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忧郁竟然是「帕金森氏症」的警讯...医教1分钟自我检测,做不到就要尽速就医!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tormMg,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近年来巴金森病罹病率不断上升,医教一招自我检测。(示意图/取自pakutaso)(photo:StormMg)
    近年来巴金森病罹病率不断上升,医教一招自我检测。(示意图/取自pakutaso)(photo:StormMg)

    「我们团队有做居家医疗,记得有一回,本来要去看失智症的病人,结果抵达之后才发现他们家里除了失智的病人外,旁边还有一位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应该要就医治疗。」基隆长庚纪念医院神经内科苏丰杰医师分享,「基隆的巴金森病患者就医的时机较晚,可能是因为老人家获得的资讯较少,就医也比较不方便。如果希望患者早期就医,对年轻人的卫教很重要,年轻人有认知,才会及早把病人带出来。」

    巴金森病是退化性疾病,活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出现,罹患巴金森病的比率在60岁左右的族群约1%,到了80岁以上族群约2%。苏丰杰医师表示,近年来,巴金森病罹病率不断上升,可能是民众对于疾病的认知提升。以前大家或许会认为走不稳、颤抖是老化的现象,而不以为意;现在若发现有动作缓慢或肢体僵硬的状况,家属会警觉可能是巴金森病,而带患者就医检查。所以提供卫教资讯,加强年轻人对于疾病的认知,有助于发现巴金森病。

    大家对于巴金森病的「动作症状」较为熟悉,例如手会颤抖、姿态前倾、步伐变小、动作变慢、平衡困难等,不过巴金森病还可能造成一些「非动作症状」,例如忧郁、失智、睡眠障碍、意识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非动作症状可能比动作症状更早出现,且随着巴金森病程进展逐渐恶化,苏丰杰医师解释,如果是在50岁发病,患者可能在30岁时会注意到有便祕、嗅觉异常的毛病,40岁就注意到有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RBD,REM behavior disorder),快速动眼期基本上就是正在作梦,一般作梦就只是做梦,身体不会乱动,可是有些人在作梦的时候会跟着手舞足蹈,梦到在打架,身体就出现打架的动作。在诊断前5、6年,患者开始会有些忧郁或焦虑状况。

    非动作症状的出现与体内的左旋多巴缺乏有关,苏丰杰医师解释,根据病理分期(Braak staging),一开始可能会有嗅觉异常跟自律神经失调,到了病理分期的第3期、第4期,开始有睡眠跟一些动作的问题,最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大脑皮质,而有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

    巴金森患者大多不晓得巴金森病会造成焦虑、忧郁、便秘,也可能没有察觉到相关症状,而没有及时到神经科就诊。多数巴金森患者都是因为有单边颤抖、动作缓慢、肢体僵硬、扑克脸等动作症状而就诊。苏丰杰医师说,我们会检视患者的用药并做检查找原因,包括抽血、核磁共振等,接下来可以做脑部多巴胺扫描,或尝试使用药物,很多病人在吃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就很可能是典型巴金森病;如果吃药的效果很差,可能就要考虑是非典型巴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