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人欢迎纳粹,毁了希特勒佔领莫斯科美梦(视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EtToday,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希特勒片面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于1941年6月22日突然进攻苏联。(图/翻摄wiki)

    记者朱锦华/特稿

    今年2月24日。俄罗斯悍然入侵乌克兰。出兵的理由之一,是要将乌克兰「去纳粹化」。有些人不免好奇,21世纪的乌克兰,怎么会跟20世纪的德国纳粹扯上关系呢? 这其实是有故事的。

    中文「纳粹」一词是德语Nazi的音译。而Nazi则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一词的缩写(Na+zi)。「国家社会主义」昰1930年代德国元首希特勒及其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所秉持的意识形态与实践手段,当中包括种族优越论、极权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共、反犹太人,主张以战争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世界霸权。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挥军入侵波兰,正式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此之前一星期,希特勒已跟苏联最高领导人史达林共签署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入侵后没多久,苏联也在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瓜分波兰全国领土。然而希特勒因为觊觎高加索的油田以及苏联丰沛的资源,片面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于1941年6月22日突然进攻苏联(代号「巴巴罗沙」行动)。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希特勒发动德苏战争,改变了二战的走向。(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入侵之初,战争之顺利大大超出希特勒的期望之外。苏联前线全面崩溃,大批战机被摧毁,数十万计的军人投降。根据史家麦肯钖(David Mackenzie)与寇伦(David Curran)合着的《俄罗斯与苏联史》(A History of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记载,时任「中央集团军的第2装甲军团司令」、指挥装甲部队完成多次包围歼灭战的德军名将古德林(Heinz Guderian)建议:直接剑指苏联首都莫斯科!因为仅花四星期,他的坦克部队就已经突破斯摩伦斯克州(Smolenski),距离莫斯科仅360公里。

    但希特勒另有考量。7月19日,他拒绝了古德林的请求,反而命令他南下转攻基辅,即史上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基辅战役」。希特勒的想法是,赢得「基辅战役」可以消灭苏联在西部地区最强大的重兵集团,剪除之后向莫斯科进攻时的侧翼威胁。而佔领乌克兰,更无异攫取了苏联主要的经济资源。

    战役之初,战果让德军喜出望外。大批乌克兰人视德军为「解放者」,拿着面包和盐「以迎王师」,竟有高达60万的乌克兰红军投降!但是这个结果反而成为德军「甜蜜的负担」。因为太多的战俘,处理的工作就耗掉不少时间,对德军后续进攻造成致命性的拖延。当古德林的部队推进到莫斯科的郊区时,已是冬季降临的12月初。

    需知道,德军原本是要打「闪电战」的,预许在3个月内攻佔莫斯科,所以绝大多数德军都没有准备御寒衣物以及在雪地作战的装备,加上苏联从西伯利亚调来增援部队,攻佔莫斯科的计画就被挡住了。接下来的结果大家都和道:红军最后反败为胜,德军溃败。如果德军早一步攻佔莫斯科,二战时东线战场的最终结局、甚至二战的成王败寇是否会不一样?因此有此一说:「德军赢得了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输掉了整个战争」。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希特勒和他的将军研究作战计画时的画面。(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那当初为什么会有大批乌克兰人视德军为「解放者」,造成数十万乌克兰红军投降呢?这当然是有历史因素的。在一战后期,俄罗斯「十月革命」成功后,乌克兰人曾短暂建国,即「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德、奥联军攻入乌克兰后,双方于2月9日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乌克兰成为德国附属国。不过「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很快又被苏俄红军佔领,德、乌关系于1923年中断,乌克兰被迫加入苏联。

    然而很多乌克兰人是天主教徒,跟苏联共产主义的「无神论」根本就不合。而在史达林担任苏共总书记期间推行一连串倒行逆施的政策,更伤透了乌克兰人的心。尢其是从1930年起推动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更直接造成1932年至1933年间发生的「乌克兰大饥荒」惨剧 ,估计造成240万至750万人死亡(各方估计数字不一)。更有乌克兰学者认为,这场大饥荒是故意制造的、是针对乌克兰人进行「种族清洗」。乌克兰跟苏联(俄罗斯)的苦大仇深, 也就不难理解了。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2009年10月14 日,乌克兰人在基辅举行「 反苏抗暴军」成立67周年纪念大游行。参加者高举班德拉的画像。(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因此二战时德军入侵苏联之际,不少乌克兰人「起义来归」。包括曾被当今乌克兰政府尊为「民族英雄」的班德拉(Stepan Bandera)。一生为乌克兰独立运动奔走的班德拉,曾为纳粹德国担任间谍,目的是为德军入侵苏联超前部署。1941年6月30日,德军入侵乌克兰,班德拉和他领导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在利沃夫布宣布「乌克兰国」独立,班德拉被选为这个亲纳粹政权的领导人之一。

    后来,由于他反对德国人的某些政策,被关进德国集中营。1944年德国人又把他放出来,派他回乌克兰组织反苏游击队。战后,班德拉成为流亡西方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的领导人。

    从今天许多乌克兰人的观点来看,班德拉是爱国志士。从俄罗斯的观点来看,他是彻头彻尾的纳粹。两种说法都对,重点是:班德拉反苏、反俄的影响力至今仍在,而且显然培育出不少徒子徒孙,这就是为什么普丁欲除之而后快的原因。

    点击上图播放视频

    点击上图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