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女性、花式低俗,擦边营销成品牌流量密码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锌财经,作者 | 陈妍,编辑 | 大风

    已经 2022 年了,品牌还是前赴后继地在擦边、低俗营销上翻车。

    前不久,茶颜悦色又道歉了。起因是它的英译名 "SexyTea" 引起争议,"Sexy" 有多重含义,配上门店古典女子形象会引发不好的联想。茶颜悦色称,"SexyTea" 本意是希望顾客能从每一杯茶里感受到惊喜,对造成的误会感到抱歉,并决定撤下相关标识,日后也不再沿用。

    茶颜悦色的 " 茶言茶语 ",并不能撇清它在营销上打擦边球的嫌疑。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出类似岔子了,此前,它曾因为 " 捡篓子 "、" 官人我要 "、" 无壳就要的二货老婆 " 等广告语备受质疑,如今不过是将恶俗趣味 " 梅开二度 "。

    *(photo:MyZaker)

    茶颜悦色外包装

    因为低俗营销摔进 " 阴沟 " 里的品牌,不止茶颜悦色一个。为了走捷径,不少品牌选择剑走偏锋,发布有 " 内涵 " 且擦边的营销内容,希望博人眼球。可结果往往是成也营销,败也营销。品牌名气有了,但名声没了。

    宝洁曾在推文里诋毁女性、卫龙包装上印擦边广告语、洁婷广告偷拍视角、全棉时代曲解女性安全议题……品牌对低俗营销有多上头,消费者对它们就有多下头。

    这些翻车营销都带着一些共同点:一是冒犯女性,内容包含着强烈的厌女情绪,看似是玩梗,背后却透露着无知以及对女性的刻薄;二是营销内容低俗色情,与品牌调性不符,引发消费者集体不适。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何把握好品牌营销的度,或许是各大品牌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边冒犯女性,一边做女性生意

    品牌因低俗营销翻车并非新鲜事,但其中一些品牌,明明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女性,却还在营销上碰瓷女性,甚至污名化女性的社会形象,让人大跌眼镜。

    今年 3 月,宝洁发布了一篇名为《女人脚臭是男人的 5 倍?不信闻一下!》的推文。在没有任何科学论证和数据的支撑下,宝洁高呼 " 女人脚臭是男人的 5 倍 "" 女人胸部最臭 "" 女人内裤都比男人脏 "" 女人头发比男人脏一倍 "。在文章结尾,宝洁再自以为是地推出自己产品,称 " 我们有全身香香 5 件套 "。

    *(photo:MyZaker)

    宝洁微信截图

    宝洁本意是想突出女性的 " 脏 " 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但却是以科普之名,行侮辱之实,贩卖焦虑、丑化女性,还挑起了性别对立。文章用词极端且刻薄,踩在女性消费者的红线上,网友群起而攻之,宝洁被迫道歉。

    医生和知识类大 V 也纷纷出来纠正,表示一个人的是否脏和臭,取决于他们的清洁程度和频率,性别并不是其中一项指标。

    作为主要面向女性消费者的国际品牌,宝洁本应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观,但它为了一时的流量,违背关爱女性的理念,最终被流量反噬。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低俗营销对宝洁的企业形象造成的损害,可能多少次正向营销都弥补不回来。

    同样的厌女情节,也出现在了网红脱毛仪品牌 Ulike 上。它在今年发布了一则 " 没有蓝宝石,我不脱 " 的电梯广告,其中 " 我不脱 " 三个字还被刻意放大。Ulike 的营销暗示女性拜金且不择手段,本质上是对女性的污名化,把女性放在了一个被凝视的客体位置。

    *(photo:MyZaker)

    Ulike 电梯广告

    最终该广告遭到深圳市监管部门查处并罚款 50 万元,相关广告也被要求整改。打着低俗擦边球、宣传 " 爹味 " 十足的广告,Ulike 缺乏对女性消费者情绪的基本判断,走到这一步也是咎由自取。

    还有一些品牌更过分,把偷窥、跟踪等恶劣行为做成营销中的梗,把违法犯罪包装成私人情趣,带来更不良的社会影响。

    去年,全棉时代发布了一个视频,内容是一个女生深夜回家的时候,被黑衣男子尾随,女生随即拿出全棉时代的卸妆湿巾擦脸,让自己变丑,最后吓跑了歹徒。

    *(photo:MyZaker)

    全棉时代卸妆巾短片广告

    这则视频的价值取向简直 " 罪行累累 "。跟踪这样的恶性事件关系到女性生命安全,但全棉时代却借 " 创意 " 之名,美化犯罪分子形象;品牌还暗指女性容颜全靠化妆,女性被骚扰是因为打扮得花枝张展,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全棉时代后续的骚操作则更让人迷惑,在网友猛烈攻击下,它发布了一份 " 自夸式 " 道歉声明。全文长达 1800 字,其中只有 300 字表示 " 我错了 ",剩下 1500 字都在说 " 我真棒 "。这难道是在用道歉信打广告吗?

    *(photo:MyZaker)

    全棉时代微博致歉信

    国产卫生巾品牌洁婷也因低俗营销,被网友加入抵制名单。今年世界睡眠日上,洁婷用素人女生穿着安心裤的照片做推广,但该照片视角对着女性臀部,画风很像酒店偷拍,被网友指责做女性生意,却迎合猥琐男性审美。

    近年来,女性话题热度高且易出圈,面向女性的品牌原本在营销上有更大优势,但对市场情感价值需求的误判,也让它们遭遇一波又一波危机。

    擦边换取流量密码

    这是一个流量内卷的时代,数据可以转化成金钱,营销是品牌在流量池里厮杀的武器,而低俗、擦边成了赚取流量密码的 buff。很多品牌秉持着 " 黑红也是红 " 的态度,营销着和品牌调性不符的低俗内容,试图吸引用户,结果却让用户 " 辣眼睛 "。

    或许可以先吃根辣条冷静一下,但看到卫龙包装上的宣传语,可能就冷静不了了。今年 3 月,有网友发现卫龙的外包装上印着 " 约吗 "" 贼大 "" 强硬 " 等暗示性词汇,疑似在打擦边球。对此,卫龙旗舰店的客服回应称," 约吗 " 是指约小伙伴一起吃辣条放松一下," 贼大 "" 强硬 " 是辣条的产品特色,并没有其他意思。

    但将这些词汇放在一起细品,很难不让人多想。天眼查显示," 卫龙 " 品牌来自河南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还申请过 " 快乐撸起来 "" 嘿嘿嘿木耳 "" 黄爆 " 等多个涉嫌低俗擦边的商标,不过这些商标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审核通过,目前为无效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卫龙辣条包装事件并非偶然的失误,而是品牌没有做好市场背调,导致营销战略失策。

    想当初,卫龙从垃圾食品一跃成为国民小吃,靠的就是在营销上出圈,不管是 " 争做辣条界的 iPhone",还是找张全蛋到生产车间直播,都帮助卫龙赢得好感,摆脱低端零食的印象。但卫龙却在流量中迷失自我,玩起了低俗营销花样,被消费者抵制。

    卫龙是想借低俗营销 " 锦上添花 ",但有的品牌却想靠低俗内容 " 保命 "。今年 8 月,有网友发现,ofo 小黄车并没有销声匿迹,它的官方公众号仍在更新,甚至多篇文章阅读量突破 10 万。

    文章内容和共享单车等正经业务没任何关系,几乎都是标题党八卦推文。比如," 黄晓明闫妮官宣结婚?相爱 10 年的红颜,竟然是她?"" 一路走好!李亚鹏:骨灰已经撒进大海,王菲依然很冷漠 "。

    *(photo:MyZaker)

    ofo 小黄车推文

    从共享单车的龙头企业到人人喊打的老赖公司,ofo 小黄车经历了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过程。如今,仍有超千万的用户在排队等待 ofo 小黄车的押金。有网友反映,ofo 小黄车退押金的页面已经打不开了。

    缺钱,是压在 ofo 小黄车身上的巨石,它只能花招百出,做起了发八卦文章卖课的生意。但这种内容摆明了是在割韭菜,引起网友反感。截至目前,已有多篇文章被投诉下架,公号的历史消息停留在 2021 年 8 月 26 日。

    不得不说,低俗营销会带来 " 毒 " 流量,一次又一次打品牌的脸。

    乱象丛生,营销失智

    因低俗、擦边营销翻车的品牌年年有,但各大品牌似乎没有从中学到经验,反而不断挑战消费者底线,疯狂在法律边缘试探。

    品牌这么做的最主要原因或许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个热搜的回报可能远远大于处罚。

    广告法第九条第八款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以及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如有违反,将被处 20 万元以上 10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与品牌的收益相比,这样的处罚只是隔靴搔痒。2016 年,卫龙曾在自己的官方网店推出类似黄色广告页面的营销,里面充斥着 " 又粗又长的老伙计 "" 坐上来 自己算 " 等低俗内容。据卫龙方面透露,当天下午 3 点左右,店铺所有终端的访客数一路飙升至平日的三倍多,一举冲上了 35000 人次。这自然会拉高卫龙知名度,也为它带来远超平日的销量。

    *(photo:MyZaker)

    卫龙店铺广告

    加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 " 低俗、色情 " 的界定标准较为主观,广告营销在执行层面存在诸多 " 模糊地带 ",很多品牌愿意为之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很多品牌对社会风向把控不足,缺乏女性意识且目光短浅。

    最近几年,女性主义的话题才开始被大范围讨论,人们开始转变对女性形象、以往事件的认识,但这在市场上仍是新鲜事。像宝洁、洁婷、Ulike 这些品牌,还在遵从以往的女性营销范式,把过去老旧的价值观套到现在的女性身上,没能充分考虑女性消费者的心理与体验。

    *(photo:MyZaker)

    洁婷安心裤广告疑似偷拍视角

    长远来看,把低俗当幽默、把色情当卖点的营销模式是走不通的。品牌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引爆流量,但最终折损的是品牌自身的格调和价值。

    为了争夺流量,品牌营销只会越来越卷。或许未来所有品牌都得想着:怎样才能内涵得有底线?