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丝绸更美丽的皮草 俄罗斯人消灭了阿拉斯加的无数原住民族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示意图,狐狸皮草。(Pixnio)(photo:UpMedia)
    示意图,狐狸皮草。(Pixnio)(photo:UpMedia)

    一七二七年签署的条约规定,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一律必须通过恰克图或特鲁海图(Tsurukhaitu),但两座城市却位于更东边、更偏远的地区,且商业活动从未特别兴盛。恰克图有几栋富裕商人的高级住宅、一支龙骑兵的分遣队,还有一个掌管叶大黄(跟欧洲人常见的大黄不同)干燥、磨粉和分级程序的仓库。在当时,据说大黄有宝贵的药用功效,因此俄罗斯政府垄断这种昂贵根茎植物的买卖,并设有一个药材商随时负责批准每一笔交易。其中,最珍稀的大黄会送到圣彼得堡,供御用药房使用。此地进口的货品还包含棉花、丝绸与茶叶。

    皮草贸易

    俄罗斯商人提供皮草做为交换。每年,两百万到四百万张的西伯利亚松鼠皮会运至恰克图。西伯利亚也产狐狸、黑貂和豢养的虎科动物的皮草。阿留申群岛则出产狐狸皮,以及所有皮草当中最珍贵的海獭皮,多半用在中国贵族的朝廷服饰上。海獭的皮毛是所有哺乳动物当中最茂密的,估计每一平方英寸就长有百万根毛发,是海狗的两到三倍、狗的十八倍。十八世纪有无数人描写这些毛草的美丽光泽。一七四一年伴随维图斯.白令(Vitus Bering)到阿拉斯加探险的博物学家盖欧格.史特勒(Georg Wilhelm Steller)便表示:「这些皮草的光泽超越了最乌黑的丝绸。」他对海獭肉也十分激赏,认为吃起来「蛮美味的」,母海獭比公的「软嫩美味许多」。在西伯利亚的海岸,海獭皮会以十到十五卢布的价格卖出,在伊尔库次克卖三十到四十卢布,而到了恰克图,则可卖到一百到一百四十卢布的价格,整整翻涨十倍。在一七七○年代,皮草贸易几乎占了俄罗斯海关收入的百分之八。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海獭的皮毛是所有哺乳动物当中最茂密的。(pxhere)

    令人吃惊的是,恰克图每年卖出数百万张皮草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俄罗斯商人只得仰赖另一个北美洲的皮草来源。克里猎人会在距离阿留申群岛东边四千公里的加拿大中部,将河狸和水獭皮卖给哈德逊湾公司,哈德逊湾公司再把这些皮草送到伦敦。到了伦敦, 公司会将皮草出口到圣彼得堡或是邻白海的阿干折斯克(Arkhangelsk)。在一七七○年代,每年都有四万到五万张皮草完成这趟曲折的旅程。远距贸易创造出来的其中一个汇聚点是,这些皮草当中有数千张会被带到乌拉尔山脉(Ural Mountains)以东的托波尔斯克(Tobolsk),接着再靠雪橇运到恰克图,跟阿留申的皮草一起收进仓库。整趟旅程约耗费一到三年的时间。源自北美的海獭和河狸皮就这样往不同的方向──往东一万四千公里、往西七千公里──绕了世界一圈。最后汇聚在俄中边界的一个偏远地区。这些皮草接着会被放在骆驼背上或牛只所拉的双轮推车上,前往北京侍奉中国皇室。

    十年前,阿留申人相信世上所有的俄罗斯人,就只有乘着漏水的小船探索他们岛屿的那几百人而已。在一七七○年代,十六艘俄罗斯船只来到群岛蒐集皮草,每一艘都为当地居民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圣保罗号在这方面不是特例。就在英国士兵在北美另一头接受波士顿大屠杀审判的不久之前,这艘单桅帆船在一七七○年九月离开鄂霍次克展开为期五年远征。船长伊万.索洛维夫虽不识字,却是个经验丰富的航海家,来自托波尔斯克这个在历史上协助俄罗斯征服西伯利亚的城镇。索洛维夫和他七十二名的船员先是在千岛群岛(Kurile Islands)过冬,如往常般一边狩猎、一边为来年储备粮食。等到一七七一年七月出发前往阿留申群岛之时,已有十六名船员去世。

    俄罗斯人口中的「软金」

    圣保罗号寻找皮草的路径虽然很多人走过,却依然充满险峻。在十七世纪,皮草捕猎交易人(promyshlenniki)已经走遍西伯利亚。这些外来者在沙皇的武装部队协助下往东挺进,一边追寻珍贵的黑貂皮草、一边为俄罗斯政府宣示土地。在这扩张活动的核心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路影响到遥远的阿留申人:贡品(iasak)与人质(amanaty)。献给俄罗斯政府的贡品通常是以皮草来计算,而为了确保人们缴纳贡品,官员会从当地抓走人质。进贡带给当地人很大的负担,而且征收贡品的手段也很残酷。无数民族,包括萨摩耶(the Samoyed)、通古斯(the Tungus)、雅库特(the Yakut)、尤卡吉尔(the Yakagir)等族,都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其中有很多民族甚至完全瓦解。十八世纪的俄罗斯人把这些人看作西伯利亚的「红人」,相当于北美洲的印地安人,而西伯利亚对俄罗斯人而言则是「我们的祕鲁」、「我们的墨西哥」或「我们的东印度」。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北美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NASA)

    到了一六七○年代,皮草捕猎交易者已将西伯利亚许多地区的黑貂捕杀殆尽,只剩下价值不高的松鼠和白鼬。他们一边继续挺进,一边征服当地民族,最后在世纪末抵达堪察加。谣传东方存在着「伟大的国度」,再加上对亚洲和美洲地缘政治关系感到不确定,促使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及其后继者支持维图斯.白令的「东海」探险之旅,希望找到连接北美洲跟西伯利亚的陆桥。结果,生于丹麦的白令发现了后来以他命名的海崃,而他本人则在一七四一年第二趟旅程将近尾声时过世。倖存的船员从现今以白令命名的岛屿带回了海獭皮,开启了一场淘金热,只是淘的不是黄金,而是俄罗斯人口中的「软金」。到了一七五○年代,皮草捕猎交易人已经多年在阿留申群岛进行捕猎与交易活动,获取数以千计的狐狸和海豹皮草,当然还有最珍贵的海獭皮草。

    阿留申群岛像一道巨大的新月划过北太平洋。在一七七一年的八月,圣保罗号抵达群岛最东端,那里的海獭和狐狸仍旧不少。一路上,船只途经乌姆纳克岛(Umnak Island),看见海拔高度两千一百公尺的弗谢维多夫火山(Mount Vsevidof)──这座巨大的火山坑绵延十公里,不断冒出浓浓的黑烟,占据了岛屿的北部。在抵达阿留申群岛之中最东边、最大的乌尼马克岛(Unimak Island)之前,圣保罗号还在面积仅有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阿昆岛(Akun Island)停留过。当他们经过西边另一个较大的岛屿乌纳拉斯卡岛(Unalaska Island)时,索洛维夫船长只有绕过去。在六年前,乌纳拉斯卡岛这座地貌起伏大、海岸线崎岖的岛屿曾发生过屠杀事件,而索洛维夫正是事件的主角之一。

    ※本文摘取自《1776革命未竟之地:烟硝、贸易与生态瓦解,不为人知的美洲史》,台湾商务出版。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克劳迪奥.桑特(Claudio Saunt)

    美国乔治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长为早期美国史及美洲原住民研究。桑特是获奖无数的作家,第一本书《事物新秩序:财产,权力和克里克印第安人的转型,一七三三~一八一六》就以深刻的北美原住民族群个案研究,荣获二○○○年美国南部史协会及美国族群史学会最佳图书奖,一举打响知名度。次作《黑人,白人和印第安人:种族与美国家庭的瓦解》探索种族制度对十八世纪美国原住民南部混合种族家庭的影响,也获得二○○五年南卫理公会大学颁发最佳非小说类图书奖。

    在桑特这本二○一四年的着作《一七七六革命未竟之地》中,他抱着更大的野心,企图挑战既有历史传统,也就是一七七六年美国建国革命的主叙事。他从童年的历史学习经验出发,反省美国人对自身国家历史的片面认识。这次,桑特用他长年累积的北美原住民族研究为基础,以一个更全面的视野,带领众人进入那个广大、未知的十八世纪美洲西部大陆。

    译者简介

    罗亚琪

    毕业于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翻译学硕士班。兴趣广泛,对文字、语言情有独钟,译作包括《犹太教四千年》、《低碳饮食大革命》、《运动健护全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