕上,我有些困惑。

    他说电视上放《渴望》那个年代,他已经记事,那时候爷爷奶奶还在,爸爸妈妈还很少吵架。

    这是他缅怀过去的方式。

    *(photo:MyZaker)

    小时候,我们边看电视边吃饭,妈妈总是把电视关掉并责备道:" 说了多少回,吃饭的时候别看电视。"

    *(photo:MyZaker)

    ·《老电视的新规矩》

    小时候,只要我们写作业,父亲看球赛时总是开得很小声,我们忍不住偷瞄又担心被发现。

    *(photo:MyZaker)

    现在,我们长大了,没有人在身边盯着我们是否在吃饭时看电视了,可是妈妈仍然会担心我们是否按时吃饭,工作开不开心。

    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熬夜看欧洲杯了,却开始担心爸爸的身体还能不能熬夜追球赛。

    *(photo:MyZaker)

    我们也许会心血来潮,掏出手机给爸妈发个视频,可接通的一瞬间,很多话又咽回肚子里了。

    你不想让他们看到冷掉的泡面,他们也不想让你注意到他们日渐老花的双眼。

    " 长大后,乡愁是一块小小的屏幕,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

    *(photo:MyZaker)

    科技已经能把人送上太空,可似乎仍然无法打破物理距离对情感的限制。

    其实,父母的诉求可能跟二十年前一样简单,他们就是想像曾经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一样,随意地聊着天,关切着彼此的生活。

    在上面那部叫《老电视的新规矩》的短片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他们与父母相互联络的方式并不是 " 打个视频 ",而是 " 打个电视 "。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他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卧室的床上,像平时看电视一样拿着遥控器轻轻一点,便连通了两个相距千里的房间。

    不用再一边举着手机一边寻找信号光线,不用再晃着镜头原地转圈才能看到彼此的房间。

    就像与父母面对面,我们可以好好吃饭给妈妈看,也可以安静陪爸爸待上一会儿。

    就算是依旧各忙各的,偶尔看向电视,就像我们仍时刻陪伴在彼此身边。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看到 " 华为智慧屏 ",倒是在我的意料之中,果然最了解、最关切中国人的,还是中国人。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说:" 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人们无不希望能够将这第一重的社会生活建设得幸福美满。"

    当全世界都在谈论社交的时候,中国人最在意的是如何在社交概念里巩固家庭与亲情。

    *(photo:MyZaker)

    从 " 打个电话 " 到 " 打个视频 ",再到华为智慧屏的 " 打个电视 ",看似是社交形式的小小转变,背后却是技术变革下个体感情传递方式的重大革新。

    父母其实一直都是现代科技文明成果的部分享受者,

    能让他们真正接受并且受益的科技产物少之又少,这一切离他们所熟悉的世界越来越远。

    *(photo:MyZaker)

    · 图源:新时报记者郭尧 摄

    " 华为智慧屏 " 的 " 打个电视 ",让我真正看到了一些科技的温度。

    毕竟父母需要的东西绝对不是一堆不明觉厉的参数,他们需要的是方便、舒适、亲切和人性。

    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向着复杂化内卷,甚至有些电视的开机都超过了上一代人的学习成本。

    *(photo:MyZaker)

    " 华为智慧屏 " 的一些设计就显得格外贴心。

    它不但支持智慧屏与智慧屏呼叫,还支持智慧屏呼叫手机、平板、儿童手表、音箱等多种设备,不论在家还是出门,都能一键 " 三世同堂 "。

    它可以自动调节带宽,若家里网络不好,AI 会自动识别降频保证通话流畅。

    " 华为智慧屏 " 还支持语音交互,想拨给谁爸妈不用再急忙翻找老花镜,喊一声就好了。

    它的 AI 慧眼还支持家庭相机功能,高清拍摄、录制一键分享到手机,让全家人在电视前开怀留影。

    *(photo:MyZaker)

    ·《我爱我家》剧照

    小时候,我们也许无法掌控家里的遥控器大权。

    长大了,我们可以决定的事情看似越来越多。

    时间在流逝,全人类都在奔向衰老与死亡,包括你和所有你在乎的人。

    生活允许我们做决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photo:MyZaker)

    · 央视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

    这一次,这个决定或许变得不再那么困难。

    马上就到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了,这次购物狂欢,别只顾着给自己买买买了。

    " 双十一上京东买华为智慧屏 SE 系列,享年度钜惠,最低到手价 1699 元!"

    " 打个电视 ",随时随地连通你与父母的生活,想念不再被距离拉远,忙碌不再是陪伴的敌人。

    让我们与亲人、朋友,心上的住客们,多在岁月的镜头里停留一会儿。

    点击观看视频,愿你不再孤独

    设计 / 视觉 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